紅樓夢:颦兒還淚一場空,透視玉帶林中挂,解碼黛玉真結局

縱橫點 2024-07-05 13:44:46

林黛玉,作爲古典文學裏哭得最美的一位,她的前世乃绛珠仙子,她跟神瑛侍者有著三生之緣,下凡轉世也是要償還澆灌之恩,以畢生眼淚爲酬,這是中國文化裏的特有浪漫,一種超越之美,一種超越之戀。

林黛玉是怎麽死的,在紅學界也有著非常大的爭議,有的說是上吊而死,有的說是沉湖而逝,還有的說她罹患相思病郁郁而終,總之關于她的結局是莫衷一是。

想要破解這一難題,就必須從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時候,所看到的黛玉判詞和判曲來入手,再結合有谶言之意的畫頁。但我們看這些材料後,發現不但疑團沒有解開,反而更多了。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裏埋。”這句判詞寫的是薛寶钗和林黛玉兩個人的命運結局,而她們兩位其實並列金陵十二钗第一位,一個是寶玉的現實之妻,另一個是寶玉的理想之戀,如果按照钗黛合一的理論,實際她們代表的是兩種境界,是對于理想和現實兼而有之的一種追求,所以兼具兩者之美的秦可卿,會叫兼美,也是在夢中跟寶玉極盡纏綿之人。

關于寶钗和黛玉的畫頁上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下面有一堆雪,雪上有一股金簪。很多望圖生義的人會想當然地認爲,林黛玉是上吊而死的,薛寶钗是被凍死的,可細想以偉大的紅樓作者之筆力來看,他怎麽可能寫得如此淺顯,必然是有所隱喻,而不是能讓人直接看出來。

所以通過“玉帶林中挂”一句就武斷認爲林黛玉是上吊而死的,顯然有失偏頗,“玉帶林”是“林黛玉”的諧音而化,這沒問題,而挂著的是玉帶,並沒有說是林黛玉,像賈探春、巧姐、秦可卿等人的畫頁上直接出現了女子,可以理解爲就是指的她們各自的形象,但林黛玉包括薛寶钗的畫頁可只是一種物件,並非是人物,只可以理解爲象征,不能武斷地去推定。

“玉帶林中挂”能說明黛玉八十回後的命運很淒慘,很悲涼,也很落寞,是悲情的結局,因爲兩株枯木就是一個“林”字,沒有茂盛生長,而是枯萎了,這也暗示了黛玉的紅顔薄命。

玉帶是很聖潔之物,也象征了林黛玉的獨特品質,“質本潔來還潔去”,她是仙子,是帶著使命下凡的,絕不會涉入那些蠅營狗苟,也不會跟寶玉有越軌之舉,玉帶也能說明林黛玉是很有才情之人,她有詠絮之才,組織的詩社她多次奪魁,還能教苦命的香菱學寫詩,讓她有所安慰,但即使有才情,黛玉的命運也不可能有大轉機,八十回後情節的急轉直下,一定是讓黛玉魂歸離恨天的重要原因。

主張林黛玉是沉湖而逝的有大家周汝昌先生,還有其他一些紅學家也有類似的觀點,認爲林黛玉和史湘雲所對的“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就是林黛玉會沉湖的重要依據,但寒塘渡鶴影是說的史湘雲結局,冷月葬花魂也並沒有點明黛玉的沉湖,只能說明林黛玉仙逝可能是個月夜。包括字娥皇女英的傳說就認爲潇湘妃子林黛玉也會像傳說裏的這二位癡情之女一樣,選擇沉湖,也是簡單的附會而已。

主張林黛玉是上吊而死的也不少,主要是因爲那句“玉帶林中挂”,甚至有的後續版本還寫成黛玉是抗擊盜匪的領軍人物,她錯怪小紅,最後自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竟然成爲谶語,黛玉的屍骨後來才被發現,在荒園中被侵襲。

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爲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

其實林黛玉的最終結局是病死的,應該才是作者的原筆原意,通過元春所點戲劇的《離魂》伏黛玉之死的脂批來看,林黛玉的命運跟杜麗娘應該很相似,杜麗娘因爲思念情郎柳夢梅,終于相思成疾,郁郁而終,黛玉在聽到《牡丹亭》的唱曲的時候,也會爲之震撼,這都是作者留下的線索,相信黛玉就是因爲思念寶玉而死的。

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曆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爲人,我也去下世爲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寶玉很可能因爲某種原因離開賈府外出,而林黛玉擔心寶玉的安危,因爲整天的思念,再加上本來就有的不足之症,造成了病情的加重,最後沒有見到寶玉,就回到了三生石畔。

在紅樓原著裏,林黛玉自己都曾說過覺得眼淚比之前要少了,那正是她償還澆灌之恩差不多了,那些眼淚給寶玉越給越少,她也就剩下了歸途。

在富察明義題紅樓夢二十首詩裏,“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一句其實明顯點出了黛玉之死不是什麽沉湖,也不是什麽上吊,就是相思成疾的,這也符合作者對她的設定。

“沉痼”指的就是黛玉先前就有的疾病,富察明義的感歎惋惜,是溢于言表的,如果有“返魂香”,能夠讓黛玉複活那該多好啊,治愈黛玉的疾病,讓她能夠跟寶玉再續前緣,這該多好呢,所以黛玉肯定是病死的。

所以,從對黛玉之死的結局處理上,高鹗所續還是挺出彩的,“焚稿斷癡情”其實是其經典所續,不一定真是作者原筆原意,但認爲黛玉是病死,而且在當晚,有了“薛寶钗出閨成大禮”的對比,這樣的戲劇沖突非常明顯,也更合乎紅樓情節發展的脈絡。

通過黛玉葬花一回,其實我們也能預知林黛玉的命運結局,富察明義在其另一首詩中也曾明言《葬花詞》實際就是谶語,那暗示的就是林黛玉,她像落花一樣飄零。同樣,《芙蓉女兒诔》看似是寶玉悼念晴雯,實際也是對未來黛玉的一種祭奠,因爲“晴爲黛影”,對于晴雯的情意,實際就是對林黛玉的深情。而且,相信在八十回後寶玉會爲黛玉之死寫下更爲震撼的一首诔文。

當然,林黛玉的真正結局到底怎樣,我們無法定論,我們可以通過紅樓字裏行間的細節去破譯這一謎案,總之,這樣一位多情才女,有如此紅顔薄命的結局,真讓人歎息,紅樓悲劇給人的震撼確實很深沉。

“紅樓情未了,石頭傳奇長”,縱橫點紅樓系列原創文章,歡迎大家的賞悅和支持,創作不易,敬請尊重,未經允許,請勿在任何其他平台發布本文,如有侵權,必究責任,謝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