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百年海軍!——人篇

火力偵察 2023-10-23 09:12:13

在《去他的百年海軍!》一文中,用近代的幾個標志性事件和現代工業強大的生産力駁斥了現代海軍建設的一個僞命題——百年海軍。文章引起了不小反應,同時也招致不少非議,主要集中在“人”的因素。文章沒有過多闡述“人”的因素,因爲海軍建設的重點就在于物質,由此的爭議有必要再開一篇,詳細討論“人”在當代“百年海軍”中的作用,希望所有不解能在此篇獲得答案。

再次明確,海軍是物質的,物質是海軍的根基甚至是一切,除非宏觀的,把人也歸入物質,那人確實也是重要環節,只可惜人不是,在大海上人的重要性只能排在物質的後面。到這裏一定有人要抓狂了,但別急,放下自己的主觀意志,冷靜地把下面所有的話一字不落的看完。

首先要排除在海軍中對“人”錯誤的定位。戰爭的關鍵因素在人,這是出自偉人毛主席的思想,但偉人的原意是“戰爭勝負由敵對雙方政治、經濟、軍事、自然地理和主觀指導能力等諸因素決定。而這種決定作用歸根結底要通過人民群衆來體現”強調軍民結合,強調人民戰爭,不是被精簡提煉過後所誤解的一線戰鬥人員,即便只是說戰鬥人員,人民軍隊的素質相信在世界上也無出其右。

另一個誤導因素是各種古典兵法中對人主觀能動性的強調,兩個經典且正確的理論先入爲主形成了多數人對“人”的執念。但是,無論是毛主席思想,還是古典兵法,其闡述的對象主要還是典型的陸戰,不加以思考的直接套入海戰之中,就像用風帆戰艦時代的裝備建設思維來指導現代工業國家裝備建設一樣荒謬。

軍事科技即便發展到了上天入地的時代,弱勢一方依然能在陸戰中依托地理環境,靠著簡陋的AK步槍,采用遊擊戰術將強大對手拖入泥沼,而這個問題放到海上,沒有船是萬萬不能的。任何技戰術的展開,都是建立在船這個物質基礎之上。從近代的數次海戰來看,雙方拼的就是這個物質基礎。而物質基礎又分爲兩方面,一方面是現有的存量,另一方面是增量。

“理客中”眼中視如珍寶的案例——“北洋水師”,是典型的存量不足(非網絡謠言的亞洲第一,在此不贅述),增量更幾乎等同于0。即便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等一衆先烈視死如歸,把人的因素發揮到極限,也無法改變戰局。

舊日本海軍對于舊美國海軍,存量上有差距,增量方面則被無情吊打。舊日本海軍心知肚明,所以采用了激進的賭博方式,力圖出奇制勝,速戰速決以免暴露增量不足的短板。而對于當時美國強大的造血能力而言初期損失只是毛毛雨,反觀舊日本,于中途島之役損失了幾艘航母後就開始陷了入萬劫不複。

說回人的問題,必然逃不開“實戰經驗”,確實我們和平太久,會遭到質疑,但能夠長久和平不好嗎?不應該珍惜嗎?戰爭的目的不就是爲了和平嗎?多少戰亂之地渴望和平而不得!爲了所謂的“實戰經驗”而去實戰,不戰就有罪,這種想法即x又x。

中東各國實戰經驗豐富否?非洲地區實戰經驗豐富否?小日子入侵前舊中國大小軍閥上千,他們實戰經驗豐富否??這世界上還能找出比以上實戰經驗更豐富的例子嗎?結果又如何,域外強敵入侵如同砍瓜切菜。

在體系健全的大國,一場高質量的聯合軍演所獲得的收益遠比垃圾戰爭中積攢的“實戰經驗”更高。美的自二戰結束以來,其海軍又打過哪些高質量的海戰?甚至戰後更沒一場武裝沖突的小日子也沒人質疑,反而卻頻頻“自我反思”。理由無非就老掉牙的“別人一百年前都玩過了”,那我們還鄭和下西洋呢,不更加吊打蠻夷嗎?

