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寫于夏日的小詩,句句透著清涼,如微風拂面,讀後心曠神怡

解憂詩詞 2022-06-21 19:39:20

暖風拂過紅塵,綠蔭送走年華。

一回眸,一轉身,春的腳步漸行漸遠,夏的身姿日漸明媚。

六月仲夏,青草蔥茏,芭蕉分綠,石榴花開。

林間滿是鳥聲喧,窗前白雲知晝眠。

清風盈袖,綠水含煙,時光帶著淡淡的幽香。

想起北宋詩人蘇舜欽的《夏意》,一首28字的小詩,句句透著清涼,如微風拂面,讀後心曠神怡。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莺時一聲。

蘇舜欽是北宋初年和梅堯臣齊名的詩人,曾與另一位文學家穆修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對後來歐陽修等人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同時,他也曾大力支持範仲淹所推行的慶曆革新,後來還因此被罷免了官職。

他的詩歌創作大致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政治抒情詩。

或揭露時弊,如《慶州敗》;或反映社會現實,如《己卯冬大寒有感》;或表達報國之志,如《吾聞》。

這類詩大多言辭犀利,語調铿锵,雖也有一定研究意義,但傳播面並不廣。

而他最爲後人所稱賞的當屬另一類山水田園詩。

如《過蘇州》、《初晴遊滄浪亭》、《淮中晚泊犢頭》等等,都是妙絕千古,讀後唇齒留香的佳作。

這首《夏意》也是如此,描寫的是盛夏的景象,卻無半分酷暑炎日的熱意,反而句句透著一股涼意,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詩歌開頭一句便點明了地點和時令。

小院深深,曲徑通幽,竹席清涼,好一幅夏日清景圖。

最值得玩味的是“深深”和“清”這兩個字。

“深深”是疊詞,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將小院那種幽深的環境特點刻畫得窮形盡相。

想起歐陽修的那首《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景深,情深,意深,蘇舜欽這裏也是如此。

而“清”字是全詩的詩眼,不僅指竹席的清涼,更是指環境的清幽,景色的清麗,心境的清明。

後文的寫景抒情,皆是圍繞著這個“清”字。

接著第二句描寫的是石榴盛開的景象。

“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開欲然”,紅豔似火的石榴花是夏日的一大象征。

詩人這裏同樣是寫榴花的鮮豔,但是因爲有簾栊的遮擋,所以那似火的色彩多了幾分柔和。

無形中便弱化了夏日的熱烈氛圍。

再來看第三句,“樹陰滿地日當午”。

綠陰,樹陰,同樣是夏日的經典意象。

而詩人這裏截取了樹陰滿地的畫面,除了映襯夏日這個節令外,更重要的是營造氛圍。

一來,濃密的樹蔭,遮天蔽日,小院的清涼由此可見;

二來,正如韋應物在《遊開元精舍》一詩中所言,“綠陰生晝靜”,烘托了小院的靜谧氛圍。

而置身于這樣一個幽深,清涼,甯靜的氛圍中,詩人又在幹什麽呢?

詩人午睡醒來,聽到了庭院中時不時傳來黃莺的鳴叫聲。

很值得玩味的是,詩人直接越過了“入睡”的過程,直接跳到了“夢覺”。

時間上的跳躍,爲整首詩增添了幾分靈動,同時給人留下遐想空間。

而“流莺”這個意象則將甯靜的氛圍推向了頂端。

正如南朝詩人王籍在《入若耶溪》一詩中所寫“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所謂“以動寫靜,倍增其靜”,便是如此。

整首詩來看,通過幾個鏡頭的突轉突接,構成了一幅清涼幽靜的夏日風景圖。

語言流麗自然,意境空靈幽遠。

用心品讀這首詩,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清涼的自然之風,從千年前的宋朝,徐徐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不知你認爲蘇舜欽這首詩寫得如何?歡迎一起來討論。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5 阅读:879
评论列表
  • 2022-07-19 14:25

    幽如夏日草,濃陰勝春芳。思似池中荷,夜星落滿河。

  • 2022-07-28 21:58

    夏柳》 六月絲絲殘, 垂垂亭台邊。 色失無人問, 她可報春天!

  • 2022-06-22 20:29

    別院深深夏簟清

  • 2022-08-16 07:55

    夏尾夜》 今屬夏尾夜, 簾外雨聲聲。 明日新秋立, 待來是涼風。

  • 2022-06-23 05:20

    晚歸》 夏至天光灰, 向晚小雨飛。 身濕不遮傘, 爲有詩情追。

    用戶10xxx83 回覆:
    夏至日炎炎,向晚難垂簾。衣濕不覺熱,氣定神也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