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不熱,五谷不結”,今年三伏天熱不熱?哪天入伏?哪天出伏

農民說農 2024-04-15 00:02:53

關于三伏天,有這樣一句農諺“三伏不熱,五谷不結”,意思是指,如果三伏天的天氣不夠炎熱,那麽五谷(泛指各種糧食作物)就可能不會結果,農作物的收成會受到影響。

從側面也反應了,三伏天期間應該熱一些比較好,畢竟,三伏天作爲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如果三伏天還不炎熱,一年四季的氣候就不分明了。該熱的時候要熱,該冷的時候要冷,這樣才是正常的天氣。

今年(2024年)哪天入伏?

三伏天的入伏時間是根據古代的“幹支紀日法”來計算的。使用10個天幹與12個地支相配,組成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其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被稱爲“庚日”。

曆法規定“夏至三庚便入伏”,也就是說,夏至節氣之後的第三個庚日被定爲入伏,從夏至節氣當天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爲初伏。

今年的夏至節氣時間是6月21日,往後第一個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因此,今年入伏時間就是2024年7月15日(8月24日出伏)。

今年(2024年)三伏天熱不熱?

每年三伏天的時間不是固定的,有些年份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按照這麽多年的經驗,大家普遍認爲,當年三伏天是40天的話,相對就會更炎熱一些。

整個三伏天,分爲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時間固定,都是10天,中伏時間不固定,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

至于原因,基于“幹支紀日法”,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被定爲初伏的開始,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的天數則取決于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的庚日數量。因爲夏至到立秋之間出現的庚日數量並不固定,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出現4個庚日時,當年中伏就是10天;如果出現5個庚日時,當年中伏就是20天。

今年夏至節氣是6月21日,立秋節氣是8月7日,它們兩個中間出現了5個庚日,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三伏天一共是40天,屬于比較炎熱的一年。

今年三伏天具體時間表如下:

初伏時間: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時間: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時間: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三伏不熱,五谷不結”,爲何三伏天熱了好?

農諺畢竟是農諺,“三伏不熱,五谷不結”也是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至于爲何會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和産量?以玉米來舉例。

三伏天適宜的高溫下,能夠增加玉米葉片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這些酶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催化作用,光合作用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光能更有效地被轉換爲化學能,從而加快有機物的合成速度。

另外,適宜的高溫能夠加速玉米體內的物質運輸和代謝過程,光合作用過程中,玉米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並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將它們轉化爲有機物質。適宜的高溫能夠促進玉米體內物質的運輸,使得二氧化碳和水更容易進入葉綠體,並參與光合作用。

適宜的高溫還能夠促進玉米幹物質積累,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增強,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合成更多的有機物,爲幹物質積累提供物質基礎。

除此之外,玉米的呼吸作用增強,也有助于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轉化爲植物體所需的能量和養分,進一步促進幹物質的積累,從而達到高産的作用。

但是,也要注意一點,三伏天溫度並不是越高越好,如果溫度過高,可能導致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從而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抑制玉米幹物質的積累,不僅不能增産,還可能造成減産。

綜合上述內容,今年三伏天又是一個“超長版”40天,入伏時間是7月15日,相對會比較炎熱一些。按照農諺“三伏不熱,五谷不結”的說法,三伏天相對炎熱一些會比較好,有利于莊稼的生長和産量的提升,或許是好事。

對此,你怎麽看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