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仁川登陸,林彪急召彭富九:中央可能要我帶兵,我有一道密令

文史江湖 2023-02-17 17:32:42
劉伯承、徐向前、陳赓爲何不是志願軍總司令的人選?

1950年8月中旬,人民軍在洛東江一線的進攻持續受阻,半島上的戰局突然從“一邊倒”變爲了膠著。

對于這種情況,中央是有所預料的。

在7月中旬和7月下旬,中央就兩次告訴朝方,要他們密切注意敵人有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作充分准備,適時向北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爭中爭取勝利。

從不久後的事實來看,這個判斷是非常准確的。此時如果斯大林同意中國出兵,在半島中部的東西海岸擺上幾個軍,9月份的仁川登陸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但斯大林拒絕了這個建議。

面對聯合國軍隨時可能在人民軍側後方登陸的情況,8月18日,毛主席電示:“我軍務必在9月底前完成一切出兵作戰的准備工作。”

當時中央還沒有確定到底要不要出兵,但這些提前的准備無疑是必要的。

出兵先選將,如果確定出兵,由誰來指揮呢?

據時任總參謀部作戰部參謀的王亞志說:當時在我軍的諸多將領中,能指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只有6個人。他們是:

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和陳赓。

劉伯承元帥已經確定要去籌辦陸軍大學;

徐向前元帥病情嚴重,49年4月,太原戰役已經到了最後階段,但他肋膜出水難以支撐,把戰役的指揮權交給了彭德懷。建國後,他出任解放軍總參謀長,但他身體尚未康複,工作也由聶榮臻元帥代理;

陳赓大將作爲後起之秀,曾率領陳謝兵團作爲一支戰略力量挺進中原,與劉鄧、陳粟大軍協同作戰,他也是有能力勝任的,但他已經受命去越南,協助胡志明指揮作戰了;

粟裕大將向來以擅長大兵團作戰著稱,本來是毛主席確定的第一人選,但他因高血壓、腸胃病和美尼爾氏綜合症發作,正在青島休養。不久後,由于病情加重,他被送到蘇聯接受治療。

剩下的就只有彭德懷和林彪了。

林彪:我們不出兵,讓他們上山打遊擊行不行?

毛主席考慮過讓林彪帶兵出國。

曾任39軍軍長的吳信泉在回憶錄中曾說:原來毛主席是讓林彪入朝,他對四野很熟,可林彪有病,去蘇聯看病了。

《聶榮臻回憶錄》中也說:“毛澤東同志原先決定讓林彪指揮志願軍……”

洪學智、杜平、雷英夫等人都曾在回憶錄或回憶文章中提到過這一點,可見林彪確實是毛主席心中的人選之一,這一點並沒有什麽爭議。

但在最終林彪爲什麽沒能帶兵入朝這個問題上,大家的觀點卻分爲了兩派:一派是林彪有病不能去,一派是林彪畏戰,稱病不去。

目前史學界普遍支持第一種觀點,即林彪有病不能去,而不是畏戰稱病。這種觀點有以下材料可以作爲佐證:

1947年9月,高崗曾向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提出,希望蘇聯派神經病醫生和心血管專家來爲林彪病情進行診斷;

1948年11月,蘇聯外交部副部長古謝夫曾致函聯共書記庫茲涅佐夫,希望他派遣醫生爲林彪治病;

解放戰爭期間,四野南下作戰,林彪曾因病情嚴重、失眠頭疼,不得不在戰役未結束前離開指揮位置到武漢接受治療;

1950年3月,中央批准林彪回北京治病。

可見,林彪當時的身體狀況甚至無法支持他在國內作戰,更別提要他到異國他鄉、天寒地凍的地方去指揮作戰了。

但是,就算當時林彪的身體條件允許,他也大概率不會同意出兵。

林彪的指揮風格一直以細致嚴謹著稱,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遼沈戰役初期,他對中央“關門打狗”的戰術執行不堅決。雖然他的猶豫被證明是錯的,但我們並不能說他畏懼國軍,他的這種猶豫,與他作爲一線指揮官對戰場局勢的判斷有關。

在當時東野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林彪尚且如此謹慎,在面對如今半島戰局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林彪不主張出兵參戰就很正常了。

據曾任駐朝使館政務參贊的柴成文回憶,1950年9月初,仁川登陸尚未發生前,他回國向中央彙報工作,期間他被林彪專門找去談話。

林彪問他:如果戰局逆轉,我們不出兵,讓他們上山打遊擊行不行?

