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訪談|九地一心共護萬裏黃河安瀾

人民法院報 2024-06-04 16:36:52

九地一心共護萬裏黃河安瀾

——最高人民法院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暨司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九省區高院代表訪談

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陝西渭南舉行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暨司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山東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交流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的經驗,研究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如何更好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會上,沿黃九省區高級人民法院代表暢談經驗做法,並圍繞司法保障生態修複與荒漠化綜合防治、司法助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和高質量發展、環境資源審判“三合一”實質化運行等進行了專題討論。會後,結合發言內容,人民法院報記者對沿黃九省區高級人民法院代表進行了訪談。

跨域協作能動履職:做好黃河保護大文章

訪談對象: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張澤軍

蓋峰:黃河發源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巴彥喀拉山北麓,做好黃河的源頭保護,對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有著特殊的意義,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張澤軍:青海不僅是黃河的源頭,黃河在青海境內幹流長度1694公裏,占黃河總長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達264.3億立方米,占全流域徑流量的49.4%,因此,青海既是黃河源頭區,也是幹流區。青海法院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讓黃河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大要求,充分認識青海在黃河流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不斷強化依法保護“中華水塔”的意識和預防性恢複性司法理念,堅決擔負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的重大政治責任,依法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蓋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強調,要堅持能動履職,找准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平衡點,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是如何做的?

張澤軍:實踐中,一是堅持保護優先和注重修複司法理念。牢牢把握黃河保護法更加注重流域生態保護和修複的特殊性和側重點,確貫徹實施。立足不同環境要素的修複要求,探索多元化生態修複方式,公正高效處理涉流域各類案件。二是構建“案件審理+司法宣傳+生態修複+綜合治理”司法保護體系。如,在麥秀國家森林公園和西甯湟水國家濕地公園設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充分發揮各類基地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複、生態保護公衆參與和法治教育宣傳等功能。

蓋峰:據了解,我們還引入了專家陪審員審案機制?

張澤軍:是的,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三點。我們在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咨詢專家庫的基礎上,選任4名專家庫成員爲人民陪審員,充分發揮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在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中的理論優勢和技術專長,提升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水平。同時,我們還與青海省生態廳、青海省人民檢察院等24部門聯合印發《黃河青海流域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與省發改委、省檢察院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施方案》,不斷完善與相關部門的協作機制,推動司法審判與行政執法有效銜接,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合力。

訪談對象: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馮  軍

蓋峰:張軍院長指出,要通過訴源治理、企業合規等工作,促推落實黃河保護法關于“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要求。馮院長,山西法院是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

馮軍:首先是做實“抓前端、治未病”。2023年,山西法院制發環境資源類司法建議29份,發布環境資源典型案例89件,從源頭上防止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爲的發生。其次是堅持雙贏多贏共贏,依法妥善審理涉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相關案件,推動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再次是秉持恢複性司法理念,用好多元化生態修複方式,確保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實質化。如,山西省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曆時5年持續跟進山西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推動某鋁業公司投入1.3億余元,成功完成1840畝、儲量1300萬立方米赤泥庫的封庫工作,攻克了世界性難題,成爲全國赤泥庫汙染治理和生態恢複的標杆。

蓋峰:2023年的3月28日,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暨沿黃九省區法院黃河流域司法保護工作推進會在山西召開。會上,黃河流域九省區法院通過並簽署《司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西倡議》(以下簡稱《山西倡議》)。《山西倡議》指出,要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山西法院在保護黃河文化方面是如何貫徹《山西倡議》的?

馮軍:我們先後設立雲岡、應縣木塔、平遙古城和五台山文化保護法庭等,建立太行古堡司法保護基地,以法治方式護佑曆史文脈。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文物、文化遺産的司法保護力度,去年以來,審理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犯罪案件524件。陵川縣人民法院審理的焦某某等14人盜竊(文物)、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産典型案例”。

訪談對象: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韓德洋

蓋峰: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強調,“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爲陝西高質量發展的基准線”。據了解,爲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了堅持整體性保護,推進流域司法保護全面覆蓋的工作要求,韓院長,請您談談這方面工作的具體情況。

韓德洋:司法保護全面覆蓋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專門審判機構全流域覆蓋。去年以來,我們共完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78個,挂牌環境資源保護法庭或巡回審判法庭91個。二是司法保護基地全流域覆蓋。我們共設立了神木紅堿淖、靖邊丹霞地質生態等各類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複、補償、教育基地72個。三是跨域協作機制全流域覆蓋。通過積極構建跨域協作機制,我們形成黃河“金三角”“幾字彎”“大支流”協作保護品牌。如,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牽手黃河“幾字彎”城市群陝甘甯蒙晉5省區7個中院完善司法協作機制,破解環資案件執行難題。陝西渭南,山西臨汾、運城,河南三門峽3省4個中院聯合簽訂《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司法合作規劃》,共築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司法屏障。

