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軍披麻戴孝,瓊崖縱隊一問才知:剛剛擊斃了副司令

曆史有小狼 2024-06-06 07:58:48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馮白駒指揮設伏羅蓬坡

1941年3月,消息傳來,蔣介石軍隊已開始向海南島集結重兵。馮白駒得知消息後,立即召集了他的幕僚和主要指揮官,討論對策。他知道,蔣軍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要一舉拿下他們在海南島上的根據地。時間緊迫,馮白駒迅速做出了決定,他選定了羅蓬坡作爲設伏地點,這裏地勢複雜,林木茂密,非常適合埋伏和伏擊。

馮白駒命令吳克之率領的第1支隊立即前往羅蓬坡。吳克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對馮白駒的命令毫不遲疑,立即開始組織部隊。他挑選了部隊中最爲精幹的戰士,他們身經百戰,對于山地作戰有著豐富的經驗。吳克之還特別強調了隱蔽和突然襲擊的重要性,他知道他們的兵力和裝備無法與蔣軍正面抗衡,因此必須利用地形和伏擊戰術來彌補這一劣勢。

在准備出發時,吳克之仔細檢查了每個戰士的裝備,確保每個人都帶足了彈藥和必需的補給。他們帶上了手雷、輕機槍以及必要的通訊設備。爲了確保行動的隱秘性,吳克之安排了夜間行軍,以避免被敵方偵察到。

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吳克之和他的戰士們到達了羅蓬坡。他立即著手布置伏擊圈,選擇了幾個戰略要點設立機槍點。他們挖掘了戰壕,搭建了臨時的掩體,並使用周圍的植被來僞裝,以盡可能地減少被敵人發現的風險。

吳克之還特別指派了幾個小組負責觀察和警戒,他們輪流監視著通往羅蓬坡的主要道路,一旦發現蔣軍的動向,就立即向指揮部報告。在等待敵人到來的同時,吳克之詳細地向每個戰士解釋了戰鬥計劃和各自的作戰任務,確保每個人都清楚在戰鬥中的具體職責。

激戰羅蓬坡,獨立總隊大獲全勝

吳克之和他的第1支隊以及第2支隊在羅蓬坡地區的伏擊位置安置妥當後,便開始了緊張的等待。他們精心選擇了伏擊點,主要集中在一條窄路的兩側,這條路是通往他們根據地的必經之路。戰士們隱蔽在濃密的樹叢和灌木後面,所有的機槍和手雷都准備就緒,等待著蔣軍的到來。

清晨的霧氣漸漸散去,遠處傳來了蔣軍行進的聲音。隨著敵軍越來越近,吳克之下令戰士們保持絕對的靜默,每個人都緊握著武器,准備按下扳機。不久,蔣軍的先頭部隊出現在伏擊圈的視線中,他們毫無戒備地沿著路線前進,顯然沒有預料到會在這裏遭遇伏擊。

當蔣軍的主力進入伏擊區的中心時,吳克之發出了攻擊的信號。突然間,整個密林中響起了密集的槍聲和爆炸聲。第1支隊和第2支隊的戰士們從四面八方對蔣軍發起了猛烈的火力打擊。機槍的掃射和手雷的爆炸造成了蔣軍巨大的混亂和傷亡。

蔣軍被突如其來的攻擊搞得措手不及,一時間陷入了混亂。他們試圖組織反擊,但在茂密的林地中,他們的視線受限,而“瓊總”的戰士們卻能夠利用熟悉的地形和伏擊策略進行有效的抵抗。戰鬥持續了半個多小時,雙方都展現出了極爲激烈的交火。

在這場交火中,獨立總隊表現出極高的戰鬥效率。他們不僅成功地壓制了敵軍的火力,還精確地鎖定了敵軍的高級軍官和重要裝備。在一次集中的火力覆蓋後,蔣軍連長李漢松和其他幾名高級軍官被擊斃,這對敵軍的指揮結構造成了致命打擊。此外,獨立總隊還成功繳獲了敵軍遺留的兩挺捷克式機槍以及大量彈藥和裝備。

蔣軍在遭受重大傷亡和裝備損失後,士氣大幅下降,指揮混亂。在無法有效組織反攻的情況下,剩余的蔣軍部隊開始撤退。吳克之命令部下不進行追擊,以保持伏擊後的陣地安全,防止可能的反撲。

“瓊總”發出和平倡議

羅蓬坡戰役勝利之後,雖然“瓊總”有足夠的實力追擊散亂的蔣軍,但他們選擇了另一種策略。在這場勝利帶來的士氣高漲之時,“瓊總”領導層決定發出和平倡議,希望通過外交方式解決雙方的沖突,並共同面對更大的外敵——日本侵略者。

“瓊總”很快起草了一封公開信,內容強調希望與蔣軍擱置內部矛盾,共同構建一個團結的陣線來對抗日軍的進一步侵略。這份公開信通過多種途徑發送,包括直接通過聯絡線送達蔣軍指揮部,同時在一些控制區內公布,以廣播這份和平的願望。

然而,這份充滿善意的和平提議並沒有如“瓊總”所期待的那樣獲得積極響應。蔣軍的瓊崖守備副司令李春農在收到公開信後,表現出了明顯的拒絕態度。李春農不僅沒有接受“瓊總”的和平提議,反而對“瓊總”提出了更爲嚴苛的要求。他命令“瓊總”必須聽從蔣軍的整編和指揮,實質上是要求“瓊總”放棄其獨立性,成爲蔣軍的一個下屬部隊。

