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有多難造?

包包說過去 2024-05-11 09:38:45

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研究中心,曾經爲海軍設計了一款排水量爲9萬到10萬噸的航空母艦。這款航空母艦爲核動力,最多可以攜帶100架艦載機,出口版本僅成本就超過55億美元。

但是到今天爲止,該項目從未有過實質性進展,相關設計單位只向人們展示了航母的模型。

究其原因,除了資金不足之外,還有就是無論是技術還是相關配套,幾乎可以說一無所有。

因爲,今天的俄羅斯不僅僅失去了建造航母的能力,也已經失去了維修航母的能力。

俄羅斯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目前還停留在船塢中,沒有完成大修。

俄羅斯好歹是號稱世界第二軍事大國和世界第二大軍火生産國的國家,軍火工業是該國最大工業分支,幾乎能夠生産從艦船到輕武器的所有門類的裝備。

到航母這裏就卡殼了,因爲造一艘航空母艦太難了。

世界上第1艘專門建造的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1926年服役。

這艘航空母艦用了長達6年的時間進行設計和建造。

一個世紀過去了,隨著對作戰需求的更多元化,航母的建造變得更加浩大和繁瑣的工作,需要克服非常多的技術難題。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艦的一只手都數得過來。

現代航母的飛行甲板通常采用的是全金屬鋼材,然後在飛行甲板上塗有特殊的塗料。

這些特殊的塗料主要由防滑顆粒和成膜樹脂組成,防滑顆粒使甲板的摩擦系數達到0.7,讓飛機能夠順利起降不至于打滑。

又因爲飛行甲板常年暴露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這些塗料需要有良好的彈性和柔韌性,既能適應溫差和季節的變化,還能夠在鋼結構熱脹冷縮的時候不會産生脫落。

此外,飛機的起降産生的摩擦對塗層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傷害。這就要求塗層必須有足夠的強度,不會因爲飛機起降而産生開裂的現象。

這種特殊的甲板塗層,全球就沒有幾個國家能生産。

飛機降落的時候,200多米的跑道不足以支持飛機滑行,要有一條攔阻索配合飛機急停。

攔阻索必須能夠攔下每小時上百公裏的幾十噸飛機,還要保證自身重複使用下的可靠性,不能攔幾次就壞了。還要有一套複雜的機械系統加以控制,這個技術對于絕大多數國家來說就是難以攻克的難關。

此外,還有更複雜的航母動力系統、通信系統、導航系統、武器系統等等,每一個技術難關都需要攻克。

冷戰結束後不久,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還躺在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俄羅斯總理希望繼續把這艘船造好來增強俄羅斯海軍的實力,就找到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問他需要什麽條件能繼續開工。

馬卡洛夫說:“‘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

俄羅斯總理問道:“爲什麽?”

馬卡洛夫回答道:“我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偉大的國家已不複存在了。”

後來,這艘未完工的航母,連同幾十噸圖紙被賣給了中國,然後有了我國第一艘航母“遼甯號”。

美國建造航母的時候,同樣需要大規模協作。“福特號”航空母艦建造時,一共有分布美國48個州的2450家公司組成的供應商提供支持。而在生産“福特號”航空母艦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共有2.5萬多人實施具體建造工作。

我國第一艘完全國産的航母“山東艦”光研制工作就涉及到了532家單位和企業,建造航母所需要的各類供應商達到數千家。至于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也是如此,幾千家企業參與完成的。

總之,想要獨立完成航母的建造,需要這個國家擁有所有工業門類,成熟的産業體系,強大的科研能力。

大到發動機、雷達、鋼材、艦載機,小到材料塗層、電子系統、乃至于小小的焊接材料,都需要獨立的研發制造能力。

同時,還要有一個規模龐大的高素質工人群體。

看過一個關于國産航母建造的紀錄片,在談到航母建造時發生了一個難題,現有的焊接材料無法實現要求的性能,是一線的焊接工人想出來新的焊接技巧解決了這個問題。

如今,俄羅斯已經失去了建造航母的能力。

就算勉強能造航母的國家很多也名不符其實。

從甲板到飛機到馬桶全部進口,維修都要外國人維修,自己只管組裝的那是印度。

技術不完整,必須從海外引進相關的技術和設備的那是英國。

放眼全球,擁有完整6萬噸以上級航母制造技術的國家只有兩個,中國和美國。

1 阅读:27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