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菲簽署軍事協議,日本介入南海,對華立場不再掩飾,中方回應

袁周院長 2024-07-12 16:15:26

據環球網報道,綜合外媒報道,日本同菲律賓7月8日在菲首都馬尼拉簽訂《互惠准入協定》。該協定的簽署意味著,日本可大幅增強在菲軍事存在,菲律賓作爲國家實體的屬性減弱,作爲地理區域概念的屬性增強。協定簽署于日本外相、防衛大臣到訪菲律賓期間,菲總統馬科斯同兩人會晤。

其後,日本外相同菲防長在協定上簽字,現場照片顯示,馬科斯在後方居中見證了協定簽署。該協定名義上放寬了日菲軍隊在對方國家行動的限制,而在實質上,由于菲律賓自身軍力匮乏原因,協定在具體執行上具有不平等性。名義上的平等性,無法掩飾實質上的不平等性。菲律賓同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簽訂的類似性質條約,使菲軍事主權發生進一步坍塌。

主權損失對應意味著菲作爲國家實體的屬性減弱,其作爲南海、菲律賓海、西太水域的交彙之地,更多作爲西方各國爭相進行軍事部署的地理概念存在。相關協定簽署後,此前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美菲肩並肩軍演的日本,將可正式參加該軍演。之所以如此,在于相關軍演主要在菲領土上進行,美軍在菲有著特權。

當下日本通過相關協定,同樣有了將軍事力量在菲律賓土地上進行調動的特權。目前來看,美國出于進行地緣布局的需求,以菲律賓國內的親美勢力作爲工具,推動菲律賓向美國各盟國敞開軍事國門。以菲主權的一再損失爲成本,推動構建西方各國在菲進行軍事部署用以對抗中國的局面。日菲互惠准入協定的簽署,對于進行軍事擴張的日本,實力不足應對中國致力于拉攏更多域外勢力協同應對的美國,執行美國部署的菲親美勢力而言,均是利好。

只是對菲律賓這一國家概念來說,它意味著菲國家實體存在的萎縮。二戰結束後菲律賓在內系列後來性國家概念的形成,有三重助推。一,英國、法國爲代表的傳統殖民體系,在英法于二戰中遭遇重創後,無力維持。

其崩解並被新的政治形式取而代之,是當時趨勢。二,對全球版圖重構、瓜分上,美國、蘇聯的協同推動。三,抗美援朝戰爭之後,中國出于反制西方強權的需求,對各新生國家的戰略扶持,及與之並生的賦權、賦能。上世紀80年代美軍一度撤出菲律賓,背後便有中國對菲本土勢力的支持,對菲自主意識的助力。而從美軍變換名目重返菲律賓,到在菲軍事基地擴增爲9個,再到當下日本同樣加入侵蝕菲主權行列。菲國內部分人員,以出讓菲律賓主權爲自身牟利。而在宏觀層面而言,路是菲方自己選的,後果也由菲方自身承受。

以引入外部軍力爲榮爲傲的菲馬科斯政府,在實施對菲國家概念的去中心化,在使菲話語權愈發邊緣化。對于日菲互惠准入協定簽署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7月8日提及了日菲間的過往。指出二戰期間日本曾對菲侵略並實施殖民統治,犯有嚴重曆史罪責。中方這一點明,切中了菲部分人士所作所爲的症結。

忘記曆史,即是背叛。菲方重新引入日本軍力,顯然是已忘了引狼入室四字如何寫。日菲相關協定的簽署,使南海東海地緣紛爭的聯動性增大。菲方在國格上一再自我降級,在菲律賓群島這一地理區域,中國在軍事、政治、輿論的多方面,可以有所作爲。

1 阅读:97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