圖 | 王志亞

可以看出,林彪已經預料了半島戰局可能會逆轉,並且他是不贊同在這種情況下出兵的,所以他問“讓他們上山打遊擊行不行”。

到底要不要參戰,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林彪,也困擾著當時黨內的大部分同志。毛主席後來回憶起抗美援朝的決策時曾說,當時在我們的領導人中,只有一個半人主張出兵(即他和周總理)。

大家的顧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國內戰爭剛剛結束,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情況下,我們各方面的准備都尚不成熟。當時我們一個軍平均擁有火炮36門,而美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一個軍就有各種火炮1500門。

再者,美軍擁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而我們的海軍和空軍才剛剛開始組建。

不僅大部分同志難以下定決心出兵援朝,就連毛主席對這個問題也是思考了很久才下定決心的。

胡耀邦曾回憶說,當時主席思考要不要出兵,一個禮拜沒有刮胡子,留了很長,直到想通後開了會,大家意見統一了,主席才刮了胡子。

據時任毛主席秘書的胡喬木回憶,自己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20多年,有兩件事是主席很難下決心的。一件是抗美援朝,一件是46年和國民黨決裂。

時任代理總參謀長的聶榮臻回憶:對于打不打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

以上這些材料可以證明,林彪一開始不贊成出兵,是有其道理的,而且也符合組織程序,屬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很正常的行爲。

關鍵的問題在于:林彪在中央決定出兵後,是不是還是堅決反對?

林彪急召彭富九:中央可能要我帶兵入朝

盡管一開始並不贊同出兵,但作爲一位將領,他一直關注著半島戰局,而且有資料表明,林彪甚至一度做好了帶兵入朝的准備。

據曾隨彭德懷入朝作戰,擔任過周總理軍事秘書的王志亞回憶,在東北邊防軍組建之前,毛主席曾詢問過林彪的意見。

林彪的建議是,邊防軍可以以4野13兵團爲主力部隊組建,而且,就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水平而言,現任13兵團司令員的黃永勝不如15兵團司令員鄧華,他建議可以將兩位司令員對調。

毛主席采納了林彪的建議。

在1950年7月10日的第二次保衛國防問題會議上,林彪曾明確發言表示:“第四野戰軍在這個問題上義不容辭,要多少人出多少人,要多少裝備出多少裝備。”

不僅如此,他還向中央提名了粟裕將軍來擔任東北邊防軍的司令員兼政委,讓肖勁光出任副司令員,肖華爲副政委,這一系列的決定經過周總理斟酌修改後,給林彪看過,最後上報毛主席批准。

50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半島戰局急轉直下。林彪緊急召見彭富九(時任四野技術偵察局局長)和錢江(時任四野技偵局政委)。

圖 | 彭富九

彭富九等人火速從武漢趕到北京,見面後林彪向他們交待說:

“中央正在研究出兵援朝的問題,可能要我入朝。”

他要求彭富九、錢江立刻以技偵局爲基礎,組建一支技術偵察部隊,做好和他一起入朝工作的准備。

林彪還囑咐彭富九和錢江:“此事中央正在討論中,要做好准備,但你們要務必保密,不要對任何人講。”

可見,此時的林彪已經做好了帶兵入朝的准備。如果此時中央決定由林彪出戰,林彪會拒絕嗎?

斯大林多次向林彪敬酒,林彪不爲所動,斯大林有些尴尬

10月8日,林彪和周總理一起坐飛機抵達莫斯科。

林彪此行,除了要在蘇聯養病一段時間,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周總理和斯大林就軍事援助的問題展開談判。

周總理後來回憶這次談判時曾說,自己當時是帶著兩種意見去的,要麽不出兵,要麽出兵,但出兵的前提是蘇聯能爲中國軍隊提供武器裝備和空軍支援,尤其是空軍支援。

在談判中,周總理先強調,目前中國百廢待興,戰爭不是兒戲,如果陷入旋渦不能脫身,無法收場。如果戰事僵持,可能還會牽扯到其它兄弟國家。所以中國還是不出兵好。

其實周總理是贊同出兵的,而他之所以這麽說,其實是一種談判技巧,他希望以此爭取到蘇聯更多的武器裝備援助和空軍援助,爲志願軍入朝提供更大的保障。

斯大林格聽後回答:人民軍若無後援,最多只能維持一個禮拜。與其進行沒有結果的抵抗,最終被消滅,不如早點撤退,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東山再起。

