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了!市場又冷下來了

大胡子說樓市 2023-10-14 10:56:03

這兩天,市場突然又冷下來了。

不管是成交量,還是評論區反饋,都能感受到這股下滑。

冷得我有些猝不及防,都想問問大家,這是上7天班,上疲了嗎?

不過看看市場,也能理解,最近的好消息確實不多。

國慶節,沒有迎來期待中的大複蘇。

整個市場,從矮子裏拔高子,才能找到幾個成交回暖的城市。

看完只想說:

快啊,藥不能停!

要抓緊,再來一波刺激了!

不過,救市救到現在,相比10月能出什麽政策,我更關注的是:

到底什麽政策,才能激活市場?樓市,到底還有沒有機會迎來回暖大漲?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從新的角度聊聊這個問題,或許能給大家新的啓發。

現在,樓市的問題到底是什麽?

有人說是信仰破裂、有人說是需求銳減、有人說僅僅只是局勢行情變化。

想要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必須要明白,房子,過去到底是如何成爲全民信仰的?

這個問題,想起來千頭萬緒,但是細細思索,你會驚訝的發現:

房子,串起了我國過去高速發展的上上下下,成爲信仰是意料之中。

首先,房子解決了發展最根本的問題——錢,也就是稅收。

這點大家應該很熟悉,就是我們常說的土地財政。

老百姓通過買房,用未來30年的收入押注房子所在的土地,城市拿到土地錢作爲城市發展資金。

城市發展好——土地價格上漲——房價上漲——老百姓收到資産增值的回報。

這種雙贏的循環,在過去30年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城鎮化迅速帶動工業化,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再加上我國加入wto,參與世界分工,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民收入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這是房價,成爲全民信仰的根基。

但房子成爲信仰,不僅只因爲這一點。

其二,戶籍制度。

人口湧入城市,還不足以創造大批量的購房剛需。

真正讓樓市有數不清的剛需的,是戶籍制度,更簡單的說就是:

將房子、戶口、教育、醫療等社會資源捆綁起來。

來了只是打工人,想要成爲新城市人,享受城市的教育資源,不讓孩子成爲留守兒童,必須要獲得戶口。

而怎麽樣才能獲得戶口呢?

那就是買房,或者找本地人結婚。

當然,現在戶籍制度已經慢慢放開,只要你有好的學曆,北京、上海你都可以落戶。

但是,但是,孩子想要享受好的教育,你會發現,還得買房。

中國老百姓愛買房,不僅是傳統觀念影響的結果,更是一種實用主義。

當然,助推樓市成爲全民信仰的第三大原因,更是一種實用主義,那就是:

丈母娘經濟,結婚必須要買房。

這招殺傷力是巨大的,在過去,結婚是人生的剛需,而買房就是結婚的剛需。

沒有房子,就沒有資格結婚。

雖然說起來有些誇張,但是在婚戀市場,這反映了80%的事實。

到現在,年輕的男男女女談婚論嫁,還是逃不開討論房子。

工作的地方房子買不起,那就是買老家縣裏的房子,老家縣裏的房子瞧不上,那就是考慮市裏或者省會城市的房子。

國慶我回家參加了不少婚禮,基本還是這個情況。

可以說,過去正是這3股力量,讓整個社會上上下下都卷到了買房之中。

買房既是地方發展的剛需,又是個人享受城市資源的剛需,更是結婚成交立業的剛需。

全民開始買房,房價還能漲,又具備了金融屬性,大家再次蜂擁去買房。

房子,就是這樣上上下下串聯了各方面的購買力,這才是樓市成爲全民信仰的根本原因。

所以,你說今年,樓市會徹底完蛋嗎?

很多人參考日本、參考美國,但是我們會發現,中國樓市走的也是極具特色的一條路,有地方的助推,有人民需求的向往,還有丈母娘經濟的妖魔。

我國跟西方國家看似走得相同的道路,但細看之下又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國家的經驗,我們需要參考,但是我們也要關注,我們國家特殊的地方。

我們的人口總量更大,地區之間的差異更大,城市化發展速度的時間比較短,同樣一條路上踏出的腳步都會不同的印記,更不要說不同國情和社會文化的國家。

現在,樓市之所以如此冷淡,很大原因是關于樓市的信仰沒有那麽強烈了。

問題到底在哪裏?

看看這幾大支撐力量有何變化,就能找到一二原因。

我明顯觀察到了兩大變化:

1、樓市需求變少了。

城鎮化進入中後期,人口總量也開始進入負增長,換句話說,沒有過去那麽多的剛需會進入樓市了。

2、房價上漲的慣性中斷了,剛需的迫切性沒有那麽強了。

比如丈母娘,比如新剛需們,開始鼓吹不婚不育三不買。

這兩點確實會沖擊到樓市,但是你要說,這兩點將在今年徹底沖垮樓市,我也不認可。

首先,城鎮化還有空間。

城鎮化進入中後期,不是意味著人口就不流動了。

特別是我國地域如此廣袤,地區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未來大概率還有1.4億人口要進城,城市和城市之間也有不小的人口流動空間。

樓市不可能像過去遍地都漲,但是核心一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長,在未來5-10年必定還是強勁的。

其次,大城市房子捆綁教育,教育資源的緊張性也沒變。

今年國慶節,我回了趟老家。

有個直觀的感受是,老家村裏的孩子,真的不如深圳小區樓下的孩子多。

全國範圍內的需求減少,而優質城市的需求緊張,從來不是一個概念。

並且,雖然新生人口減少了,但是核心城市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緊張。

就拿深圳來說,雖然現在幼兒園教育不緊張了,但是從人口生育高峰來看,初中教育緊張局面還將持續11年。

再加上這兩年的分流政策,只有50%的學生能順利就讀普高,50%的學生只能去讀技校。

房子,捆綁的教育資源,捆綁的升學率,依舊是新城市人的一道坎。

沒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說不卷,但是真正有孩子了,誰又敢說,不爲孩子的未來考慮呢?

所以,最後很可能是該卷房子,還得卷。

這是我認爲,中國樓市還有上漲基因的原因。

我承認,這股需求確實沒有過去劇烈了,但是也遠沒到徹底死掉的程度。

只是,現在棘手的問題是,樓市上漲的慣性被暫時打斷了。

金融屬性衰減,讓大家現在多少有些猶豫。

但是,恢複對樓市的信仰很難嗎?

我認爲也不見得。

曆史已經說明,上漲是最好的去庫存手段。

眼下,雖然大家不看好全國樓市,但是對一線城市和幾個核心城市,房價還是有共識的。

如果能通過政策,刺激起這部分樓市火熱,甚至是上漲,信仰還是有很大概率恢複的。

這部分,政策已經在做了,效果應該很快就來了。

比如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最新消息已經入庫162個城中村,並且文件明確,這次的城中村改造將采取“淨地出讓”,政府收地,再招挂牌給房企。

這意味著,這次的城中村改造速度會大大加快,更多的錢、刺激和空間,更多的給到超大特大城市。

大家還沒明白其中的深意嗎?

普通人,比起悲觀,更需要明白的是:

只要你身處這片土地,你就得遵守這裏的遊戲規則。

與其被動,不如主動出擊。

越早明白,掌握的越好,越能過得如魚得水。

所以我真的建議,大家現在要認真審視自己的資産,是不是處于有機會承接更多刺激的地方?是不是大家還有購買共識的城市?是不是還有上漲機會的城市?

如果都不是,要速度抛掉了,不能上漲的資産其實就是負債。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