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修複上百萬的古畫,卻在畫上點了把火,不曾想古畫重現輝煌

袁麗紅 2024-06-28 14:57:19

一位頭發已經斑白的老人,緩緩攤開了一幅價值不菲的古畫。他神情淡定,仿佛在進行一項莊嚴的儀式,輕輕地在這珍貴的畫作上點燃了一簇火焰。

他總感覺火候還差點意思,于是又隨手倒了些高度白酒進去,希望能讓火勢更加旺盛一些,燒得更熱烈。這樣的操作,讓整個場景更加生動起來。

這幅畫確實是真品,而那火勢也絕非虛假。一旦它遭受火舌的吞噬,老人家裏的財富恐怕會在瞬間化爲烏有,傾家蕩産的風險就在眼前。

誰能想到,在老人的一番妙手之下,火不僅沒有摧毀這幅畫,反而讓原本破損不堪的古畫煥發出新的生機,重現其輝煌的風采。

這個老頭並非瘋癫之人,他使用的技藝竟是傳說中的“紙上走火”。只見他手法娴熟,在紙上穿梭自如,仿佛火焰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令人驚歎不已。

修複古畫,這門技藝風險極大,且技藝精湛者稀少。在全國十幾億人中,真正掌握這門手藝的人,恐怕不會超過50位。這真是一門珍貴而罕見的技藝。

楊志貴,這位年過八旬的長者,正是那少數幾位備受贊譽的古畫修複大師之一。他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守護著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産。

那麽,楊志貴爲何會選擇用火燒畫呢?他這樣做的意圖何在?這背後是否隱藏著某種深意?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這個謎團吧。

他是怎麽做到的呢?在保護那些脆弱的古畫時,如何確保火源不會造成損害?這其中肯定有著他獨特的技巧和智慧,讓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書畫郎中楊志貴】

楊志貴老人,人稱“書畫郎中”,自19歲起便投身古畫修複,一晃眼已過去五十余載。他的手藝曆經歲月磨砺,早已爐火純青,贏得了衆人的贊譽。

楊志貴的師傅徐世洪,是一位享譽業界的裱畫大師。在正值壯年之際,他選擇定居鎮江,並開設了一家名爲“兩宜齋”的裱畫店,繼續傳承和發揚自己的技藝。

一方面,爲了維持生計,我不斷努力;另一方面,我希望能爲古畫修複盡一份力,將古畫裝裱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欣賞到古畫的魅力。

1962年,年僅19歲的楊志貴懷揣著對裝裱藝術的熱愛,拜徐世洪爲師,從此踏入了這個充滿魅力的行業,開始了他的裝裱之旅。

剛開始,師傅安排的任務相對簡單,他讓楊志貴從日常的基礎操作開始,如清洗、削紙、打蠟、壓石等,逐漸磨砺他的技藝。每一步都必不可少,楊志貴也認真地去完成。

工作雖略顯單調,但楊志貴卻滿懷熱忱。他時刻不懈地精進技藝,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像師傅那般神奇,讓那些黯淡的古畫重現生機,熠熠生輝。

接下來的三年,楊志貴每日都沉浸在裱畫的基本功中,日子雖忙碌卻充實。不知不覺間,他的技藝在日複一日的實踐中,悄然提升,越發精湛。

1966年,楊志貴踏上了裱畫的道路。他憑借紮實的技藝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很快就獲得了一定的聲望。師傅見狀愈發器重他,更多的古畫修複重任都交給了這位值得信賴的楊志貴。

在師傅的耐心指導下,楊志貴的實踐經驗日益深厚。32歲那年,如同慈父般的師傅離世,楊志貴便勇敢地接過了裱畫技藝的重任,獨自撐起這片技藝的天空。

1981年,楊志貴懷揣著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的決心,踏入了鎮江博物館的大門。從此,他投身于古畫修複工作中,用雙手守護著曆史的痕迹,讓古畫煥發新生。

在這裏,楊志貴有幸目睹了那些他此生未曾領略過的珍稀古畫,每一幅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讓他忍不住驚歎連連,內心充滿了欣喜之情。

在56歲那年,楊志貴結束了在鎮江博物館的職業生涯,但古畫修複的熱愛依舊熾熱。爲了滿足這份情感,他毅然決定開設了一家工作室,繼續投身于古畫的修複工作。

難以想象,這僅有20平米的小工作室,竟然能夠涉足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的龐大生意。看似不起眼的空間,卻孕育著驚人的商業潛力。

【铤而走險的紙上走火】

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曆史,孕育了無數珍貴的古畫。然而,許多古畫曆經風霜,因歲月侵蝕和保存不善,出現了空殼、發黴、斷裂、蟲蛀等種種損壞,令人惋惜。

修複這幅畫難度極大,能勝任此任務的古畫修複匠人寥寥無幾。而楊志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技藝讓人佩服。

楊志貴深知,修複古畫,心靜尤爲關鍵。哪怕技藝再高,也需靜下心來,一絲不苟地耐心修補,每一處都需細細打磨,方能重現古畫風采。

他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沉浸在古畫修複中,每一幅畫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有時,他需要四個月,甚至長達半年,才能完成一幅畫的修複工作。

