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高看日本經濟!通縮三十年,真的走出了長期低迷嗎?

晨凱看國際 2023-11-22 08:30:04

01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後半段,全球開啓了新一輪亂鬥局面,經濟問題千篇一律,而社會痛苦卻是各有各的不同,唯有日本是個奇葩,在失去30年後,居然神奇地支棱了起來。

截止到11月20日,日經225指數從年初已經上漲了30%,創了33年來的最高水平。

如果拉長時間線,日經指數差不多是從最低點的23500點上漲到了35000點附近,漲幅超過40%,等于憑空增加了5000億美元的財富。

這是泡沫經濟破滅以來的最高值,回報率是全球股市的近兩倍,換句話說,日本失去的30年,一下讓股市給漲回來了。

今年三季度,日本經濟也出現了意外增長,按年計算GDP的增長率達到了3.9%,遠高于市場預計的1.5%。

這是日本經濟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增速,也是自2019年消費稅上調以來的首次正增長。

增長的邏輯也不複雜,一是日本的出口表現強筋,二是國內消費也開始複蘇。

要知道,出口是日本經濟的傳統支柱,占了GDP的近20%。今年三季度,日本的出口額增長了8.9%,創了2017年以來的新高。

消費是日本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占了GDP的近60%。同樣是三季度,日本個人消費增長了2.6%,結束了連續四個季度的負增長。

如果單從數據表現來看,日本似乎已經走出了長期低迷,開啓了新的增長周期。

但咱們需要撥開迷霧看本質,數據的背後必然離不開客觀規律,那日本經濟的增長究竟是昙花一現還是真的到了一個轉折點呢?

先說結論,日本的經濟增長可能是暫時的,而不是結構性的,因爲它面臨著很多的風險和挑戰,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導致經濟的再次放緩,甚至衰退。

衆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日本政府爲了應對貨幣升值所帶來的經濟衰退,于是在1986年開始采取大水漫灌的財政刺激計劃,短短三年的時間裏,日本的股市和土地價格暴漲了三倍,資産泡沫是越吹越大。

到了1990年,由于美聯儲加息的影響,日本泡沫被刺破,股市在一年內跌掉了1/3,隨後便一路下滑,直到2008年10月才勉強企穩。

日本的房地産價格更是跌成了狗,全國房價較泡沫最高點時暴跌了70%,東京的房價暴跌了90%,十年的時間裏有180多家銀行先後倒閉,數萬投資客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根據媒體估計,90年代的泡沫破滅造成日本社會損失了大約208萬億日元,也是從那以後,日本的經濟就開始常年裝死,經濟學家把1980年到1990年稱爲消失的十年。

可二十年過去了,通縮的情況還是沒有什麽好轉,後來又說是失去的三十年。

02

進入2023年,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反其道而行之加速日元貶值,方法簡單粗暴,但效果卻立竿見影。

由于貨幣貶值導致資産下降,日本股票不僅是發達國家中最便宜的,而且利率也是全球最低,這就出現了完美的套利機會。

于是巴菲特老爺子以92歲的高齡帶頭沖鋒,迎著冷眼與嘲笑開始抄底日本股市,隨後美聯儲宣布6月放棄加息,資本開始跑步進場,幾輪殺進殺出又把日本股市從一個高潮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咱們再說進出口貿易。

要知道,日本是個島國,自然資源非常匮乏,經發展的唯一路徑就是大量進口原材料,然後再加工成工業産品出口賺外彙,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大出大進兩頭在外的貿易模式。

這個玩法兒的底層邏輯,一是海外需求旺盛,二是出口賺到的外彙必須大于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也就是維持個貿易順差。

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再疊加俄烏沖突,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暴漲,歐美也開始拿起傳統手藝搞貿易保護政策。

結果導致日本企業的生産成本增加,出口商品也失去價格優勢。

但進入2023年,隨著全球經濟複蘇,中美兩大貿易夥伴需求旺盛,日本的汽車、半導體等制造業獲得了大量訂單。

截止到今年5月份,日本汽車累計完成銷售205.79萬輛,同比增長了17%,四大車企在美國的銷量同比大漲了27.5%,豐田4月銷量同比增長了13%,創了曆史紀錄。

不光是汽車産業在增長,日本的制造、旅遊、服務業也同樣迎來了春天。

今年一季度,日本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爲9.4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了43%,五大財團 的淨利潤均創了百年新高。

按照一般規律,大企業開始賺錢,就會帶動整個産業鏈,隨著而來的是社會消費能力提高,因爲企業有錢就會擴大生産增加工人的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增長又會疊加出新的消費需求,由于經濟持續向好, 日本也從常年通縮切換到了一般通脹模式,前5個月的通脹水平維持在3.1%-4.2%之間。

