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魅力?海歸廠二代都回來了

湘江融媒 2024-03-21 09:26:24

△ 長沙錦綸廠建成投産十周年照片。(翻拍)

在熱鬧喧囂的湘江西岸,錦秀拾光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作爲長沙市首個城市有機更新商業體,這裏是精心打造的漫活公園、微醺工廠,也是一張寫滿創意靈感和複古情懷的長沙名片。

但在原長沙錦綸廠老員工的眼中,這裏是廠也是家,是老一輩人的青春回憶,也是新一代人續寫的發展傳奇。

在這裏,老廠人唐新甯、林峰(化名)從青蔥年少奮鬥到兩鬓花白;新廠人聶宇琛,滿載童年回憶留學澳大利亞,後又歸來故裏,力圖把破舊的廠房變得更年輕、更時髦。

35年的時光,長沙錦綸廠因市場的變化沖擊走向衰敗,卻又借助城市更新萌發生機。曾經無人問津的一排排破舊廠房,也在鬥轉星移中驚豔了時光。

曾經,河西石嶺塘“最靓的仔”

爲改變湖南錦綸長絲長期依靠進口的狀況,1985年紡織工業部“成都·七五”計劃會議確定在湖南建設新項目。

承載著這一曆史使命,長沙錦綸廠順利在長沙河西石嶺塘落子,廠區占地153畝。

△ 聶宇琛記憶裏的老廠辦公樓前的水池。(翻拍)

今年53歲的林峰正是當時第一批進廠的員工,被分配在生産科負責生産調度。“當時,廠子還在搞基建,廠房的建設也是相當‘潮’,不少分配過來的員工都是當時剛畢業的大學生。”

作爲8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企業,熱門的行業加上技術上的先發優勢,長沙錦綸廠稱得上炙手可熱。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亦紛紛前來廠裏“取經”學習。

“廣東肇慶、河北邯鄲的都有,甚至還有一些外地的錦綸廠請我們的技術員去做技術指導。”回憶起當時的紅火場景,林峰與有榮焉。

△ 長沙錦綸廠“主人翁之聲”演講會場一角。(翻拍)

唐新甯是在1990年廠子投産的當年,成爲了長沙錦綸廠的一員。

在他的記憶裏,那時的廠子三面環山,周邊除了幾個廠子,其他都是農戶,南北向就是一條銀杉路,東西向則是一條含光路。

在那個年代,進廠當工人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加上彼時廠礦的待遇很好,不少人都爭搶著想進入廠子。

具體有多火?唐新甯回憶道:“當時就有同事是當兵轉業回來的。地方轉業辦安排他進政府單位,但是他本人卻選擇去了工廠。”

△ 老廠生産照片。(翻拍)

建好的長沙錦綸廠,投廠後一段時間,就緩解了湖南錦綸長絲依賴進口的狀況。

生産紅紅火火,員工的生活也跟著蒸蒸日上。

不僅單身的青年有員工宿舍過渡,廠子效益上來後,單位福利房、幼兒園、醫院等也相繼完成建設。

以廠爲家的長沙錦綸廠員工,也在那段奮鬥歲月,相繼結婚、生子。

△ 老廠員工辦公場景。(翻拍)

沉寂,煎熬的轉型求生

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

十余年的時間,紡織品用料快速更新換代,原材料需要沿海采購,生産産品主要銷售也在沿海地帶的長沙錦綸廠,經營變得舉步維艱,生産也每況愈下。

△ 廠區15號棟機電儀總配電間改造前。

2002年6月長沙毛巾集團收購了長沙錦綸廠,更名爲長沙毛巾錦綸廠。

2006年基本停産。

2011年7月4日,長沙毛巾錦綸廠變更爲長沙錦尚家紡廠,尋求産業升級轉型。

漫長的轉型陣痛期,對于所有老廠人來說,充滿煎熬。

“廠子效益不好,大家都在想方設法進行生産生活自救。但效果並不明顯,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每個員工只能領取到300元的生活費。迫于生計,大家只能想辦法自謀生路。”回憶起那段時光,林峰心中滿是唏噓。

