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武松英雄一世卻結局淒涼,他和潘金蓮那些事,中年人才看得清

耳東品文史 2024-06-03 00:03:57

《水浒傳》最後一回中,作者是用一首《滿庭芳》概括了梁山好漢們的經曆。

“罡星起河北,豪傑四方揚。五台山發願,掃清遼國轉名香。奉诏南收方臘,催促渡長江。一自潤州破敵,席卷過錢塘。抵清溪,登昱嶺,涉高岡。蜂巢剿滅,班師衣錦盡還鄉。堪恨當朝讒佞,不識男兒定亂,诳主降遺殃。可憐一場夢,令人淚兩行。”

當年那些意氣風發的好漢,怎麽到頭來就落得“可憐一場夢,令人兩行淚”的結局了?

(潘金蓮、武松劇照)

其實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哪怕是上了梁山的人,也未必就是好漢,或者說大部分人對于“好漢”二字的理解本就是錯誤的,“好漢”不是好人,諸如李逵、鮑旭、鄧飛等都是殺人如麻的魔頭,他們會落得淒慘的結局,也合情合理,可爲何連打虎英雄武松也不得善終?

作者如此安排,是否合理?

一、打虎英雄武松

正如前文所言,梁山之上魚龍混雜,就拿李逵來說,作爲宋江的忠犬,他爲宋江幹過無數的髒活累活,光是江州劫法場時,他就殺了不少無辜的百姓,甚至連當時的大哥晁蓋都對他表達了不滿。

書中只道:“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百姓撞著的,都被他翻筋鬥都砍下江裏去。晁蓋便挺樸刀叫道:‘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那漢那裏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

這哪裏是什麽“好漢”,分明就是大惡人呐,所以相對而言,武松的形象是較爲正面的。

光是景陽岡打虎的事迹,就足以讓武松的威名傳遍天下,事實上武松這個角色火出圈,也確實是因爲“景陽岡打虎”這件事,要知道除了他之外,書中可沒有第二位好漢能做到徒手打死猛虎。

(武松、潘金蓮劇照 )

那街頭賣藝的混混李忠自诩“打虎將”,更是顯得武松這人低調,畢竟真正打過虎的他卻只是自诩“行者”,如此強大又低調的一位猛漢,試問誰能不服?

事實上武松在書中還貢獻了諸多名場面,比如“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作爲賦予他“武十回”,是將他打造成了“主角”一般的存在,也正因爲如此,誰又能想到武松的結局卻也格外淒涼呢。

二、過于淒涼的結局

征方臘的過程是十分慘烈的,最終得勝歸朝的好漢只有三成,而即便是活著回來的好漢,也未必能得善終。

比如大哥宋江和二把手盧俊義都是被毒死的,還有那詭計多端的軍師吳用,他見宋江已不在,自己也罪孽頗深,恐遭人報複,于是便自缢在宋江墳前,只是可惜了那花榮,那哥們一表人才,有妻有兒,卻也跟吳用一同送了死,著實不該。

而真正得了善終的,應該是柴進、李應這些人,不僅活了下來,還辭官當了富豪,仿佛哥幾個“上梁山”是來鍍金了。

(柴進、武松劇照)

再回到武松身上來,他的結局可談不上是善終。

原著第一百零九回,作者提到了武松的結局,說是:“武松對敵有功,傷殘折臂,見于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

甚至還提到他活到了八十歲才死,看起來他比那些死在戰場上的好漢是舒坦多了,但多數人可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武松的爲人,他是個何其暴躁的人?對于他而言,斷了一臂之後,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直言自己是“廢人”,他已沒了心氣,那一刻,其實他就已經死了,後來活著的不過是他的殘軀,所以這樣沒有尊嚴的活著,算哪門子的善終?

退一步說,武松如此一位英雄,作者爲何非要讓他經曆“斷臂”的打擊?

答案或許很簡單,你只看見了武松的“好”,卻沒看見他的“壞”,就拿他和潘金蓮那些事來說,他就談不上是個多好的人。

三、武松與潘金蓮

潘金蓮是個怎樣的女子?

這角色初登場時,書中就已經明確了她的人設:“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風流清子弟,等閑雲雨便偷期。”

她就是個爲人不檢點的女子,後來與西門慶勾搭在一起,又在王婆的唆使下做出謀害親夫之舉,毋庸置疑,這女子罪該萬死,武松殺她沒有半點毛病。

潘金蓮這人是沒法洗白的,但在整個事件中,難道武松和武大郎就沒有一丁點錯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們不僅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先看潘金蓮這女子是怎麽來的?

可不是武大郎明媒正娶的。

(武大郎、潘金蓮劇照)

書中寫得很明白:“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那清河縣裏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余歲,頗有些顔色。因爲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于心,卻倒賠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裏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裏薅惱。”

武大郎是什麽貨色,他自己不清楚?他和潘金蓮是一個世界的人嗎?潘金蓮若本就是輕浮之人,起初爲何不願從了那大戶?說白了,她也曾冰清玉潔,只是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被武大郎傷透了,才自暴自棄。

所以這和武松有什麽關系?

武松好歹知道與潘金蓮保持距離,這說明他是個有分寸的人,他如果一直與武大郎生活在一起,也多半會極力勸哥哥別娶這女子,免得惹上禍端。

可他爲何沒這麽做?

(武松斷臂劇照)

他在柴進府上解釋過自己流落在外的原因:“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只一拳打得那斯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今已一年有余。後來打聽得那厮卻不曾死,救得活了。今欲正要回鄉去尋哥哥。”

你看,抛開打虎的事迹,他哪裏和“英雄”二字沾邊?不過是個惹了事、殺了人就跑的罪人啊,他不犯事,何至于讓哥哥娶了潘金蓮這毒婦?

世間最可悲的一句話莫過于“我本可以……”,武松本可以阻止一切的發生,卻因自己犯下的那些罪行而錯失了機會,有人說一個人所有的憤怒,都是源自于對自己無能的痛苦,其實一切的惡果,都是武松自己種下的。

這即是《水浒傳》的魅力,劇情環環相扣,一切都的果都有因,只是多數人人雲亦雲,忽略了書中的細節,錯將所謂的“梁山好漢”當好人了,他們不過是身處亂世的一幫狠人,武松的形象其實也沒那麽正面,作者賦予他淒涼的結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1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