李春農的這一回應很快被“瓊總”獲悉。對于“瓊總”的領導層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們曾希望通過和平方式減少內戰的消耗,集中力量對付共同的敵人。然而,李春農的拒絕和要求不僅沒有緩解雙方的緊張關系,反而加劇了沖突。

面對這種情況,“瓊總”的高層進行了緊急的討論,評估形勢並重新調整他們的策略。他們認識到,與蔣軍的和解不可能輕易實現,因此必須做好持久對抗的准備。同時,他們也開始積極准備對可能的蔣軍進一步行動做出反應。

李春農的強硬回應和軍事行動

1942年1月17日晚,李春農彙集了約1000余名士兵,包括保6團和保7團特務連及手槍隊,形成了一支被稱爲“掃蕩軍”的強大部隊。這支隊伍配備了重型武器和足夠的彈藥,意圖徹底摧毀“瓊總”在海南島上的抗日力量。李春農下達了直接進攻“瓊總”所在的錦山的命令,錦山地區是“瓊總”重要的戰略據點,因其地理位置關鍵且易守難攻,長期以來成爲了抗日活動的中心。

當夜幕降臨,李春農的“掃蕩軍”開始了他們的行動。士兵們按照預定的計劃分成幾個方向前進,他們的步伐有序,每個小隊都嚴格遵守著沉默行軍的規則,以免過早暴露自己的行蹤。這支部隊在行進中維持高度的警覺,路上布置了偵查兵和先鋒隊,確保主力部隊不會遭遇突如其來的伏擊。

隨著李春農的軍隊接近錦山,他們開始部署重型機槍和炮兵,准備對“瓊總”控制區進行全面攻擊。夜色中,炮兵開始調校射擊角度,機槍被安置在戰略要點上,爲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准備。

在接近錦山的最後幾公裏,李春農命令特務連和手槍隊加快行動,這兩個單位由于人員精悍、訓練有素,被分配了突破“瓊總”防線的任務。他們攜帶了爆破設備和火箭筒,准備在正面戰鬥中發揮關鍵作用。他們的任務是在主力部隊發起總攻前,先行滲透“瓊總”的前哨線,制造混亂並摧毀關鍵的防禦設施。

“掃蕩軍”在接近錦山的途中遇到了“瓊總”的前哨警戒。由于夜色和地形的複雜性,蔣軍的部分小隊遭遇了抵抗,但由于人數和火力的優勢,蔣軍很快就壓制了這些抵抗。他們使用了擲彈筒和機槍進行壓制射擊,迫使“瓊總”的小隊撤退至更深的防線。

鬥門村伏擊戰,李春農命喪黃泉

得知李春農親自率領大部隊直撲錦山之消息,馮白駒立即召集他的主要將領進行戰術討論。經過緊急的情報分析和地形考察,他們選擇了三江鄉鬥門村公路作爲設伏的最佳地點,這裏是通往錦山的必經之路,而且道路兩旁的地形提供了優越的隱蔽條件,非常適合發動伏擊。

吳克之和馬白山迅速接到命令後,分別率領第1和第2支隊趕往鬥門村,他們的任務是在這裏布置精心的伏擊圈。吳克之負責主攻方向,而馬白山則帶隊在側翼做好支援准備,確保伏擊圈的完整性和攻擊的連貫性。兩支隊伍在夜色中悄無聲息地到達指定位置,迅速而默契地布置起了戰鬥人員和火力點,各種武器默默對准了將要行進的道路。

當李春農率領的蔣軍大部隊在第二天傍晚接近鬥門村時,他們剛完成了一整天的行軍,部隊疲憊不堪且需要補給和休整。蔣軍在村中設置了臨時的營地,士兵們開始烹饪晚餐,完全沒有警覺到附近可能潛藏著敵人。士兵們放松了警惕,忙于生火和准備食物,整個營地顯得松散而無序。

這種狀態爲吳克之的部隊提供了絕佳的攻擊時機。隨著夜幕的降臨,吳克之仔細觀察了敵軍的布置後,果斷下達了攻擊命令。第1和第2支隊幾乎同時從各自的隱蔽位置沖出,向蔣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密集的機槍火力和手榴彈將蔣軍的營地瞬間變成了混亂的戰場,士兵們驚慌失措,試圖尋找掩護或反擊的方向。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伏擊中,蔣軍迅速陷入了全面潰敗。士氣低迷的蔣軍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許多士兵在初期的攻擊中就已經倒下。李春農見狀,試圖組織部隊撤退,他身披黑鬥篷,騎馬從混亂中突圍。然而,正當他試圖率領剩余部隊撤出戰場時,一名機槍手憑借敏銳的觀察,發現了這位高級軍官的獨特裝扮,隨即對其進行了精確射擊,李春農應聲倒地,戰場上頓時響起了一片驚呼。

後來“瓊總”的人發現海南島上國民黨軍隊都披麻戴孝,顯示非常悲觀和失落,問過後才知道蔣介石軍隊的副司令李春農被擊斃了。整個鬥門村戰鬥,成爲了“瓊總”在對抗蔣軍中的一次顯著勝利,極大地提升了抗日力量在海南島上的士氣和信心。

參考資料:

來自 朱逸輝主編;海南革命史研究會編. 瓊崖旗幟 紀念馮白駒將軍誕辰一百周年[M]. 2004

0 阅读: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