從目前來看,日本似乎正在告別三十年的通貨緊縮,外貿、投資、消費的三駕馬車都在持續發力,經濟預期明顯好于周圍鄰居。

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出口增長得益于全球經濟回暖,個人消費增加則主要是日本政府的現金補貼和旅遊優惠政策。

一旦這兩個因素失效,那日本經濟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03

首先,全球經濟複蘇並不穩定,並且還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

比如,美國的財政刺激政策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和利率的上升,從而影響美國的需求和美元的彙率。

中國因爲結構性改革和去杠杆,以及房地産和金融風險等問題,經濟增速仍可能會放緩。

歐洲的經濟複蘇可能會受到新冠疫情的第四波的沖擊,以及英國脫歐的後果的影響。

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對日本的出口造成負面的影響,使得日本經濟失去外部的支撐。

其次,消費的恢複也面臨著能源價格上漲和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的挑戰。

在2023年第三季度,日本的能源進口價格上漲了近40%,導致日本的進口通脹率達到了10.5%,創下了198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網上的信息,現在日本西紅柿漲到32元人民幣一斤,是中國的近16倍。日本汽油、電費這兩年已上漲了30%,手機費、房租、煤氣費、日用品和其他食品從今年以來都在漲。

就連迪士尼門票也漲了1500日元。

總體來說,日本人實際購買力比過去大致縮水30%,相當一部分緣于日元彙率的向下自由落體運動。

這對日本的消費者和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會降低他們的購買力和利潤率,從而抑制他們的支出和投資。

另一方面,日本的新冠疫情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然存在反彈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這個冬天。

日本的疫苗接種率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而日本財政也負擔不起老百姓免費接種疫苗,需要民衆自己負擔一部分。

如果日本出現了新的疫情爆發或變種病毒的傳播,那麽日本政府可能會再次實施緊急狀態或限制措施,從而影響日本的消費和服務業的恢複。

第三,日本央行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和通脹,但也面臨著金融穩定和財政可持續性的風險。

日本央行已經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1%的水平,將長期利率控制在0%,同時進行了大規模的資産購買,使得日本央行的資産規模達到了日本GDP的130%。

日本政府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要給企業、老百姓打雞血,通過降低借貸成本,完成社會通脹2%的目標。

但問題也顯而易見,低利率壓縮了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利潤空間,搞不好還有可能賠錢,這就增加了日本金融系統的風險和泡沫,一旦外資抽離,那日本經濟就有閃崩的風險。

更詭異的是,日本的財政也必須依靠低利率進行運轉,要知道目前日本政府的債務水平已經超過GDP的250%,接近13萬億美元,雖然在絕對值上遠不如美國政府,但債務占比卻是遠超全球二十多個主要經濟體。

這也就意味著,加息等于找死,一旦日債收益率漲上來,那麽日本政府的財政壓力和債務危機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

第四,岸田文雄政府在2023年10月的大選中獲得了連任,但也需要推進結構性改革,以提高日本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和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但結構性改革和動員造人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一次性解決的。

對國內進行結構性改革,等于重新分蛋糕,必然導致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和阻撓。

而日本社會又穩定到了極點,社畜的一生基本就是壓榨自我的一生,

沒有跨越階級的突破口,又怎麽喚醒裝死的日本年輕一代呢?

最後,日本經濟也需要更多的內需驅動,而不是過度依賴出口,這就需要加強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和支出。

但問題是,日本在經曆90年代泡沫大崩潰後,企業和個人更傾向于把錢存起來。

據統計,日本50歲以上的家庭,平均儲蓄超過了1000萬日元,相當于60多萬人民幣。60歲以上的大爺大媽,平均儲蓄超過了2200萬日元,也就是130萬人民幣。

而年輕的消費主力軍卻大部分欠了一屁股債,日本30歲以下的家庭負債是儲蓄的兩倍,30-40歲區間的家庭負債是儲蓄的1.5倍。

這就非常尴尬了,日本年輕人沒錢沒希望,只能控制自己的物欲,而日本大爺大媽雖然有錢,但從小艱苦樸素慣了,對物質的欲望比年輕人還低。

日本政府想要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唯一的辦法就是保持長期的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

一旦美元升值,那日本就只能等著薅羊毛,因爲國際資本可以從日本銀行低息貸款,然後再換成美元買美債,躺賺美元和日元的利息差,

而日本企業也會因爲貨幣貶值,進口成本增加,出口利潤下滑,國內商品的通貨膨脹也會居高不下。

這就是個反複循環的經濟怪圈。

總之,如果單看三季度,日本經濟確實已經走出通縮陰影,但由于它過度依賴外部環境,增長的勢頭能夠保持多久,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另外,日本自己的社會結構也缺乏消費動力,結構性改革的難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日本的增長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現,是否真的到了一個轉折點,還有待時間的觀察和考驗。

1 阅读:12

晨凱看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