斯大林話鋒一轉,接著說道:“不管自己主動撤退,還是被敵人消滅,都意味著讓敵人占領整個半島。到時,美軍和僞軍陳兵鴨綠江、圖門江,我們尤其是中國的東北恐怕就不會安甯了,東北的經濟恢複工作也就談不上了,敵人那時就可以從海陸空各個方面隨時騷擾。”

這番話的弦外之音無疑還是想勸中國出兵。

“與其看著人民軍白白犧牲,不如馬上讓他們有組織地撤退,把他們主要的戰鬥力量撤到東北,老弱病殘撤到蘇聯——之所以這麽決定是因爲從東北入朝比從蘇聯入朝容易得多。總之,我們兩家都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此時林彪插話說:“人民軍不必撤走有生力量,應該讓他們留在境內,那裏山多、深林多,他們可以在山溝森林中進行長期的遊擊戰,轉戰于南北各地,等待時機。”

斯大林反駁說:“敵人是不會允許遊擊隊存在下去的,他們會被很快消滅掉。”

斯大林說,蘇聯已經發過聲明,將蘇聯軍隊全部撤出了朝鮮,現在蘇聯再出兵是有困難的,等于直接同美國交戰。所以蘇方設想,中國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蘇方提供武器裝備,在作戰時,蘇方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但活動範圍只能在後方和前沿,不能到敵人後方,以免被俘獲後造成不良影響。

圖 | 蘇聯空軍軍旗

無法參戰的空軍是沒有價值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最後雙方一致同意建議人民軍有組織地撤離半島,這個結果是周總理和斯大林共同認可的。

兩人聯名向毛主席發去電報說明了這一情況,斯大林在電報的最後一句寫道:“等待您的決定。”斯大林巧妙地把這個棘手的問題重新丟給了毛主席。

談判結束後,斯大林舉辦了宴會招待周總理一行,席上,爲了表示好感,斯大林主動舉起手中的紅寶石甜葡萄酒向林彪敬酒,但林彪或許是因爲身體的原因,全程一滴酒都沒有沾。

被拂了面子的斯大林對此頗感無奈,開玩笑說:“酒裏沒有毒藥,稍飲一口無妨。”但林彪還是不肯,連舉起作個姿態的動作都沒有。

衆人感到有些難堪,斯大林說道:“不知這位將軍如何在前線指揮打仗?”

(以上細節出自《師哲回憶錄》,師哲爲此次談判的中方翻譯。)

毛主席同意中國不出兵,背後有著怎樣的考慮?

10月12日下午3點30分,毛主席收到了斯大林和周總理決定不出兵的聯名電報。經過短暫的思考,毛主席同意了不出兵的決定。

當晚10點12分,毛主席致電斯大林,告知中方已經命令中國軍隊停止執行入朝計劃。

斯大林收到電報後,將這一情況通報給了朝方。朝方對此感到意外,但他們也做出了撤退的安排。

事實上,毛主席給軍隊的指示是:“東北各部隊仍就原地進行整訓,暫不出動。”其中的“原地整訓”和“暫不出動”表示,毛主席對這件事還是留有余地的。

毛主席隨即請在東北邊境實地考察的彭德懷趕回北京商討。在13日的緊急會議中,大家對出兵的利害再次展開討論,經過討論,大家統一了意見,最終決定還是要出兵,哪怕沒有蘇聯的空軍援助。

在這次討論中,彭老總給了毛主席很大的支持,對說服其他與會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得知蘇聯空軍在2個月後也不打算進入朝鮮作戰的決定後,主席曾問彭老總:“還可不可以打?蘇聯是不是完全洗手?”

彭老總回答:“蘇聯願意提供武器,但不出動空軍,這是半洗手,也可以打!”

10月18日晚,毛主席正式 命令鄧華:4個軍和3個炮兵師按預定計劃自19日晚開始秘密渡江,夜行晝止,隱蔽前進……

就這樣,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批部隊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並于10月25日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

2 阅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