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零分女生”蔣多多:因不滿高考制度,在試卷上寫8000字長文

天下戰史事 2024-06-13 07:52:53

“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發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隕石,和普通的石頭沒有兩樣……學校只關心學生的分數,對學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卻幾乎是一個空白……”

這是2006年蔣多多寫在高考答題卡上面的話。

因爲對高考制度不滿,她賭上自己的命運,將8000字的批判文字寫在各科答題區域,希望能夠引起社會的重視。

不出所料,她成爲了“零分狀元”,是當年媒體追逐的焦點。

然而,她設想中的改革並沒有發生,父母學校也對她失望不已。

這麽多年過去了,她現在如何了?是否後悔當初的決定?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被寄予厚望·——»

1987年,蔣多多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因爲家境貧寒,所以她的出生並未受到家人的喜愛,爺爺幹脆將她稱作"多余"。

然而,生活的艱辛並沒有壓垮這個女孩,相反,她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好學精神和勤奮好學的品質。

每到課余時間,蔣多多就會埋頭苦讀,用自己的勤懇和上進打動著父母和師長,功夫不負有心人,蔣多多優異的成績讓她進入了當地重點中學就讀。

看著女兒成績驕人,父母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憑借自身的勤奮和聰明,改變家庭貧困的現狀。

對于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名校文憑和穩定工作是擺脫貧困現狀的最佳途徑,蔣多多的父母常年吃苦耐勞,靠著自己的雙手換來勉強維持全家溫飽的收入,他們更加希望女兒能通過高考這個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憑借自身的學習成績拿到好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而獲得體面的工作,過上城裏人的生活。

因此,即便家境貧寒,父母也立志要給蔣多多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在他們眼裏,蔣多多是擺脫家族代代相傳貧窮命運的希望所在,必須全力以赴地給予支持和鼓勵,用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助力蔣多多通過高考這座改天換命的重要關口。

就在父母殷殷期盼下,蔣多多如願進入高中就讀,但平凡的生活隨之發生了巨變,蔣多多在高中時期突然萌發了對小說創作的濃厚興趣。

她在無意間發現了自己醇厚的文字功底和豐富奇特的想象力,能將腦海中的畫面娓娓道來,用優美動人的文字構築出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

蔣多多沉浸在寫作的樂趣中,開始廢寢忘食般地創作,很快就有了一些精湛出色的小說作品,這些作品不僅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好評,還偶然間被一些報社刊登,從而對她的文學天賦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和鼓舞。

隨著文學創作的深入,蔣多多的內心也開始對單一的高考制度産生了巨大的疑問,在她看來,高考的應試教育扭曲了教育的初衷,過多地壓榨了學生的心智和人性。

她開始質疑高考是否真的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道路,是否僅僅依靠這一場決定性考試就能判定一個人的價值和前景。

這種疑問讓蔣多多開始焦慮不安,老師和家人勸導她全力以赴複習,但她反而將寶貴的時間投入到寫作,構思著借助自己的才華開拓人生出路。

父母和老師的訓斥無法讓她改變心意,反而讓她的內心愈發叛逆,決心要在高考現場表達自己對應試教育的不滿。

«——·怒寫8000字長文·——»

2006年6月,高考的鍾聲即將敲響。蔣多多卻並沒有像其他考生那樣臨場緊張複習,而是暗暗策劃了一場考場"革命"。

她偷偷購置了雙色筆,准備在高考現場使用這種違規筆具,借助醒目的顔色爲文字添加深刻的色彩。

在家人的期盼和師長的叮囑下,蔣多多走進了高考現場,但她絲毫沒有緊張,反而對即將到來的舉動激動萬分。

當語文綜合考試開始時,她竟然無視題目要求,反手拿出雙色筆在試卷上瘋狂書寫起來,字字诘盤、句句犀利。

蔣多多以自己多年的文學修養,一氣呵成書寫出一篇長達8000字的大作,將心中對高考制度的不滿盡數吐露而出。

借著開場鋪墊和反複論證,她直指高考模式嚴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質,以分數和排名取代健全人格教育的權力,令學生們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備受摧殘,成爲了空有知識而失去心智的"知識渠"。

她尖銳地指出,高考制度導致教師將寶貴的精力過多投入到應試複習,教育已經淪爲"一錘子買賣",缺乏全面培養學生品行和發展特長的正確導向。

蔣多多寫到狂熱處,寫到亢奮處,在試卷的最後,她甚至按下自己的小說筆名"碎心飛魔",以此向社會號召重視教育的公平性和人性化,主張大膽改革惟分數論的高考評價體系,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自由和權利。

放下手中的筆,蔣多多的內心是無比的輕松和期待,她以爲這場"革命"必將引起轟動,她將順理成章地被教育部門重視,獲得一次痛徹底改革的機會。

可現實卻給了她一記當頭棒喝,成績公布時,她的語文綜合竟然是個驚天動地的0分,總分僅爲114分,再無任何上重點大學的資格。

學校將蔣多多的行爲評定爲違規作弊的嚴重行爲,作出了嚴厲處罰,一紙合格證就這樣與蔣多多無緣,她的前程在這一刻被生生掐斷。

父母們失望到無以複加,姐姐和老師更是痛心疾首,但蔣多多卻仍固步自封,義無反顧。

盡管結果令人扼腕歎息,但蔣多多的"革命"確實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大家就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可行性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褒貶不一。

