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周刊||5歲女孩“人間清醒”支招黃亦玫,該跟孩子討論愛情嗎?

揚眼 2024-06-25 11:55:34

最近,隨著熱播劇《玫瑰的故事》熱度居高不下,美麗又張揚又自我的黃亦玫,一女四男的愛情故事霸屏社交媒體。“她題材”一直是中國影視行業熱衷創作的類型,女主對于感情的抉擇、對于自我價值的追求,在觀衆中不斷掀起熱議。記者注意到,熱門短視頻中,5歲小女孩跟媽媽討論女主黃亦玫的故事,要把李白的詩改一改送給她,“早知如此負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驚歎“人間清醒”之余,也引發一個問題,跟孩子探討情感話題,什麽時候合適?記者就這個問題對話心理專家。

影視給女性成長帶來怎樣的啓發?

從亦舒小說《玫瑰的故事》說起,光芒四射的女主角擁有頂級美貌,幾乎所有遇到她的男人都會瞬間愛上她。在玫瑰的哥哥黃振華眼中,她從小到大因美貌受到優待也受到騷擾,樓下永遠有人守著送花唱歌點蠟燭,電話更是從早響到晚,煩死人。電視劇也對小說進行了一些符合當下語境的調整,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大學就讀于中央美院,父母都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但從職場戲是否偏離生活,到女主愛情是否契合普通女性共有的成長探索,都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在劇中,加入職場線的黃亦玫,不僅漂亮還有頭腦,家世好學曆佳,美貌和智慧都是她行走世間的利器。每段感情都讓人津津樂道,關于結局、人設、情感走向,又讓廣大網友開始了真情實感的討論。莊國棟(彭冠英 飾)是初戀,精英貴公子,兩人幹柴烈火卻也最不冷靜,最容易大動幹戈;方協文(林更新 飾)是第一任丈夫,初見時溫暖誠懇,但終究抵擋不住生活的柴米油鹽;靈魂伴侶傅家明(霍建華 飾),精神上能夠高度共鳴,卻因病早逝。最後是年下男何西(林一 飾),在玫瑰四十歲重拾自我時,給她熱烈而自由的陪伴。

在網友們最初的設想中,大女主黃亦玫,怎麽會爲情所困呢?不論黃亦玫最初對待感情多麽清醒,但莊國棟讓黃亦玫患得患失、情緒崩潰且失控;與“鳳凰男”方協文的感情線更是看得觀衆無名火起,男方貧窮、自卑、控制欲強,方協文的媽媽也被刻畫爲刻板印象中的“惡婆婆”。《玫瑰的故事》中充斥著不少 “獨立女性金句”,但黃亦玫的行爲多少和她嘴上的漂亮話有些背道而馳。既要保持書中她那幾段感情糾纏,又要她做獨立清醒大女主,這也導致黃亦玫的人設割裂。當然,另一種自圓其說的說法是,在愛情中沉溺半生,到最後驚覺,學會愛自己,內心才能收獲真正的力量和安全感,這體現了一種女性的成長。但也不得不承認,劉亦菲和美女賽道有著超高的適配度。觀衆被裹挾其中,劉亦菲的美貌讓一切似乎變得合理,但這對于普通女性有怎樣的啓發呢,這個問題也著實讓觀衆費思量。

別人家的“小才女”驚豔網友

這樣一部大人都理不清的情感劇在5歲小朋友看來,並不複雜。在和媽媽的討論中,她一邊感歎這個姐姐太漂亮了,也一邊認知黃亦玫之所以總是被愛情傷害,原因在于過于“愛情至上”,“別人拿她當調味,她把別人當主食”。當媽媽表示那些哥哥都很帥,小姑娘笑笑說,“都是皮囊”。媽媽也驚呼,“是你說的哦”。她還要把李白《秋風詞》中詩句稍改一改,送給黃亦玫姐姐,“早知如此負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視頻標簽爲“幼兒園中班女士的清醒發言,玫瑰應該爲自己盛放”,也被網友驚歎奉爲“博學笃行的人間清醒的精靈”。

