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美國NASA把一只黑猩猩送上太空,返回後卻發現了不對勁

浩舞默畫曆史 2024-06-12 12:11:48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文章不收費!但含廣告解鎖,幾秒後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

1961年,美國做出了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把與人類習性十分相似的黑猩猩送上了太空。

這一新聞的主角黑猩猩哈姆,從此被冠上了太空英雄的稱號。

各類報道接踵而至,美國航天部門因此備受矚目。媒體大肆誇贊他們的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將他們稱爲第一航天強國。冷戰格局中,美國穩穩壓了蘇聯一頭。

至于爲美國爭取了無限榮譽的那位航天英雄哈姆,本該是絕對的主角,最終卻淪爲美國光環下的邊角料,無人在意,無人關注。

更沒有人知道,它在被送上太空之前,以及順利返航以後,經曆了哪些可怕的事情。

黑猩猩航空實驗大獲成功,這件事背後藏著美國哪些不可告人的心思?哈姆沒了利用價值,又會有怎樣的遭遇?

動物航天,不甘落後

外太空是怎樣的世界?這個問題,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無數科研人員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究。

從無人航天器的升空,到生物航天技術發展,再到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人類的腳步從未停歇。而這中間,生物航天,起到了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

小狗萊卡

把有生命的動物送上太空,一方面可以探究太空環境對生物活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能盡量規避宇航員的風險,避免人才損失。

簡單來說,如果一只動物在實驗過程中死去,沒有人會爲他們感到心疼。高高在上的人類,不會把弱小的、受人主宰的動物放在眼裏。

1951年,蘇聯把兩只名爲德茨客和特西甘流浪狗送上了太空。

經曆100公裏的高空飛行之後,兩只實驗狗安全順利地返回,標志著蘇聯航天探索邁向了一個新台階。

此時世界正處于冷戰格局的背景之下,最見不得蘇聯風光的國家,當然是美國。

和蘇聯一樣,美國也在探索動物航天的可能性,並且也已經進行過很多次實驗。不過,美國的實驗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可笑的是,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刻意引導的輿論。

有人指責蘇聯利用動物做研究,無視動物生命,強行剝奪動物的自由權利,這是一種相當惡劣的人對自然生物的壓迫。

萬物有靈,人和動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生命之間本來應該是平等的。動物雖然不會說話,但動物也有意識,沒人能隨隨便便決定它們的命運。

這些指責抨擊的話語當然沒有錯,但問題在于,最喜歡譴責其他國家道德淪喪的美國,做起道德淪喪的事情來,其實也不遑多讓。

罔顧動物的性命,這樣的舉動,美國也沒少幹。

1948年6月,美國把一只名叫艾伯特的猕猴關進飛行艙,用導彈把它送上高空。整個過程非常驚險,因爲技術條件還不成熟,艾伯特死于飛行窒息,十分痛苦。

美國人只關注實驗沒有成功,卻沒人想想,艾伯特臨死之前會有多麽絕望。

第二年,艾伯特二世又來了,它同樣是一只猕猴。這段時間,航空航天部門和猕猴杠上了。

艾伯特二世的飛行過程相對順利,成功進入了太空,成爲第一只太空猴。但很不幸,它沒能成功返航,只能獻身于人類的航天事業。

被美國送進太空的小東西,除了猕猴之外,還有老鼠、松鼠。它們有的死于飛行途中的爆炸,有的死于降落時的一瞬間,有的在著陸之後消失不見,各有各的悲慘。

歸根結底,動物無法從人類的實驗當中獲益,可卻必須要爲人類的實驗而犧牲。

美國在叫囂著道德至上,並且打出保護動物、保護自然和保護生存權的旗號,其實只是在賊喊捉賊而已。

在他們手上接受實驗的動物,總體來看與人類的生物特性相差較大。動物航天,對于載人航天而言借鑒意義不大。

要想真正爲載人航天做好准備,那就得想辦法找到和人類習性相似的動物做實驗。于是,美國人找到了黑猩猩。

黑猩猩屬于靈長類動物,智商上限比普通動物更高,而且可以接受人類的專業訓練,能夠自行操作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動作。