蓋峰:司法保護全面覆蓋夯實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基礎,但在司法實踐中,唯有能動履職,才能最大程度激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法治效能。

韓德洋:正如你所說。爲此,我們提出了要強化效能最大化,推進流域司法措施全面落實。一是堅持專業化建設,實現流域“三合一”歸口審理。我們印發《陝西法院環資審判機構受案範圍》,全面整合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力量。二是加強執法司法銜接,實現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省高院聯合生態環境廳等16部門印發《陝西省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制定28條措施,持續推動河湖生態環境保護。三是堅持最嚴法治,嚴厲打擊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我們持續深化“行政執法+檢察監督+依法審判”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執法司法協調聯動,切實推動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嚴懲、責任追究和充分修複的現代環境治理司法保障體系。

蓋峰:張軍院長指出,司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責任,是促推良法善治的法治責任,是嚴格公正司法的審判責任。陝西作爲本次會議的東道主,責任重大。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如何發力?

韓德洋:陝西法院將以此次會議爲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和陝西省委關于黃河生態保護工作要求,聚焦“公正與效率”主題,以“如我在訴”的精神審理好每一起環境資源類案件,用心用情守護好綠水青山,努力爲讓黃河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司法力量。

部門聯動多元治理:司法戰鬥在荒漠化防治一線

訪談對象:甯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賀  耀

蓋峰:甯夏回族自治區位于西沙東移的主要通道和前沿地帶,東、西、北三面被毛烏素、騰格裏、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沙地夾擊且缺林少綠、生態脆弱。作爲我國荒漠化和沙化較爲嚴重的省份之一,防沙治沙壓力,請您談談我們是如何面對壓力的?

賀耀:其實甯夏還有一個“身份”:全國唯一的省級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多年來,甯夏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生態林業工程,持之以恒地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甯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與第五次監測結果相比,全區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了15.39萬公頃和12.14萬公頃。

蓋峰:這種成效的取得是來之不易的,相信在防沙治沙工作過程中,甯夏法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賀耀:的確如此。近年來,司法保障生態修複與荒漠化綜合防治工作不斷加強,甯夏法院主動參與維護生態安全,依法能動履行司法職能,助力提升荒漠化綜合防治效能。甯夏法院聚焦黃河、賀蘭山、六盤山、羅山、毛烏素和騰格裏沙漠“一河三山兩漠”,堅持用系統思維統籌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防沙治沙,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近三年來辦理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各類案件6379余件。同時,我們堅持能動履職,不斷創新裁判思路。探索“先修複後追責”的審判模式,鼓勵賠償義務人主動修複受損生態環境,解決生態環境類案件執行難問題;建立執行回訪機制,有效監督督促責任人按修複標准如期履行修複義務。

蓋峰:防沙治沙需要部門聯動,我們法院是如何加強部門合作,強化參與多元治理的?

賀耀: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一方面加強與公安、檢察機關合作,共同簽訂《環境汙染犯罪案件提級偵辦和聯合挂牌督辦的實施意見》;另一方面加強與相關行政部門之間的協作,出台《自然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辦法》《關于建立部門間聯合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工作機制的意見》等;同時,聯合自治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發改委等行政職能部門,凝聚“共管、共治、共享”保護合力,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形成生態保護合力。

訪談對象: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王旭軍

蓋峰:內蒙古是我國沙化土地最爲集中、危害最爲嚴重的省區之一,境內分布有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防沙治沙的擔子很重,在防沙治沙方面我們作了哪些努力?

王旭軍:內蒙古是全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治沙塵暴的主防線,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和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志性戰役有“兩個半”在內蒙古。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主持召開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發出堅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動員令。全區法院堅決扛牢防沙治沙政治責任,深刻認識荒漠化綜合防治與“三北”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不斷加大荒漠化綜合防治司法保障力度。我們召開了全區法院黃河流域司法保護暨防沙治沙司法保障現場推進會,共同討論了《全區法院服務保障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的若幹意見(討論稿)》,確保在全區法院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修複機制,保障荒漠化防治效果。

蓋峰:據了解,黃河流經內蒙古843.5公裏,內蒙古黃河流域區位獨特、面積廣闊、資源能源富集、産業集中。可以說,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對推動內蒙古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對此,我們是如何發力的?

