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王陽明

愛愛曆史 2024-06-29 11:01:22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世稱王陽明,今浙江余姚人,明朝進士,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話說明朝中期,江西行省南部地區長期民生困苦,原本自然環境就不適宜發展農業,且又遭受貪官惡吏的掠奪剝削,以致于盜亂四起,山賊聚結守險,搶劫商賈百姓,規模越鬧越大,南安府屢次破城,南贛汀漳巡撫連換數任均不能平亂,局勢處于失控狀態。

公元1516年,在頗爲賞識王陽明的兵部尚書王瓊的舉薦下,王陽明從南京鴻胪寺卿擢升爲都察院左佥都禦史,巡撫南、贛、汀、漳四地。這意味著四十五歲的文弱書生王陽明開啓了統兵打仗的生涯。

王陽明少年習得軍事韬略,其上任伊始就把精力放在研判敵情上。王陽明很快就得知官府中有人被盜賊收買成爲耳目,隨時將消息暗通匪幫。王陽明采用“守株待兔”之計抓獲了一名老仆役。通過夜審老吏,王陽明還掌握了數十位內奸,包括在官府中職級較高的。

破獲情報網,王陽明沒有立即清除,一是考慮己方准備尚不充分,二是這些內奸還有其它的利用價值。

王陽明的戰前准備除了操練軍隊外,還批准組建了民兵,並就訓練民兵的目標、方法及剿匪的時機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此外,其又強力推行“十家牌法”,即效法先秦大師商鞅發明的“連坐法”,目的就是堅壁清野,把防守做得更加牢固。

王陽明身爲心學大家,在一切准備妥當之後也不忘運用一把。王陽明運用心學理論寫了一封《告土匪書》,利用各種途徑投送到匪徒聚集地,此書促使了上千匪徒投誠,大部分還加入了剿匪的隊伍。

王陽明適時進駐到南昌,在聽取了閩、廣兩省官員關于漳南軍情的彙報後,其決定先易後難,把平亂的首戰放在賊寇力量相對薄弱的漳南地區。期間,王陽明強調最多的就是整備糧饷,官民協調,步調一致,形成合力。

就在土匪內部還在爭吵不休之時,王陽明已經派強將統率官軍、民兵進行偷襲,並且一舉攻克了數個土匪老窩,包括漳州的詹師富與溫火燒、浰頭的池仲容等;龍川的盧珂一部被招安;橫水的謝志山敗逃到桶岡藍天鳳那裏去了。

首戰告捷,王陽明及官民信心更足了。

王陽明在生活中是一個誠實正直的人,但是到了戰場就變得“狡詐”無比。

話說謝志山號稱“征南王”,藍天鳳是其小弟;而匪窩桶岡正如其名,上下只有五條狹窄的通道,是易守難攻之地。

圍住了桶岡,王陽明大張旗鼓地對外宣稱馬上就開始攻山,實則每日都在和弟子們講解心學,似乎把剿匪之事忘記了一樣。

其實,王陽明在下一盤大棋,而且是一盤漂亮的大棋,其在什麽時候、于什麽方向、落什麽子,心裏都是有數的,也就是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再說謝志山、藍天鳳那邊早就做好了嚴防死守的准備,結果數月過去了卻沒有發現官兵的絲毫動靜。謝志山十分緊張,其不分晝夜地在各個據點間來回巡查,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

不得不說,想要猜測到王陽明的心思簡直就是一件備受煎熬的事情。

王陽明“不動心”,迫使謝志山不得不“動心”了。爲了弄清王陽明的意圖,謝志山啓用了安插在王陽明軍中的奸細,一個是校官李正岩,一個是醫官劉福泰。然而,令謝志山沒有想到的是,這倆人早就在王陽明的控制之中。

此時王陽明成竹在胸。李正岩、劉福泰在通匪的證據面前表示願意戴罪立功。于是,王陽明交待倆人如此這般這般。

官軍進攻正式開始了。王陽明的部署是三路佯攻,二路主攻,讓匪徒摸不著頭腦。

謝志山此時非常自負,覺得自己的山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戰鬥持續了半天,山寨果然固若金湯。但是,後院很快就起火了,還有人在不停地大聲喊著:老大死了!謝志山死了!山寨徹底亂啰,小土匪們一聽老大都死了,趕緊逃命去了。原來放火、喊叫這些都是李正岩、劉福泰按王陽明說的去做的。

戰鬥不到一天就結束了,藍天鳳自殺,謝志山被生擒。王陽明經過與謝志山交談後將其正法,並對部屬說,此人不僅十惡不赦,還有智慧,有野心,留著必是大患。

事後,王陽明也很得意,並“教科書”般地笑著對弟子們說:匪首只要有擔憂、害怕和希望,就會“動心”,弱點肯定就會暴露出來,我們就沒有不勝的道理。王陽明接著又總結性地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啊!

王陽明鏟除了爲患數年的盜匪後,旋即晉升爲右副都禦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