別人家的“小才女”不斷在朋友圈刷屏,其實許多網友都曾刷到過“Angel小豬咪”的視頻,視頻裏的5歲小女孩談詩論道,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議。衆多以往視頻中,聰慧的小朋友常常一臉認真地金句叠出。比如看了電影《孤注一擲》,她說之所以會被好朋友騙,是奔著相信錢去的,他們是自己騙自己。“李白一直活在夢裏,而王維從不做夢。”“你看容若眼中的月是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而同樣的一輪月,落入太白眼中則是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在這期討論《玫瑰的故事》的視頻中,媽媽還和女兒探討了如何與朋友相處。小朋友的發言也引發衆多網友點贊。“在日月出現之前,煙花可以不唯一呀”“朋友多點有什麽關系,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優秀”“人不會爲你而變,卻會因你而不同,但不管別人怎麽變,你只管變強。”對于這樣的孩子,有人驚歎媽媽教得太好,沒有一定積澱的家長帶不出這樣的孩子。也有人唏噓,知道的知識這麽多,小小年紀就對複雜的情感問題有這樣一份超出年齡的認知,長大以後老師怎麽教?

家長何時開始與孩子討論情感話題?

跟5歲孩子討論這樣的情感話題,多少引起了家長的忐忑,所以,到底什麽時候探討合適,要不要把自己的情感觀念早早對孩子進行“早教”,幫助他們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少走彎路呢?采訪中,心理專家也對記者表示,不要盲目推崇。一定程度上的“催熟”也要注意,孩子的人生體驗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經過實踐檢驗,才能將獲得知識內化爲核心認知。

采訪中,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燕對記者表示,梳理孩子的成長階段來看,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的形成,應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從小到大,慢慢從通過他自身的人際關系互動形成。具體來看,當孩子處在學齡前階段,父母就可能會引導孩子去結交很多朋友,孩子通過了解他人,汲取能量,互相模仿學習,朋友之間互相陪伴和支持,從而幫助自身人格進行成長。到了青春期,孩子的需求就會慢慢從朋友發展爲一種依戀或者愛慕,會逐漸産生愛情觀、價值觀。當孩子進入中學階段,會有一些戀愛的懵懂階段,就需要孩子對正確戀愛觀的形成進行引導。所以,有時候孩子在人際關系中受點小傷害未必是壞事,通過挫折和創傷,其了解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方面,學會如何去與他人友好相處。搞清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邊界感在哪裏、如何對人際關系有一個科學鑒定等問題掌握,可以幫助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不太容易受傷害,避免不懂得保護自己,過分討好、過分依賴他人等等,但對孩子來說,自身的體驗和經驗是比家長直接傳遞給其來得更重要。

“家長傳達的價值觀對孩子是有影響的,關鍵時刻孩子需要被科學地引導,助力其成長,但當下一些原生家庭中親密關系也是有問題的,所以對家長來說,重要的是有一顆學習的心,尊重孩子的成長”,張燕表示,其實孩子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想法,逐步去調整與他人相處的方式,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當其經曆過一些事情之後,自然會明白。

陪伴孩子“摸爬滾打”體驗生活

至于視頻中的“小才女”,張燕說,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孩子,就像我們說的“小大人”,有些小朋友天生可能思想上早熟,懂得很多東西,也有可能有的小朋友是比較木讷。采訪中,心理專家也指出,像《玫瑰的故事》,小孩子不一定能看懂,也可能會對此更加好奇,刺激他接觸很多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對于價值觀體系還並不完整的孩子來說,過早推進這樣的話題並不提倡。孩子在對世界的認知中慢慢形成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可以進行一定的情感普及,但要是跟孩子當下環境和成長相適應的情感。像親情的探討,就可以放在價值觀形成的階段,但戀愛這樣的情感問題,需要往後放一放。

張燕也提醒,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認知有可能是表面的,不代表其內心真正認可。其在說話時,是沒有情感投入的。其通過學習、看他人表達,可以獲知這樣的道理,但不是通過生活體驗得來。

換句話說,只是在認知層面得到這樣的道理,其長大後並不一定能真的做到。因爲人的情感需求,是一種內在動力,我們的生活需要體驗認知的過程。只有通過體驗之後,才會真正內化爲內心的核心認知。能夠支撐的信念,一定是通過實踐來檢驗的。“所以我們在羨慕和點贊小才女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認知達到了,還是會有成長和變化的。”

理性來看,得到超出年齡段的認知,會不會産生消極影響?心理專家也提醒,不要刻意“揠苗助長”,強行定義價值觀。孩子應該經曆的挫折和困難,應該讓他去摸爬滾打,而家長負責陪伴和鼓勵。能夠陪伴孩子的家長是有智慧的,看見孩子的成長,陪伴孩子的成長,不懷疑不取笑,用更多的信任,祝福孩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王菲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