王旭軍:內蒙古黃河流域是我區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重要支撐。爲做好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我們一方面通過樹理念,保障生態修複到位。如,在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各級法院普遍適用恢複性司法措施判決被告人承擔生態環境修複費用或生態功能損失費;在地方政府與賠償義務人進行損害磋商過程中主動介入,對評估鑒定、磋商程序、修複責任、費用承擔等積極與政府機關溝通協調,提供法律意見,確保賠償協議能夠使受損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複。另一方面,我們不斷創新生態修複方式。在全區基層人民法院派出法庭由轄區法院選擇代表當地生態環境特色的法庭加挂森林、草原、沙漠、濕地等“環境資源法庭”28個,同時積極探索營造棲息地、技改抵扣、認購碳彙等多元化生態修複方式,打造立體的“環境康複體系”,形成了17個綠意蓬勃的司法生態修複基地。

蓋峰:爲加強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的保護力度,我們還設立了專門法庭?

王旭軍:你說的應該是烏粱素海。位于黃河“幾字彎”頂部的烏粱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淨化,防淩防汛等重要功能。2023年“6·5”環境日前夕,烏拉特前旗人民法院正式啓用烏粱素海環境資源法庭,管轄和受理烏粱素海沿岸、烏粱素海漁場等各類民商事糾紛案件及涉烏粱素海黃河流域前旗段環境資源案件,法庭的啓動將進一步推動烏粱素海環境資源司法服務和保障不斷深入。

弘揚文化助推發展:全方位守護黃河生態環境

訪談對象: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王  闖

蓋峰: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山東要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王副院長,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來,山東法院爲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闖:一是深化訴源治理,助推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矛盾糾紛化解,依法支持50余個不符合國家公園管控要求的項目退出。二是強化府院聯動,助推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積極參與“退耕還濕、退養還濕、退油還濕”專項行動,妥善化解濕地保護糾紛39起,助力增加濕地面積9900畝,引來數百萬只鳥“打卡”。目前,黃河三角洲已成爲“鳥類國際機場”,鳥的種類增加到373種。三是堅持能動履職,助推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提升。充分利用司法建議、禁止令等司法措施,預防生態破壞行爲發生。

蓋峰: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上,山東法院又進行了哪些有益嘗試呢?

王闖:山東法院堅持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在案件辦理中自覺爲大局服務,助推高質量發展。一是統籌企業破産與環境治理。重視企業破産清算遺留環保問題,處置危險廢物2萬余噸、清理工業垃圾3萬余噸,確保企業環保責任不落空。推進破産重整,助力環保企業破繭重生。二是統籌鄉村振興與灘區遷建。在黃河灘區遷建集中安置區建立法官工作室5處,化解搬遷糾紛202起,保障灘區遷建後續發展。三是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開展“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活動,走訪企業80余家,現場答疑解惑200余起,纾解企業環保與發展難題。設立“助企工作室”,聯合發展改革等部門開展財政涉企資金“綠色門檻”審核,保障了11批次590余家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列入財政優先支持範圍。

訪談對象: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龐景玉

蓋峰:龐副院長您好,河南沿黃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黃河文化的核心區,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龐副院長,河南法院是如何創新機制,推進黃河文化系統保護的?

龐景玉:正如你所說,河南擁有規模最爲宏大的黃河曆史文化遺址群,爲加強黃河文化系統保護、協同保護,我們站位大局,報經最高人民法院和河南省委批准,自2020年起由鄭鐵兩級法院集中管轄黃河流域所有環境資源案件和涉及黃河文化保護案件,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黃河文化保護。2022年,又將集中管轄範圍擴展至全省,構建跨行政區劃的“18+1+1”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確定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18個基層法院集中管轄全省環資案件,制定工作指引、職責清單,實現了黃河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産的全流域保護、跨區域管轄、專業化審判。

蓋峰:文物是文化的載體,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曆史傳承文明。河南法院是如何能動履職做好文物保護的?

龐景玉:我們堅持能動履職,依法懲治各類文物犯罪,高質效做好文物保護的“前半篇文章”。2018年以來,共審結涉及黃河文化遺産保護一審刑事案件940件,戶某某等6人盜掘殷墟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和張某某等2人過失損毀文物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盜掘、銷贓、倒賣、非法修複文物的李某某等21人,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一個月不等,並處罰金30萬元至1萬元,追繳昭君出塞鏡、海獸葡萄鏡等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66件、三級文物592件,實現全鏈條打擊文物犯罪,築牢了文物保護底線。

蓋峰:您剛才提到“前半篇文章”,那“後半篇文章”是什麽?

