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姓氏成爲負擔:貴陽苟姓准爸的掙紮與出路

徐偉傑 2024-06-28 15:10:18

苟先生自幼便被姓氏問題所困擾,如今孩子即將降臨,他渴望爲孩子排除這些難題。對此,相關部門給出了確切回應。貴陽市公安局白雲分局指明,依據《民法典》,只要不違背公序良俗,可爲孩子辦理改姓手續,但因孩子尚未出生,目前無法操作。貴陽市衛生健康局婦幼處稱,孩子出生後若不隨父姓或母姓,在醫療機構辦理出生證時,填寫第三姓氏申請表就行。融媒問政觀察員、市政協委員張怡從法律角度說明,公民享有姓名權,在特定情形下能夠申請更改姓名,不過也提醒要審慎對待改姓決定。

其實,苟先生的狀況並非特例,現實中存在諸多類似情況。像姓“爨”的人,這個姓氏筆畫多達三十畫,孩子剛開始學習寫字時,光是寫姓氏就要花費大量時間,考試時甚至可能因寫姓而落後他人,給生活增添許多不便。再比如姓“刁”的,因諧音“叼”,時常遭到他人惡意調侃,致使在人際交往中容易陷入尴尬和産生誤解。還有“死”這一罕見姓氏,在某些文化氛圍中被看作不吉利的象征,擁有者在社交場合可能會遭遇異樣的目光,甚至求職時或許會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姓氏諧音造成困擾的現象,其成因是多元的。其一,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影響重大。在特定的語境與文化裏,某些諧音容易催生負面、不吉利或令人尴尬的聯想和意象。其二,部分人的不當玩笑和惡意調侃是重要因素。一些素質和修養欠佳的人,拿他人姓氏的諧音肆意嘲弄甚至惡意攻擊,給當事人帶來了心理創傷。其三,社會存在的認知偏差和刻板印象,導致某些諧音與負面認知相聯系,使擁有這些姓氏的人在社交中面臨不平等的對待。另外,個人心理敏感度的差別也不容小觑。較爲在意他人看法和評價的人,通常會對諧音帶來的潛在影響更敏感,也就更易感到困擾。說到底,還是因爲社會缺乏對他人的尊重與包容,沒有充分尊重每個人的姓氏和個人尊嚴,再加上現代信息傳播快速且廣泛,一些負面言論或玩笑更易擴散,從而加重了對當事人的不良影響。

從姓氏文化的視角來看,姓氏承載著家族的傳承和過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關鍵構成部分。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符號,更是家族血脈延續和文化積澱的顯著體現。憑借姓氏,人們能夠探尋家族的根源,體悟先輩的智慧和精神。

然而在社會層面,姓氏文化也存在複雜性。一方面,它確實能夠增進家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推動家族成員之間的團結互助,比如一些家族通過姓氏的紐帶舉辦宗親活動,傳承優良傳統和價值觀。但另一方面,姓氏有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局限。在社會交往中,某些特殊姓氏可能引起他人的偏見或誤解,給個人的求職、社交等帶來不利。當個人因姓氏承受過大心理壓力時,可能會考慮更改姓氏,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削弱家族的傳承和文化的延續。

總之,姓氏更改絕非個人的隨心之舉,需要全面權衡個人感受、家族傳承、文化傳統以及社會影響等衆多要素,才能做出謹慎且恰當的決策。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