支持者力贊蔣多多行爲昂揚之極,是體制內難能可貴的"清流",她勇于挑戰權威的精神值得贊賞;反對者則認爲她作爲平凡家庭的孩子,既理想主義又缺乏基本是非觀,錯失了上大學改變命運的大好時機。

各方的爭論使蔣多多一戰成名,她的名字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教育制度改革之路的複雜考量和矛盾困惑。

但這一切都來之不易,是蔣多多用自己的前途和代價對社會學校系統的一記猛烈"重擊"。

«——·懷揣文學夢想出走打工·——»

盡管蔣多多用義無反顧的舉動引發了社會對教育的反思,但她個人付出的代價實在是慘重。父母、老師都勸說她複讀後重新考試,但她都置若罔聞,執迷不悟地認爲自己的寫作天賦就是另一條出人頭地的道路。

憑借一股子韌勁,蔣多多不顧父母哭喊阻攔,背上行囊來到姐姐工作的城市鄭州,試圖尋求她的庇護和引路。

可姐姐了解蔣多多的"偉大壯舉"後,並未體諒她的想法,反而狠狠數落了她一頓胡鬧和自不量力。

在鄭州無家可歸、無人接納的情況下,蔣多多孤注一擲地來到山東打工,尋找屬于自己的機會。可她從來沒有想過,現實生活是如此強加在年輕人身上的無情和殘酷,單憑寫作技能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她到處求職遭人冷眼相待,才華就這麽無聲無息地被現實生活消磨著。

漸漸地,蔣多多彷徨無助,失去了最後的志向,放眼看去,同學們都順利升學,她卻無家可歸、前途渺茫,生活陷入了困頓和絕望之中。

每一次投遞稿件都被拒絕,每一個被人譏嘲的經曆,都像利劍般將蔣多多曾經的寫作理想一點點剮蹭、切割,直到最終破滅,現實生活的艱辛,生存本身的殘酷徹底打擊了她曾經的夢想。

正當她迷茫彷徨之際,一家人的呼喚讓她回到了家鄉,面對父母的誠懇,她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價值取向,自嘲地感歎著青春年少的任性和盲目,在外經曆的種種挫折終于讓她放下了執念,踏踏實實地認命走入了平凡人的生活。

在鄉親和家人的撺掇下,現在的蔣多多也結婚生子,過上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傳統生活,她放棄了對教育制度的質疑和挑戰,默默接受了社會和家庭爲她定下的角色和生活軌迹。

不過,她會用全部的心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憑借勤奮好學走向成功,不要重蹈她曾經質疑和叛逆的覆轍。

她用兒子的成長來彌補自己青春年少時代的遺憾,努力地扮演著一個謹守規則的普通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高考,對于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不僅是一場重要的考試,更是決定孩子前途和家庭命運的關鍵所在。

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要想改變出身,考入重點大學拿到優秀文憑就是最穩妥的出路,因此家長必將全部希望寄托在這場考試上。

這種極度的期望和重視自然會給參加高考的孩子帶來巨大壓力。蔣多多一人就承載了全家人改變貧困命運的重擔,如此沉重的擔子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來說,實在是一種殘酷的摧殘。

除了家庭的期望之外,高考制度本身的單一評價標准,也是限制了學生發展的根源所在,高考只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用一紙分數來決定學生的人生前途,這必然會導致應試教育的盛行。

教師會被動地將過多的教學資源和時間投入到應試複習,忽視了學生個性特長和品德修養的培養。

學生在巨大的應試壓力下,失去了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的自由,被嚴格限制在死記硬背分數的軌道上,蔣多多之所以悲劇收場,正是因爲她的文學天賦在這個體系下得不到認可和發展空間。

蔣多多的經曆折射出我國教育體制在差異化方面的不足,對她而言,寫作才華遠勝于應試能力,但長期缺乏專業指導和發展機會,最終令她的抱負渺無音訊。

這警示我們,標准化的應試教育固然可以讓大多數學生獲益,但也不可忽視個體的特殊天賦和需求。

事實上,近年來差異化教育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除了新高考等政策變革外,中小學校也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創新,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比如設置選修課程、分層教學、個性化輔導等,這些舉措的目標,就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獲得個性化成長。

不過,差異化教育的推進並非一蹴而就,更需要全社會用包容和開放的心態來支持。蔣多多之所以陷入困頓,除了缺乏機會外,更重要的是社會對她的非議和家人的不理解。

只有我們用更加寬闊的視野審視年輕人的追求,用更多的包容與關愛成全他們的理想,教育事業才能真正釋放活力,助力年輕一代實現自我價值。

蔣多多這個"零分女生"折射出教育領域仍需完善之處,她的經曆警示我們,差異化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口號,而要真正落實到育人實踐中,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發展的機會和應有的關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爲祖國的未來資源大開方便之門。

參考文獻:

央視網-《高考想得零分女生蔣多多:我就是對高考制度不滿》

0 阅读:136
评论列表
  • 2024-06-14 20:54

    高中及大學學的內容,工作不一定有多大作用,但只有通過高考才可挑出高智商或勤奮或愛動腦的人才,給發畢業證。

天下戰史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