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裏木盆地石油儲量超178億噸,爲什麽我們還要花錢進口石油?

宇宙天文館 2024-07-11 23:54:00

石油是當今世界最爲重要的能源,目前世界上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國家是美國,2022年消費石油8.2億噸。

我國緊隨其後,消費石油6.6億噸,但我國七成多的石油要依賴進口,2022年進口石油達5億噸。

事實上,我國並非是一個石油儲量極爲欠缺的國家,光是塔裏木盆地的石油儲量就超過178億噸,爲何還要大量進口石油?

面對多變的國際石油價格,如果我國大力開發塔裏木盆地的石油資源,降低進口比例,是否就能讓油價降下來?

塔裏木盆地石油的實際情況

2019年,我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到400多億噸,並且每年都有新增的石油資源被發現,這樣的儲量,相比世界上其他國家,並不算少。

從建國初期開始,我國就在努力提升石油産量,目前已有五大石油産地,分別是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長慶油田、中原油田以及華北油田。

它們每年的産量占全國石油總産量的一半以上,未來還有望更高。2019年,中國的石油産量已經達到1.9億噸,位居世界第四。

盡管如此,我國平均每年進口石油依然在5億噸以上,有一半來自俄羅斯和沙特、伊拉克、阿曼等中東國家,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恐怕都不會改變。

塔裏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的儲量爲178億噸,還有85%的油礦未探明,這樣的儲量不亞于我國已有的五大石油産地。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塔裏木盆地就已成爲我國的油氣戰略接替區。既然有如此豐富的資源,爲何還要花費大量資金去進口石油呢?

這就要說到塔裏木盆地石油的質量了。

爲何中東的石油賣得好,價格也高?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石油質量好。

中東的石油是遠古時期海洋生物淤積形成的,這使地下的烴源岩含有豐富的有機碳,成爲世界上最好的生油岩,雜質少、黏度低。

中東地下的碳酸岩,裂縫和孔洞較多,便于石油儲存其中,而石膏層和泥岩層,也可以將石油蘊藏其中,這樣就使中東出現了儲量巨大,又埋藏很淺的大型油田。

這樣的油田,非常容易開采,成本自然也就低,並且油品的質量好。

雖然塔裏木盆地的油田,也是海洋生物沉積形成的富烴海相油氣,黏度低,利于加工,但其中還存在天然氣伴生的凝析油,這種凝析油易燃易揮發,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適合開發,所以塔裏木盆地的油田要先分析成分,再看有沒有開發價值。

通常來說,石油和天然氣都位于地下2000到10000米,如果超出這個深度,基本就沒有開發的價值了,這是因爲開采的難度和成本都將無法承受。

塔裏木盆地的石油形成很早,基本都處于寒武和奧陶紀地層,再加上盆地周邊的造山運動,致使石油的深度非常深,大部分都在6000到10000米,已經接近了開采的極限深度。

所以,無論從開采難度還是成本上來說,想要經濟、合理的利用塔裏木石油資源,都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不能實現經濟效益,那還不如直接從國外進口。

除此之外,塔裏木盆地的位置和自然環境,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沙漠環境與交通

塔裏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面積超過40萬平方公裏,被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環抱。

盆地中間就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超過33萬平方公裏,約占整個盆地面積的82%,氣候惡劣,終年少雨,平均年降雨量不超過100毫米,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而油礦就在漫漫沙漠當中。

很多人會覺得,中東的油田不也都在沙漠裏嗎?的確如此,但是中東諸國還有一個顯著的地理特征,就是他們基本都是臨海國家,雖然有漫漫黃沙,但距離出海口都不遠。

這樣的地理條件,就使他們不需要過多考慮沙漠氣候的影響,直接選擇距離海岸線較近的地方建設油井,生産出的油就能快速抵達港口,銷往全球。

塔裏木盆地顯然沒有這個條件,只能按部就班治理沙漠,然後再打通油田和外界的交通通道,只有做到這些,在沙漠開采石油才有意義。

爲了治理沙漠,我國是下了大功夫的,但對于支援塔克拉瑪幹石油開采的高速公路來說,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不像是建設防護林,只需要成片成片的推進就好,一條高速公路延綿數百上千公裏,單是防沙就是一項大工程。