無論是文物損毀得相當嚴重,還是只是有些微的瑕疵,楊志貴總是嚴格恪守古老的修複法則。他對待每一步修複工作都極爲嚴謹,一絲不苟。

古畫修複的首要步驟是細致的清洗。楊志貴會巧妙地用濕潤的排筆將一張護紙平整地鋪開,隨後再將受損的古畫輕輕地放置其上。

接下來,用噴壺輕輕噴灑大約50度的溫水,讓畫作變得柔軟且貼合。這樣做能讓畫作更易于接受接下來的清潔步驟,輕松去除塵埃和汙漬。

最後,我們巧妙地運用了水的浮力,加上懸腕操作的精妙手法,一步步將古畫拼接完整。至此,初步的複原工作就算圓滿完成了。

楊志貴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殘破的畫片拼接起來,他更要讓這幅畫重獲新生,散發出原有的光彩。這正是古畫修複的真谛所在,讓曆史重現輝煌。

在古代,畫家們爲了增添畫的色彩鮮豔度和獨特韻味,常常巧妙地運用鉛元素。這種技巧使得畫作更加生動,充滿了迷人的色彩和深遠的藝術魅力。

此外,鉛因其出色的耐腐蝕性,有助于畫作長久保存。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含鉛部分會逐漸發黑,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畫作的美觀度。

現代技術中,雙氧水常被用來氧化鉛粉,讓它褪去原有色彩。然而,這種方法涉及化學物品,其對古畫的潛在傷害有時難以預測,因此使用時需謹慎。

楊志貴面臨著一個挑戰,他得采用一種極端且冒險的方法,那就是火燒法,俗稱“紙上走火”。這一技術需要他小心謹慎地操作,確保一切順利。

就是在古畫上點燃火,具體做法是把濕透的宣紙繞在泛鉛處,隨後倒入白酒,然後點燃。火焰會將鉛粉燒盡,從而達到清除黑迹的效果。

水在100度就沸騰了,而紙要等到300度以上才會燃燒。按照這個邏輯,畫在沸水中並不會點燃,因爲水的溫度遠低于紙的燃點,所以安全無憂。

然而,古畫本身已顯破損,使用火燒修複時,稍不注意便可能徹底損毀。爲此,在燃燒過程中,楊志貴得時刻保持警覺,細心觀察水珠變化,保證火焰在安全範圍內。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敢于嘗試的人並不多。盡管雙氧水被廣泛使用,但楊志貴擔心它會對古畫造成腐蝕。因此,他始終堅持采用更爲傳統的火燒法來完成這項工作。

楊志貴,一位資深的古畫修複師,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願望也越發深沉。除了致力于修複那些珍貴的古畫,他更渴望將自己的精湛技藝傳承下去。

【爲何裱畫需要傳承】

修複古畫,看似簡單,實則是個細致活兒。它動作不大,卻極度考驗眼力與手技。一旦開始,眼睛幾乎不敢眨,全神貫注,極耗心神。這門技藝,絕非輕而易舉。

楊德貴年歲已高,雖然兒子時常伸出援手,但他每天的工作時長仍受到局限,最多只能堅持三四個小時,便需要休息調整。

如果時間拖得太久,楊德貴的視力就會變得模糊。在這種情況下,硬要修複古畫,極易發生失誤,導致古畫受損,最後的結果反而會得不償失。

楊志貴這些年一直在修複古畫,成百上千幅作品在他的手中煥發新生。然而,他深知自己的努力仍顯微不足道,修複古畫的事業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才能傳承下去。

因爲中國書畫大多創作在緞绫絹或宣紙上,這些材料紋理純淨,質地纖薄、柔軟,而且有良好的潤墨性。

在上面揮灑筆墨,畫作會顯得靈動飄逸,字迹則顯得遒勁有力,骨神兼具。這一特點深受衆多藝術大家的青睐和喜愛,備受推崇。

不過,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緞绫絹和宣紙有一個顯著的問題: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老化。一旦老化,就變得異常脆弱,很容易破碎。

因此,古人巧妙運用麻紙、布帛等材料,精心裝裱畫作,以此讓畫作得以長久留存,傳遞著歲月的痕迹與文化的傳承。

隨著時間的推移,爲了讓書畫更加賞心悅目,人們逐步提升了裝裱技藝。他們在畫作四周巧妙地鑲嵌上绫、絹等絲織品,讓書畫的尊貴與典雅得以完美展現。

大家常說,一幅好畫,畫得再好只占三分,裝裱卻占了七分。你知道嗎,在遙遠的唐朝,日本還特地派人過來學習我們的裝裱技術呢。

一個好的裱畫師真是神奇!他們能讓受損的畫作重獲新生,仿佛從死亡邊緣拉回。而且,他們還能讓畫作煥發新的光彩,真是令人驚歎。不過,這樣的高手在中國可不多見,據說不超過50個呢!

楊志貴志在不僅做好裱畫師的本職,他更懷揣著更高的夢想——如同他的師傅那樣,栽培出一個技藝超群的接班人,將手藝傳承下去。

2010年,一位名叫王耀的年輕人從開封踏上了前往鎮江的旅程,決心拜楊志貴爲師。令人稱奇的是,這位小夥子恰好也是19歲,與師傅初入行時同齡。

央視網在2011年6月6日播出的《手藝:古畫新生》節目中,帶您領略古老畫作如何煥發新生,揭示傳統手藝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

2.今日鎮江:《探索鎮江非遺的魅力——“書畫郎中”楊志貴》,這位裱畫大師以其精湛技藝,傳承了鎮江的深厚文化底蘊。發布日期:2023年3月27日。

0 阅读:0

袁麗紅

簡介:影視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