龐景玉:“後半篇文章”就是追根溯源推動訴源治理。比如,安陽法院聯合殷墟管委會、檢察等部門建立殷墟保護行政與司法聯動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定期發布典型案例,共同推進殷墟保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再如,洛陽法院聯合檢察、文物部門出台《關于文物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在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立“黃河文化司法保護基地”,將巡回審判、法治宣傳和文物保護有機結合,加強黃河文化遺産綜合保護與治理。

優化機制創新嘗試:環資審判“三合一”實質化運行

訪談對象: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席小鴻

蓋峰:甘肅地處三大高原交彙地帶,是黃河、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也是阻止騰格裏、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彙合南侵的重要屏障,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我們了解到,爲積極推進環境資源審判“三合一”實質化運行,甘肅法院在創新優化體制機制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席副院長,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具體的做法。

席小鴻:好的。甘肅法院持續深化“特色審判”機制,進一步優化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模式。針對甘肅礦區人民法院與甘肅省林區中級法院“兩條線管轄”導致的環境資源案件分流、管轄交叉重疊等問題,經研究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去年底我省對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模式進行調整。甘肅省林區中院與轄區5個林區基層法院及其他9個市(州)府所在地基層法院環境資源合議庭全面承擔起全省環境資源案件審理工作。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林區中院及林區基層法院全面實現環境資源審判“三合一”,9個市(州)府所在地基層法院“三合一”審判穩步推進。

蓋峰: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是行動的指南。爲加強制度保障,我們還建立了全省法院統一的環境資源制度規範體系?

席小鴻:正如你所說,要確保環境資源審判“三合一”實質化運行,必須紮實開展一體創治,建立統一的環境資源制度規範體系。甘肅高院先後制定出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實施意見(試行)》《甘肅省環境資源案件受案範圍暫行規定》《關于嚴格落實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林區法院案件專門管轄規定的通知》等11項規範性文件,強化精准對下指導,對標審判管理核心指標,定期開展審判質效會商。

蓋峰:要發揮“三合一”的效能,需要法院不斷延伸環境司法職能,在這方面甘肅法院又是如何做的呢?

席小鴻:我們按照“恢複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目標要求,一是加強生態環境修複和生態功能恢複。近年來,我們在全省設立17個生態司法修複基地,補植複綠面積達1萬余畝。二是強化部門協作。全省各級法院通過召開聯席會、座談會、案件協調會等方式加強與公安、檢察、環境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協調聯動,凝聚生態環境保護合力。三是積極制發司法建議,推動源頭治理。如,子午嶺林區法院針對子午嶺林區非法盜挖柏樹根、龍骨等犯罪活動,向相關行政監管部門制發司法建議,同時跟蹤回訪落實,得到了監管部門的積極響應。

訪談對象: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張  能

蓋峰: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四川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補給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爲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四川法院是如何堅持環境資源審判“三合一”實質化運行的?

張能:首先是優化審判體系,夯實“三合一”運行基礎。我們在優化全省中基層法院環境資源審判“三合一”機構和組織的基礎上,在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分別設立成都環境資源法庭、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法庭,並在部分地方探索跨流域集中管轄。我們還創新打造了“紐扣法庭”工作機制,在基層法庭全面落實“三合一”。

蓋峰:“紐扣法庭”?

張能:對。我們通過結對組合、資源共享、工作協同等方式,像系“紐扣”一樣爲生態環境穿上綠色司法“保護服”,通過發揮好人民法庭作爲最小司法單元格的作用,整合資源力量,推進環境資源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

蓋峰:這個比喻太形象了。

張能:在打造“紐扣法庭”的基礎上,我們做的第二點工作是融合職能職責,提升“三合一”運行質效。印發《關于規範管理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實施辦法(試行)》,劃定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範圍。建立環資審判工作咨詢專家庫,聘請環境資源方面專業人才159名,助力提升“三合一”環資法官事實認定能力。聚焦“三合一”審判實務中共性、交叉問題,制定《關于審理涉耕地保護案件有關問題的解答》《關于常見環境資源犯罪的量刑指引(試行)》,爲依法辦理各類案件提供規範指引。

蓋峰:環境資源案件不能一判了之,張軍院長指出,要注重恢複性司法,堅持治罪與治理並重,促進涉案企業主動采取環保整改、技術改造、制度合規等措施,既實現對犯罪的懲罰和預防,又持續做實對環境的修複。

張能: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三點。我們堅持深化治理效能,不斷擴展環境資源審判“三合一”運行成果。一方面深入探索環資案件涉案企業“三合一”全面合規改革。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涉青川縣某礦業公司等案件中,針對企業違法行爲,制定合規整改方案,開展企業合規建設,推動刑事合規向民事、行政合規延伸,努力實現“三合一”全面合規。另一方面創新開展“三合一”基礎之上的“綠色矯正”。有效發揮“三合一”融合優勢,聯合檢察院、司法局、林草局等單位,把社區矯正人員參加巡河值守、補植複綠等作爲其教育改造考核項目,形成“補植複綠+社區矯正”“低碳行爲令+綠色矯正”等模式,確保法律責任得到有效執行。

訪談者說:

保護好黃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指出:“司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責任,是促推良法善治的法治責任,是嚴格公正司法的審判責任。”因此,人民法院要切實扛起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審判責任,堅持能動履職,堅持協同共治,堅持改革創新,切實以司法之力築牢黃河秀美安瀾的法治堤壩。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蓋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