如果黑猩猩能夠通過實驗,成功存活,那就證明,載人航天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美國相關部門廣泛尋找黑猩猩,找到了一批最聰明、最健康的代表,把它們集結到一起,共同接受特訓。

人們對黑猩猩的要求,會比之前的動物更高。黑猩猩們不僅需要學著適應太空環境,還得學會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應,知道某種特定條件下應該做什麽動作。

打個比方,訓練人員會用燈光的顔色來刺激黑猩猩。如果看到藍色燈閃爍,聽到一些聲音,黑猩猩就必須利用自己的四肢來撬動杠杆。

這是最基礎的行爲訓練,美國人在其中加入了獎懲手段。

如果黑猩猩能夠在固定時間裏識別信號,完成操作,訓練員會給它們分發香蕉,用作獎勵。

如果它們無法及時反應,那就不能得到食物,還會被電擊一次。工作人員嚴格控制電流的大小,保證電擊不會傷害它們的身體,同時又要讓它們長記性。

久而久之,服從性測試的目的就會達到,黑猩猩聽到或者看見固定的信號,會下意識地做出正確的舉動。

越聰明的黑猩猩,行爲訓練的准確率當然也就越高。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黑猩猩不僅僅是單純的飛船乘客,它們還需要承擔一部分航天員的責任。如果美國能夠完成目標,那將是開創性的壯舉。

1961年,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之後,時機較爲成熟。這些黑猩猩當然不能一同送上天,美國人從中挑選了綜合素質最高的一只,也就是哈姆。

接下來,如果哈姆的航天實驗能夠成功,那麽下一步,美國人將會把宇航員送進太空。

承受痛苦,成功返航

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他越是缺少什麽,往往就越會強調什麽。比如美國,滿口的仁義道德,實際上卻做著最不仁義,最不道德的事情。

沒有人在意黑猩猩的死活,他們更不會關心黑猩猩能夠適應失重和飛行途中的窒息。他們的一切出發點都是功利,一切用意都是爲了完成實驗。

在漫長的訓練過程中,哈姆從若幹只黑猩猩裏脫穎而出,足以見得它有多麽聰明。一只智商水平較高的黑猩猩,一定會對人類産生依賴和感情。

它並不知道人類正在利用它,傷害它,只知道可以從人類手裏得到香蕉,這讓它非常滿足。

所以1961年1月31日那天,哈姆被送進飛船當中時,眼睛裏還滿是幹幹淨淨的情緒。它是一只聰明的動物,但也只是一只動物,完全不知道自己將會遭遇什麽。

在真正殘酷的太空飛行面前,之前經曆的電擊也好,饑餓也罷,都是小兒科。

哈姆小小的身軀被包裹在厚重的航天服中,也被固定在密封艙的座椅上。環境的變化讓它感覺到不安,但它信賴的人類,沒有一個會解救它。

萬事俱備,地面工作人員推動進程,火箭搭載著飛行器升上太空。沒人能料到,這千鈞一發的時候,火箭會出現問題。

由于紅石火箭的調節器故障,飛船高度比人們安排的計劃高度更高,這個變動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困在太空艙裏的哈姆更不好受,它承受著強烈的失重感,承受著肉體上極大的不適,它的肌肉和神經系統都明顯出現了問題。

