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臉”的風吹進央視:錢花了事業完了,王珞丹的自然臉贏麻了

宗昊晨 2024-06-23 06:53:15

鏡花水月,明眸善睐——從真實到虛僞,從精雕細琢到造作浮誇,娛樂圈整容風潮究竟造成了什麽?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觀衆在收看某些電視劇時,不禁感慨演員的形象與劇中角色格格不入。尖挺的鼻梁、腫脹的面頰、誇張的雙眼皮,這張張科技加工後的"饅頭臉"無疑極大破壞了戲劇張力。身爲表演藝術的踐行者,一味追求所謂"完美面容",不僅浪費金錢更荒廢才華,難以獲得觀衆的認同,這確實令人深感無奈。

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過"人臉魅力綜合症"一說,認爲有力、有型,且帶有陽剛氣質的面孔往往更受歡迎。當時影視明星多以樸素自然的形象示人,王祖賢、林青霞等人憑借標志性的臉型、眉眼在觀衆心中留下了獨一無二的印象。

然而,曾幾何時,整容風潮開始在娛樂圈蔓延,部分明星爲追求所謂"完美面容"不惜動刀,結果導致醜態百出,顔值大跌。近兩年來,一些被批評長有"科技臉"的明星更是頻頻在熒屏上亮相,引發一片嘩然。

比如《薄冰》一劇中,陳小纭飾演的角色一登場就備受觀衆诟病。明明原本長相甜美,卻執意整容後鼻梁、下颌尖銳突出,側臉時顯得極爲怪異,再加上演技生硬,令不少人在觀劇時"被拉出劇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劇中的吳越一直保持著最真實的模樣,因而大獲好評。

再如軍旅劇《大道薪火》,不少女演員濃妝豔抹、眼睛腫脹,甚至戴著閃亮發卡等,與當年東北抗戰環境南轅北轍,這些"整容臉"的出現無疑是給良好傳統形象抹了黑。更有演員如今雖長相變了形,但發音也出現問題,令人難免懷疑是否爲整容導致的後遺症。

回顧那些素有"凍齡"或"永恒少女"美譽的影視名星,如向華勝、林青霞等人,無一不是穩紮穩打,保持日常作息,從不追求虛假作風,才換來今日的贊譽。唯有以虛心面對自身,用發自內心的努力,方能在演藝事業上取得長足發展。

環顧熒屏,也不乏保持最真實面貌的新生代演員。比如王珞丹等人出演影視作品時,大膽一身素顔亮相,自信從容的風采贏得了大量網友的喜愛。她們正是恪守了內外兼修的本分,才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即便面容平平無奇,但只要用真誠發揮一顆赤子之心,也定能打動觀衆,贏得事業上的長遠前景。

整容風潮到底是一股清流,還是一陣狂瀾?筆者以爲,生命本來就是一種短暫的旅程,無需耗費太多心力在外表上苦苦追求,以至于延誤了真正的心路曆程。我們應該懷有敬天畏地之心,好好愛惜上天賜予的容顔,而非一味雕琢裝點,以至于走火入魔、顛倒是非。

同時,整容風潮也引發了新的思考:以往外表是被動接受的天賜恩澤,如今卻變成主動構建的"人造産物"。在這個人爲主導的快捷時代裏,一切都被賦予"可改造"的屬性,生命狀態也不例外,這固然印證了人類對自我命運主導權的追求,但同時亦反映出一種恃行止于生俱來的虛榮。追求自然之美的至理,乃是與天淳樸相符;追求風雅之趣的芳華,亦在于隨性天成、含蓄有德。

昨日的影視明星徐利浩曾言:"整容就等于否定了生命的天然魅力"。生命本不設防地到來,人應虛懷以納之、謙忍以觀之,不該造作逞妍以違之。讓我們祝願那一張張被精雕細琢過的臉龐早日回歸本真,讓純樸本性重塑內在的人生之美。如此,方能樹立演員應有的良好形象,爲廣大觀衆勾勒出一個個豐滿立體的人物傳神寫照。

籬外,百花盛開,何懼一朵"科技雨"?但願明日的視野裏再無人造浮雲掩映沐浴,只余自然生長的萬紫千紅,讓影視藝術重現動人芳澤。

人美在自得,藝由心而生。相信倘若娛樂圈人人秉持這一理念,定能爲觀衆帶來更爲純正的藝術體驗,也必將在演藝道路上行穩致遠。讀者朋友,您是否也有類似的想法和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0 阅读:343

宗昊晨

簡介:視頻什麽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