彼時,老廠停産時存續的員工還有四五百人。廠子從現有的物業和廠房等著手,希望通過租賃等方式,盡可能“回血”,將已有資産盤活。

△ 17號棟煤坪房屋改造前。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長沙錦尚家紡廠幾乎沒了存在感,各種曆史遺留問題也逐漸凸顯。

直到2018年,老廠才迎來了轉機。

“當時廠子留了10余人建立了留守處,並在廠區設立崗亭,做好安保工作,對租賃的業主恢複管理。”林峰透露。

期間,廠子還運用法律手段,逐步厘清了一些曆史遺留問題,並收回了租賃出去的原濱江農貿市場和廠區。

與老廠的荒蕪和停擺不同,同樣的時光裏,在廠區長大的聶宇琛,因爲求學從這裏走出,甚至遠赴澳大利亞留學深造。

△ 老廠區的單身宿舍如今正在改造。

童年的記憶裏,是廠子裏逢年過節開展的各種活動,是與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和熟悉的長輩歡聚一堂的熱鬧,還有在辦公樓前的小水池玩耍的畫面。

直到2019年,老廠房改建工程的啓動,讓聶宇琛又回到了這個生養他的地方。

新生,廠一代廠二代都回來啦

2019年,老廠房改建工程啓動,聶宇琛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參與到老廠區的發展中。他見證了廠區的重生與創新,那是一段充滿期待與挑戰的時光。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速,濱江片區的房地産開發從江邊逐步向內推進。

周邊一個個老廠被一幢幢聳立的高樓所替代,長沙錦尚家紡廠卻仿佛按下了時光靜止鍵。

在基本保持原有建築外貌的基礎上,2019年,長沙國資集團投資2億元,經過論證確定方案,准備將這一片老工業廠區打造成集文化創意、娛樂休閑、體育運動、親子教育、生活服務爲一體的公園式智能化綠色文化街區。

△ 如今的錦秀拾光園區。

聶宇琛從國外回來後,在長沙市曆史建築保護開發有限公司任職。因爲對老廠情況熟悉,很快被安排負責該項目的招商工作。

“在整個項目的改造中,我們保留了老廠的建築外貌,消除了老廠危房的安全隱患,只有部分地方進行了重建。比如,老辦公樓的樓梯上還保留著長沙錦綸廠的銘牌,聚合車間外立面也用馬賽克小磚進行了複原。”

如今,走在錦秀拾光園區,赭紅色的牆磚、斑駁的車間玻璃、修舊如舊的建築群,真實還原了上世紀80年代工業廠房的典型曆史風貌,不僅透露著複古時尚的現代氣息,也沉澱了厚重的文化與脈脈情懷。

△ 錦秀拾光園區一角。

在聶宇琛及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美瀾東方藝術中心、遠近咖啡、二十集餐廳、寶寶秀傳媒、MORE PARTY等涵蓋美食餐飲、生活配套、休閑娛樂業態的知名品牌紛紛入駐。

通過巧妙利用老空間打造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的消費新場景,在保護和傳承工業文化的同時,也爲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費體驗。

曆經風霜的老廠區也變得越來越“潮”。

△ 錦秀拾光部分入駐品牌。

“原來的廠子大部分租給了長沙市曆史建築保護開發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的錦秀拾光,旁邊全新升級的長沙錦尚生鮮市場則由自己運營。”

作爲廠裏的老員工,唐新甯一直都沒有離開這塊土地,即便是退休了,也會時不時回到老廠區散步轉悠。因爲這裏有他的人生,還有共事多年的老夥計。

親曆了陣痛轉型的那段時光,重新回到這裏上班的林峰也倍加珍惜。

通過資産盤活,如今已經有50多名老廠人又重新陸陸續續在這裏找到新崗位。

在這塊土地上已然紮根的他們,眼見著這裏變得越來越好,心中也是萬般欣喜。

△ 越來越新潮、熱鬧的錦秀拾光。

如聶宇琛一般的廠二代,有的已經走出石嶺塘,有的和他一般又參與到老廠區的發展中。

現在,錦秀拾光的招商已經完成84%,一大批引進的項目正處于裝修階段。

“相信在今年年底,這裏會變得更加熱鬧。”看著一天天變化的老廠區,聶宇琛言語中充滿期待。

△ 如今的錦秀拾光園區。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