“百年海軍指的是傳承、戰術、經驗”,也許會有精神的傳承,但戰術這一類的話暫且放一放。不說百年,十年技術發展就天差地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各國海軍相繼進入到了導彈時代,而2023年的導彈和50年前的導彈已是兩個維度的産物,除了基本的航海知識,還有多少戰術能去借鑒?至于其他別人踩過的坑看在眼裏自己就留心避開,非得親自再去踩一次?遠的不說,就003加6百35這一套組合,001和002上面的很多技戰術都已失去了借鑒的意義。

最後可能還有一些需要真正流過血才學會的,或是不可預知的,但這不是決定大局的關鍵,現實中總有變數,就算實戰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也不敢說每次戰役都能靠以往的經驗包打天下,考驗的是官兵隨機應變的能力、訓練水平、心裏素質、執行能力甚至是不怕犧牲等等這些品質,基本就是現學現用,在作戰過程中該學會就會了,不會也不會,但相信人民軍隊官兵的基本素質不會差,否認人的質量,就是在否認解放軍官兵的素質,這世界上有多少素質和精神比得過解放軍?

一窮二白之時尚能以小打大,以弱勝強,現在裝備起來了反倒來質疑我們的人?

一戰前夕的美國海軍被歐洲國家揶揄爲毫無積累的暴發戶,“窮得只剩下戰艦”,然而這個被人鄙夷的暴發戶打爆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老牌海軍,所以真的還要抱著“百年傳(fu)統(xiu)”不放嗎。

經驗也能是一把雙刃劍,當時舊美國海軍在航母的應用上反而沒有戰艦派的保守和掣肘,在戰略戰術思想上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同理,人民海軍沒有對航母的思維依賴,反而審時度勢創造出了艦載高超武器,發展符合國情的航母加高超彈並舉的新型體系,這點與舊美國海軍的逆襲之路何其相似。

是的,在傳統領域我們經驗不如強敵,那是因爲我們缺少相關的大船,這也是我們在努力追趕的方向,有了好船大船,如果在其服役生涯的二三十年還玩不明白新裝備的操作、戰法、維護及部署周期這些,那我們真的可以自我放棄了。而另一方面,在新戰法領域我們依托後發優勢走在了前面。這一點很像什麽呢——新能源汽車,老牌汽車工業內燃機很牛對吧,動力響應迅速、變速箱平順是嗎?沒關系,我就用更巧妙的方式顛覆了你的傳統優勢。

“人”的因素當然也有存量和增量之分。

當代中國有著發達的民船制造和船員培養、遍布世界的海外貿易、繁忙的港口和海運航線,這些民用産業的溢出價值都會使海軍發展受益,海量的海員和遍地的基礎設施都是強大的海軍儲備力量。如果說美國開放的民間飛行行業給美國空軍提供了強大的後備力量,那同理就不能否認中國航運給海軍提供的後備力量。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海軍的建設是物質的,陸戰經驗對于海軍建設沒有任何參考意義,不單獨分析就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必須要足夠多的船,船才是海軍的根本,而增量又是重中之重,否則縱使所有海軍官兵都化身蘭博也無計可施。一旦與強敵發生海上沖突,強敵爲了維繼皇權,我們爲了國家主權,雙方都有誓不言敗的充分理由。很可能又是一場經典的“敵人要打多久我們就陪他打多久”的偉大戰役。

海戰頻頻“梭哈”的特點,會使得無論裝備還是人員的既有存量迅速消耗,所以最終比拼的就是誰下的餃子快。而這一點,恰好就是當今中國的優勢。

世界獨一份的雙航母建造資質

中國的工業産能達到了世界第一,足以支撐大規模多線程造艦,且從源頭開始掌握所有零部件自主生産。軍民的相輔相成,海外利益的驅使和國家主權的維護,又給人民海軍走上了不以霸權爲目的的健康發展道路。

最重要的物質和支撐物質背後的工業産能搞定了,“人”的方面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海軍建設物質永遠是1,有了1才會有後面的2、3、4……,否則就妄談。如果思想上的辮子還沒有剪掉,百年都未必足夠。

百年傳承——砸香槟儀式

9 阅读:333
评论列表
  • 2023-10-23 13:42

    和精夷杠精們杠上你就輸了,等有了幾百上千架殲20殲35,十個八個航母艦隊,他們自然就安靜了

火力偵察

簡介:交流不同的武德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