美國航天部門的操控室裏,有人注意到哈姆的痛苦嗎?並沒有,他們在意的,是飛船有沒有升到該有的位置,是火箭有沒有爆炸,是哈姆的生命體征還在不在。

高速飛行讓哈姆身心俱疲,經過16.5分鍾的飛行實驗,它得以踏上歸途,並且跟隨飛行器一起降落到大西洋當中,被等待在那裏的救援人員迅速找到。

黑猩猩圓滿地完成了航天任務,出色地扮演了一個航天的先驅者,爲後來的美國宇航員們成功探路。可它得到的,也僅僅只有一個蘋果和半個橘子而已。

萬幸的是,哈姆在這次錯漏頻出的航天飛行中沒有受傷,更沒有丟掉性命。然而它的身心變化卻是隱晦的,起初甚至沒有人察覺到它的不對勁。

經曆過一次飛行實驗,聰明的黑猩猩已經明白,人類究竟在對它做什麽。它收回了此前所有的感情,依賴也好,信任也好,全都不再交付。

嗅覺敏銳的媒體同樣等待多時,黑猩猩出現以後,他們爭先恐後地擠到前面,拿出相機,打開閃光燈,對著哈姆咔嚓咔嚓拍個不停。

猩猩哈姆

本就處于應激狀態的哈姆,現在更是明顯擺出焦躁不安的攻擊姿態。

它開始龇牙咧嘴,喉嚨中發出低沉的、短促的、代表著憤怒的吼叫聲。從它的叫聲中可以聽出來,它的狀態非常不好。

如果美國人有心的話,他們應該安撫哈姆,並對它進行一定的補償措施,最起碼不要讓它長時間處于並不安穩的應激狀態。可事實上,美國的所作所爲,更是令人發指。

榨幹價值,孤單死去

在培養“動物航天員”這件事情上,美國壓了蘇聯一頭,當局自然是得意洋洋,風風光光,相當興奮地接受媒體各種報道。

作爲先驅者的哈姆,被他們塑造成了一個航天英雄,代表著美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是他們的一個社會符號。

可這位英雄,卻並沒有得到它應有的對待。

喪心病狂的美國榨幹了哈姆身上最後一點價值,在1963年把哈姆送到了華盛頓國家動物園。

動物園是什麽地方,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即使沒有親自去過動物園現場,我們也能從各種圖文影像中看到動物園的情況。

動物們在這裏,不是作爲生物而存在的,是作爲觀賞物而存在的。它們需要被迫接受人類的打擾,還會被人類強行更改作息習慣。

動物園裏也經常會出現醜聞,飼養員對動物的苛待,無良遊客的胡亂投餵,這些都會導致動物的生命周期大大縮減。

一個航天英雄,一只居功至偉的黑猩猩,沒能得到美國人特殊的照顧,反而被送到動物園,這實在諷刺至極。

更諷刺的是,在哈姆身心健康出現問題,而美國當局並未察覺的時候,歐美國家還有動物保護組織打著正義的旗號譴責其他國家,對美國的醜事視若無睹,甚至故意掩蓋。

禍水東引,避重就輕,他們一向擅長這些做派。

號稱人人平等尊重人權的美國,種族歧視自始至終非常嚴重,有色人種社會地位相當低下。

號稱公平貿易經濟騰飛的美國,各種惡意競爭和傾銷手段層出不窮,別國企業利益嚴重受損。

號稱政治自由言論自由的美國,政治醜聞事件更是不勝枚舉。

明明自己什麽都沒有做好,美國卻還總喜歡把虛空口號當成武器,攻擊其他國家。

然而在攻擊別人之前,他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曾經做過什麽。

就像譴責蘇聯用太空犬做實驗,也沒耽誤美國拿黑猩猩做實驗。哈姆已經成爲一種社會符號,也沒耽誤美國忽視它,甚至放棄它。

動物園裏的哈姆心裏會想些什麽,外人不得而知。但從它疲憊衰老的身軀上,外人也能看出它的落寞和孤單。

1983年,這只給美國航天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黑猩猩離開了世界。哈姆的名字漸漸從曆史中褪色,知道它英勇故事的人也越來越少。

美國當然可以開始歲月史書,美化自己的過錯和罪惡,當然也可以像之前一樣擺出義正辭嚴的嘴臉,嘲諷和抨擊其他國家。

不過,任何言論,任何舉動,也改變不了他們曾做過的事實。

結語

黑猩猩很聰明,也很可憐,那些接受訓練的黑猩猩是這樣,飛入太空的哈姆也是這樣。

美國人利用它,榨幹它,卻沒能關心它,善待它。一條無辜的生命,爲人類做了嫁衣,到頭來落寞離世。

人類有時很殘忍,美國尤爲殘忍,任人擺弄的動物,卻又是何其無辜。

參考:

光明網

中國新聞網

百度百科 科林·伯吉斯著;燕子譯.《人類最偉大的冒險 太空探索史》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