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夏濃,灼日炎炎,讀讀這三首古詩,沐一縷熏風,枕一簾清涼

解憂詩詞 2022-07-22 21:27:28

熏風拂過山河,綠陰送走年華。

推開夏日的門楣,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節氣——大暑。

這是最熱情的節令,烈陽熾熱,蟬噪垂楊;這也是最清幽的時節,翠竹搖風,綠荷翻雨。

“何處好風邀共酌,南來一味透窗涼”,走過蒼苔竹影,在如蓮的時光裏,讀一箋詩行,沐一縷熏風,枕一簾清涼。

1.唐代·施肩吾《夏雨後題青荷蘭若》

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

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

施肩吾是中唐詩人,元和年間高中狀元。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施肩吾當時也不過四十,前途可以說是一片光明。

然而,淡泊名利的他,卻選擇了歸隱田園。

離京時,張籍等名士爲他賦詩餞別,一時傳爲佳話。

在他留下的詩歌中,山水田園占了很大的比例,後人評價“新奇瑰麗,格高似陶,韻勝似謝,其品格當不在李杜下”。

從這首《夏雨後題青荷蘭若》可窺一二。

詩歌首句便點明了地點——僧舍,竹樹環繞,雨過新綠,渲染了一種清幽而涼爽的氛圍。

第二句順著“新”字,繼續營造雨後清新明淨,纖塵不染的氛圍。

接著的三四句筆鋒一轉,描繪了一幅風吹蓮葉的畫面:微風吹過,蓮葉上的雨珠一瀉而下,宛如亮晶晶的水銀。

整首詩來看,先是從竹樹著筆,營造了雨後清涼無塵的意境;而後又以比喻的手法,將風吹蓮葉的畫面,描寫得靈動唯美,讀來令人心醉。

風過流年歇,陌上夏正濃。

季節深處有詩意,隨遇而安覓清歡。

雨落時,枕一窗清涼;風起時,嗅一池荷香。

浮躁的心,在荷風竹影中,寂靜歡喜。

2.明代·區越《夏日鍾粵江邀飲次韻·其一》

雲山雲水葛衣裳,靜處無機動有常。

何處好風邀共酌?南來一味透窗涼。

區越是明朝詩人,孝宗弘治年間高中進士,步入仕途。

期間曆任縣令、員外郎、江西左參政等職,爲官三十余年,清廉自守,勤政爲民。

同時他還是個有名的孝子,侍母至孝。

他的詩歌以“清逸剛健”著稱,這首《夏日鍾粵江邀飲次韻·其一》,語出清新,意境悠遠,正體現了其清逸的詩風。

詩歌開頭一句便推出了一個山水明淨,雲霧缭繞的畫面,一下子便將讀者攝入了一種甯靜悠遠的氛圍中。

“葛衣”是夏日的常見的服飾,“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接著第二句,以辯證的思維,闡明了動靜有常的自然規律,烘托了詩人清淨恬淡的心境。

第三句以問句的形式,擬人的手法,邀清風共酌,進一步刻畫詩人此時的悠然清閑。

最後一句推出了一個清風南來,輕拂窗棂的畫面。

整首詩來看,寫雲,寫山,寫水,寫風,句句透著一股清涼的氣息,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熏風窗前,獨居流年,一杯清酒,半盞香茗,幾許閑情。

以流雲煙霞,酬似水流年;以明月清風,待時光漫長。

在季節喧囂裏,修一顆菩提心,盈一眸清涼。

3.明代·胡奎《夏日偶成》

雲氣晚從簾外過,雨聲涼傍竹邊來。

魚波小簟清如水,北牖南窗面面開。

胡奎是元末明初的詩人,生卒年不詳,只知他在明初時響應朝廷征召,入甯王府擔任教授一職。

傳聞他晚年時曾泊舟鄱陽望湖亭,見上面題有蘇轼的詩,一時興起,次韻和之。

一老翁讀後,盛贊“六百年來無此作矣!”

這一評價顯然是有些誇張了,因爲蘇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千古流傳,而他的《題望湖亭》卻少有人知。

不過,千百年來也就一個蘇轼而已。

這首《夏日偶成》語言流麗明快,意境清幽淡遠,倒也不失爲一首佳作。

詩歌開頭從“雲”起筆,爲後文寫雨張本。

接著“雨”便登場了,竹林聽雨,涼意頓生。

詩人其實並沒有著意描寫下雨的情景,但是從“涼”字以及“竹”這個意象,便足以令人想象那清涼的氛圍。

接著三四句,畫面由室外轉向室內。

四面門窗大開,竹制的席子清涼如水,此時此景,正適合枕書聽雨。

整首詩來看,從雨前寫到雨後,渲染了一種極其清涼的氛圍,烘托了詩人悠然閑適的心境,讀來令人神往。

夏天的雨,隨意而潇灑,洗去年華的斑駁,送來季節的風韻。

竹樓聽雨,南窗沐風,心境俱清,窮通兩忘。

沿著內心歡喜的模樣,看盛夏清歡如許。

大暑夏濃,灼日炎炎,走在一行行詩裏,有一窗綠蔭的清幽,有一池紅蕖的芬芳,也有一庭翠竹的微涼。

流轉的眼眸,迷醉在這一季風華中。

沿著季節的脈絡,看山看水,聽風聽雨。

尋情美好,處處詩意;指梳流年,脈脈清涼。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