踱步靖江生祠鎮嶽廟,悄然走完八千裏路雲和月的一小段

愛寫遊記的江南小哥哥 2024-03-06 10:06:48

寫在前面的話

接上一回,在生祠鎮嶽廟門前的鑼鼓喧天中,感受到了節日濃濃的喜慶氛圍。參觀嶽廟的過程,也是品味三十功名塵與土。直至參觀結束,也就悄然走完八千裏路雲和月的一小段。在廟裏,遊戲般地抽中了上上簽,足以讓你開心一整年。

1.想起了說嶽全傳中的精彩故事

嶽廟經過多次的修繕,眼下的位置早已不是原址。這一塊宋代年間的雙龍壁,是留存下來不可多得的老物件。石雕呈現雙龍戲珠的圖案,雕工精細,龍身飛舞的樣子栩栩如生。

嶽廟平日的香火就很旺盛,又逢春節期間,更是迎來了上香人群的小高潮。從開門迎客到關門歇業,前來禱告祈福的人們絡繹不絕。門口有售賣香燭,價格也很親民。

這是嶽廟的C位,也就是正中大殿思嶽殿。題寫匾額的周谷城,也是著名的近代曆史學家、教育家。建築師在重建的時候也用足了心思,整個大殿的頂部制作成大鵬的頭部造型,加之環繞四周的翹角,十分貼合嶽飛字”鵬舉“之意,仿佛霸氣側漏的大鳥欲展翅高飛,煽一下翅膀就能鵬程萬裏的美好寓意。

大殿裏的匾額”精忠貫日“,由趙樸初題寫,這也是近代著名的佛教學者,在很多寺廟都能看到他的墨寶。

大殿裏挂著紅色的匾額”盡忠報國“,匾額下的嶽飛雕像,身著紅纓帥盔和紫袍金甲,身材偉岸,目光炯炯,神態英武,端坐在台上。用現代的俗語來說,就是要顔值有顔值,要氣場有氣場,就像戲曲裏的扮相,近乎完美。

旁邊這些雕像,都是他的親信愛將。每一位的旁邊都有標牌,詳細介紹了人物姓名和履曆。值得一提的是,這八位愛將中,也包括嶽飛的兒子。從手握雙錘的造型來看,這應該是嶽雲,最後追隨父親一直到風波亭事件。

在說嶽全傳中,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回想起印象最深的橋段,就是猛將高寵連挑十一輛滑輪車,最終氣力耗盡戰死沙場的悲壯故事,小夥伴們爲此津津樂道,不惜爭得面紅耳赤。與此相近的還有封神演義,也是雲裏霧裏,就像如今的電子遊戲一樣,能充分滿足你對人物武力值的想象。可惜老師和長輩們把這兩套書歸類于文學價值不高,進而束之高閣,手中的讀本也最終被他們推薦的正統文化四大名著所代替。

大殿裏懸挂了嶽飛最著名的作品滿江紅·怒發沖冠,其中的楹聯就是那句最經典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字裏行間可以體會到作者對失去領土的悲憤,對戰事發展的痛惜,表達了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顯示出力拔山河的英雄氣概。

2.不得不幸運地抽中了上上簽

繼續進入後殿是思嶽軒,作爲陳列館使用。這次春節期間似乎沒有開放。屋內有嶽飛坐像,身著紫蟒袍,穿著盔甲,房梁上還有一塊匾額"還我河山"。

院外的回廊裏,有很多詩文碑刻,其中不乏珍品。這些碑刻,有嶽飛手書的《前出師表》,還有同時代的著名人物李綱、韓世忠撰寫的詩詞。值得一提的是,嶽飛的另一首作品滿江紅·遙望中原的珍貴拓本,也是在生祠嶽廟原址被發掘流傳開來。

古人要求練習書法,是很有益處的,值得堅持和發揚。和很多項目一樣,書法經過後天大量的練習,水平都能有所精進。當然,也有弄巧成拙的案例,比如近期湧現出的那些過于龍飛鳳舞,都無法認清和原樣複制自己作品的所謂書法家。隽秀的字迹,仿佛一幅養眼的圖畫,讓人愉悅有認同感。

院子裏還可以租用服裝,有傳統民間服飾,也有古時的戎裝。果然,得不到的才是自己最想追求的,彪悍的女漢子往往選擇大家閨秀的服飾,嬌小玲珑的小姐姐則偏愛英姿飒爽的盔甲。經過簡單的變裝後,圓潤的大小姐和瘦弱的大將軍同框出來,這種強烈的反差感,讓人忍俊不禁。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來到廟裏抽簽,也是大家的願望。抽到適合心意的上上簽,好運氣可以陪伴很長時間。

天遂人願,抽到了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有錢有閑,站在原地不動聲色地竊喜了幾分鍾。再看看剩下的幾個選擇,也都挺理想的。

3.都被列入非遺文化記錄裏

走出門沿著廣場,可以看到很多石碑上,都刻有詩詞。這首詞對于小夥伴的激勵,還有”莫等閑,空白了少年頭“的警醒,聽上去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另一種表述。如今手邊的電子玩物很豐富,誘惑力也很驚人,使用得當是良好的工具,意志力松懈一點就被它們束縛綁架了,久而久之讓你欲罷不能。

還有的詩詞,是來自民衆的心聲。這首詞裏面多次提及的馬馱沙,正是靖江的古名。這段淵源來自于三國時期的孫吳,據說在此牧馬過,並且後來在孤山處發掘的文物,也驗證了這一論點。所以,靖江地名中有很多來自這個典故,比如城郊的馬洲公園,十字路口中心的飛馬雕塑等等。

繼續前行可以看到思嶽橋。這是一座單孔拱橋,也是後來重建的。從古籍的記載來看,站在橋上,本可以俯視整個嶽廟全景的。以如今的視角,不可能實現了。

橋頂的圖案,是龍飛鳳舞的樣子,不自覺地就感受到來自傳統文化的一種愉悅和圓滿。就像是一個圖騰,既是一種文化精神,同時又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視覺享受。

類似的有關嶽飛的遺迹,在靖江境內還有多處。嶽廟原址在靖江景點孤山附近,如今孤山旁的大營地、小營地,傳說曾是嶽飛隊伍的駐紮地。據稱嶽飛被召回朝時,本土民衆依依不舍地送別,嶽飛情不自禁地脫下自己的戰袍贈予百姓,後來百姓在當年的離別地修建了白衣堂,性質和生祠堂相仿。所有的這些史料,也都被歸入到非遺傳承的文化中。

0 阅读:1

愛寫遊記的江南小哥哥

簡介:自由行,始終在路上。一邊行,一邊記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