但我國“基建狂魔”的稱號不是白叫的,塔裏木沙漠公路大部分已經建成通車,這是世界最長的貫穿流動沙漠的等級公路,也是中國最早的沙漠公路。

爲了確保沙漠公路不被黃沙所吞噬,沿著公路線路,我國建設了一條長436公裏、寬約72-78米的綠化帶,2000多萬株各類苗木猶如一條綠色的河流,橫貫塔克拉瑪幹沙漠南北。

該綠化帶采用“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使公路兩側的地面變得牢固,不再有流沙侵襲,同時將風沙阻擋在公路之外,確保公路的正常通車。

正是有了這樣一條公路爲石油開發保駕護航,先後有31座大中型油氣田,在塔裏木建成投産,據2020年底的數字顯示,塔裏木油田的油氣産量已經達到了2080萬噸,僅次于大慶和長慶油田。

同時,天然氣的開發也同步進行,在西氣東輸的戰略下,塔裏木盆地的天然氣,已經供給到全國15個省份,年輸送量達120億立方米。

盡管目前塔裏木盆地的石油産量遠不能和世界上一些大型油田相比,但已經在穩定的産出石油,相信在未來,我國也能夠克服困難,對塔裏木的資源予以妥當的利用。

我國的能源戰略

在國家的整體能源戰略中,新能源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長三角、環渤海地區主要承擔新能源産業研發、高端制造功能;中部地區以核心材料研發爲重點;西部地區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新能源項目的承載地。

目前,我國規模化應用的新能源産業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等,這些不同的能源又有自身的特征。

核能無疑是優質的清潔能源,運營成本低,經濟效益明顯,産生的能源穩定持久,目前我國核能利用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後續將在合理的布局下向內陸適當延伸。

核能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旦人類掌握了更先進的核能技術,這種能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展核能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一環。

自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就開始對風力發電技術進行探索研究。1986年,我國第一座風電場——馬蘭風電場在山東榮成並網發電。

從此,在很多地區,風電機組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1994年在新疆達坂城,建成了第一個裝機容量達萬千瓦級的風電場。

我國風能最豐富的地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島嶼和三北地區,對于風能的開發利用也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這種清潔的能源還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中國疆域遼闊,地廣人稀的西部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不少地方年日照時間達到3000-3600小時,有巨大的開發潛能。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爲253GW,2020年光伏發電量爲2605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3.5%。我國的光伏産業已成爲世界第一,在太陽能的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

新能源的使用正在我國蓬勃發展,對汽車、電力等行業帶來巨大影響,正在改變傳統的産業鏈結構,不斷産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對環保事業有著重大意義。

我國的能源戰略著眼于改善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此基礎上合理利用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積極推動開發新能源。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國不會貿然去開發那些本就不易開采的石油資源,在確保石油儲備安全的情況下,進口石油仍將是長期的選擇。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每年都有新的礦藏被勘探出來,但我國也沒有必要在條件不夠完美的情況下,急于去開發自己的石油,如果進口石油更劃算,自然會選擇進口。

我國積極推進自己的全球戰略,在非洲、中東、拉丁美洲等衆多資源密集的區域謀篇布局,也從另一個層面確保了自身的能源安全,同時,通過互利共贏的合作,讓這些區域的國家也獲得利益,共同發展。

以能源貿易爲依托,相信我國未來會有更廣闊的空間與這些國家合作。

3 阅读:740
评论列表
  • 2024-07-14 08:09

    爲了高油價而不開發,賺國人的錢。

  • 2024-07-12 19:45

    這是個天然的儲油罐。

  • 2024-07-21 15:26

    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