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相處得多了,就一定有感情嗎?

墨言春秋 2024-03-06 20:52:04

感情雖說的確需要時間的沉澱,但相處得多不是她的唯一條件。

感情可以是日久彌堅,也可以是久處生隙。關鍵看二者的相處是正向的還是負面的。

若是非正向的相處,那麽相處多了,就不是感情了,可能産生的是不愉快的體驗、怨氣甚至是恨意。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典故:

孫膑與龐涓,二人本是師兄弟,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早年二人相處很好,並結拜爲兄弟,孫膑年長爲兄,龐涓爲弟。

後來二人能耐差距拉開,龐涓生出妒忌之心,三番兩次迫害孫膑,使其殘廢,甚至想殺了他。

所以,非正向的相處,産生的不一定是感情,還可能是恩怨。

而正向的相處,則是兩個人三觀吻合或相似,脾性相投、志趣相投,在一起相處,更多的是愉快的回憶。

同富貴,亦或共患難,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人情債相互糾纏,還也還不清,那就會升華成感情了。

這裏面還有極端的例子,那就是共過生死的感情,比如戰友情。

那是一種超越血緣、性別、超越階層和利益關系、曆久彌堅、牢不可破的關系,感情根深蒂固。

比如:《亮劍》裏的李雲龍和趙剛,是從血與火中考驗過來的生死弟兄。

他們的感情,早已超越血緣,不是兄弟勝似兄弟,那是一種肯爲對方赴湯蹈火的友誼。

當然,在和平年代,若非超親密的血緣型關系,比如父母、子女,哪怕是三觀吻合、志趣相投,若是相處多得超過了它必要的度,也可能會心生嫌隙和芥蒂。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每個人身邊都有案例,這裏筆者就不舉例了。

人與人相處,要控制好距離,太遠了,人與人就會生分;

太近了,就可能會因爲不同的經曆、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利益等因素而心生龃龉。

就像冬天裏的兩只豪豬需要相互靠近取暖,遠了,感受不到彼此的體溫,沒有禦寒的作用;

而太近了,就會因爲彼此的針豪紮傷、紮痛對方。

在當今商業文明占據主流的社會背景之下,最好的相處之道就是: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過多的介入對方的工作和生活,不摻雜太多的利益糾葛,神交爲主。

偶爾串個門,吃個飯,對彼此非核心範圍內的工作和生活領域適度互動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這樣亦師亦友的關系是最健康,也是最長久的。

本文由墨言春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0 阅读:15

墨言春秋

簡介:80後職場精英,專注國學、養生、情感等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