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74:倍日並行丨魏國攻韓齊國救援,孫膑減竈大敗龐涓

綠茶縱橫看曆史 2024-06-04 07:16:33

倍日並行,也作“倍道兼行”,意思是一天走完兩天的行程,比喻日夜加倍趕路。成語出自《史記·孫子列傳》,“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戰國初期,魏國憑借魏文侯時期的李悝變法和魏武侯的南征北戰,一躍成爲諸侯霸主。然而,身處四戰之地的魏國,想要維持霸主地位,卻實屬不易。

魏惠王魏罃自即位以來,便面臨著秦國和齊國兩面的威脅,尤其是孫膑入齊,秦國推行商鞅變法以後,對魏國的威脅與日俱增。爲此,魏惠王采取遷都大梁以減輕外敵威脅,推行改革以增強國力,結交諸侯以改善外部環境等方式,維持魏國的霸主地位。

魏惠王十六年(前354年),趙國爲擴張進攻魏國的附屬國衛國,魏惠王于是聯手宋國攻打趙國,圍攻趙都邯鄲。趙國向齊求援,齊國遂以田忌爲將,孫膑爲軍師,率軍前往救援,孫膑采取圍魏救趙的方式,于“桂陵之戰”大敗魏軍。

齊國擊敗魏國的同時,秦國也趁機出兵奪取魏國少梁,楚國則出兵奪取了魏國睢水、濊水一帶。此後,魏國雖然攻破了趙都邯鄲,又聯合韓國在襄陵擊敗了齊、宋、衛聯軍,迫使齊國求和,一定程度扭轉了戰局,但魏國的國力卻就此開始下滑。

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宋、衛、鄒、魯、秦等十二個諸侯國,在逢澤舉行會盟,並率諸侯朝見周天子。魏惠王在“逢澤之會”擺出天子儀仗,自稱“夏王”,本是爲了威懾列國,維持霸主地位,結果齊國、韓國卻拒絕參與會盟。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二月,惱怒韓國不參與會盟的魏惠王,出兵攻打韓國。曆經申不害變法的韓國,雖然國力和軍力有所增強,但仍非魏國對手,只能在抵禦魏國的同時,派遣使者向齊國求援。

齊威王接到韓國求援後,采納田忌的建議,對韓國表示出救援之意,以堅定韓國抵抗決心,但卻並不馬上出兵。直到韓國已經被打的筋疲力盡,申不害變法成果毀于一旦,這才派遣田忌、田朌、田嬰爲將,孫膑爲軍師,又來了一招“圍魏救韓”,出兵直逼魏都大梁。

魏惠王得知消息,以太子申、龐涓爲將,統兵十萬前去迎戰。魏齊兩軍相持數月,始終難分勝負。

爲此,孫膑對田忌說道,“魏軍向來凶悍,看不起齊軍,而齊軍卻有怯懦之名。”建議田忌對此加以利用,采用“減竈誘敵”之計,命令大軍邊撤退邊減少竈數,第一天設十萬竈,過一天減爲五萬竈,再過一天減爲兩萬竈,並制造齊軍逃亡假象,以迷惑魏軍。

龐涓果然上當,一連追擊了三天,得知齊軍的竈數不足兩萬後,誤以爲齊軍已經逃亡大敗,大笑道,“我本就知道齊軍怯懦,沒想到僅僅三天時間,士兵便已經逃亡大半。”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意思是說,爲了防止齊軍逃離,龐涓于是丟下步兵在後慢行,自己則親率輕裝精銳騎兵日夜兼程的展開追擊。

孫膑估計龐涓的行程,認爲他應該會在天黑趕到馬陵,而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可以埋伏軍隊,孫膑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並命令一萬善射齊軍埋伏于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看見火光就萬箭齊發”。

龐涓趕到馬陵後,有士兵報告他道邊樹木上有字, 龐涓下馬去看,因天黑看不清楚,便命人點起火把照亮。結果,還不等他看清,齊軍便萬箭齊發,魏軍頓時陷入潰亂,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局已定,遂拔劍自刎而死,魏軍主力被全殲,太子申被俘。

魏國“桂陵之戰”的戰敗,更多是因爲主將被擒,自身實力損失並不算太大,而馬陵之戰則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慘敗,導致魏國軍力大損。

“馬陵之戰”後,齊將田朌繼續進攻魏的東鄙,圍攻平陽,隨後秦國也出兵攻打魏國西鄙,趙國則出兵攻打魏國北鄙。在秦、齊、趙等國的夾擊中,魏國不斷遭遇慘敗,不僅霸主地位不複存在,國力更是日漸衰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