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時內,青島監測到閃電884次專家詳解如何應對強對流天氣

青島晚報 2024-07-09 06:53:35

青島晚報2024年07月09日版面

閃電監測圖。

徐先生在飛機上所拍攝的閃電。

強對流天氣,在帶來短時強降雨的同時,也易發生大風、雷電等。記者從青島市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青島市氣候變化中心)獲悉,7月5日20時至6日8時,我市監測到閃電884次,其中雲閃510次、地閃374次。據了解,青島市屬于雷電發生中等偏少區域,年平均21個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月—8月,也就是強對流天氣較多的時段。

12小時監測到閃電884次

在青島市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青島市氣候變化中心)提供的閃電監測圖上,記者發現,5日晚至6日晨的閃電,主要集中在膠州等區域。而膠東國際機場恰好位于膠州。5日晚,我市多區市除了發布暴雨、大霧等預警外,還發布了雷電預警信號。“總閃電884次,其中雲閃510次、地閃374次,在曆年監測中並不算很突出的一次。”氣象專家表示,除了閃電,大霧導致的能見度降低也是影響航行的重要因素。記者從青島空管站獲悉,閃電可能導致空中飛機無法按標准進場程序進場,需要繞飛、盤旋等待,此外還可能使地面飛機滑出無法起飛,因爲油量、旅客等問題滑回。針對強對流天氣,青島空管站提前安排人員席位,增加雙跑道、扇區開放時間;發布流控措施,控制扇區航班量;向氣象部門及時了解天氣發展趨勢和持續時間;安排帶班主任、教員在關鍵崗位,應對特殊情況,根據外部環境協調和變化轉換運行模式。

島城屬發生中等偏少區域

雷電又稱閃電,其出現與雷雨雲有關,而雷雨雲是一種強烈對流過程中形成的雲。在強烈對流作用下,大氣中的正負電荷被分離,並在雲的不同部位積聚,不同極性的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放電現象,形成雷電。氣象專家表示,大家平常會覺得閃電打雷多是發生在天空中,落到地面比較少,但其實有很多雷擊落到了地面上,只不過有些落在山裏的樹上,有些落在高樓上,能量順著地面消散,沒有傷到人,但是一旦落到人身上,就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相對于我國南方地區,位于北方的青島市屬于雷電發生中等偏少區域,年平均21個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月—8月,也就是強對流天氣較多的時段。根據氣象部門的常年監測,雷電活動在我市全域範圍內均有分布,總體來說郊區部分地區的雷電活動稍微活躍。

自然界中,常見的閃電有雲間閃電、雲地閃電、球形閃電和電磁脈沖四種形式。其中,雲間閃電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閃電形式,在雲層中直接放電,形成閃電,閃電對我們的生活基本不會産生影響;對我們影響較多的是雲地閃電,雲間對地面物體直接放電,這種閃電又叫直擊雷,雲層中的電荷達到極高的時候,對地面較高的建築物或者人體直接放電,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損失;球形閃電是懸浮在近地的圓球狀閃電,民間俗稱“滾地雷”,危害極大,球形閃電有一個特性,喜歡“鑽洞”,有的會從煙囪和開著的窗戶和門進入室內,有的會在電線上滑動;閃電放電瞬間産生的電磁脈沖,可能導致電力電氣設施系統中電流電壓瞬間升高,損壞電氣設施。雷電的發生對自然環境也有一定的益處,在雷電發生的一瞬間,會産生大量的臭氧,大氣中的臭氧層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護傘,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線的危害;雷電也是一種巨大的聲波,可使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喪生,所以雷雨後的空氣特別潔淨清新。

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對雷電的科學認識和理解,人們往往會形成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認爲只要在室內,就不會遭受到雷電的傷害。嚴格來說,可以安全躲避雷電災害的室內是特指具有防雷設施的封閉式現代化建築,而一些露天或者半開放式的建築是不包括在內的。即使在室內,也要格外注意各種電源線、金屬水管等與室外有連接的導體,雷電的電流可能會順著這些導體進入室內,從而造成擊傷甚至死亡。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徐美中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