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扇15問世後,國産發動機取得重大突破,但我們仍落後美國30年?

宇宙天文館 2024-07-11 23:51:22

渦輪發動機被譽爲大型飛機的心髒,由于要求甚高,放眼世界也只有少數國家才有研發它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自研的發動機取得了重大進步,特別是渦扇15的誕生更是堪稱國人驕傲。

可是還沒等大家彈冠相慶的時候,卻有人告知,我們仍然落後美國30年。

這30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們又該如何彌補呢?

我國的航空工業建設

我國的工業起步較晚,航空工業更是在“一五計劃”的時候,才由蘇聯專家幫著搭建了工廠。

可是好景不長,雙方的合作剛步入正軌,赫魯曉夫就撤走了蘇聯專家,把爛攤子都丟給了中國,而中國也只能從蘇聯人丟下的半成品裏摸索。

我們國家原本打算從蘇聯引入生産線,直接組裝伊爾-28輕型轟炸機,這樣不僅能夠盡可能的節約時間,同時也能快速的建立起一支強大的空軍轟炸機部隊。

然而蘇聯人的做法再一次告訴了我們,求人不如求自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的手裏有。

面對著做了一半的爛攤子,中國科研人員沒有放棄,他們一邊拆解完整的伊爾-28,從拆解的順序中重構飛機圖紙;一邊琢磨著如何以中國現有的技術來實施改進。

經過7年漫長的仿制,直到1966年下半年我國才實現了伊爾-28中國版的轟-5的首飛表演。

這個時候我國已經被蘇聯遠遠地甩在了身後,至于比蘇聯還要先進的美國,那更是難以望其項背。

由于伊爾-28是蘇聯曆史上第一款由活塞式發動機向渦輪發動機轉型的輕型戰鬥機,它的存在相當于蘇聯在渦輪發動機之路的序言,對中蘇兩國在後續的研發工作中至關重要。

但由于我國整體科研體系的落後,蘇聯退出後,我國根本無法從蘇聯當時留下的伊爾-28和圖-16的拆解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所以兜兜轉轉30年,也只是翻來覆去對這兩種飛機進行仿制和階段性改進。

(圖-16轟炸機)

1991年,蘇聯解體,我國終于迎來了航空工業發展的黎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爲了謀求生存,主動願意和我國搞合作,其中就包括航空航天工程。

我國也是從這個時候,才解決了當年停留在轟-5發動機噴-5,以及後續仿造圖-16出來的轟6發動機噴-8中的疑惑。

這些問題一旦走通,我國的航空渦輪發動機的建設就要發力了,但當時的西方國家根本不看好我國,他們從我國使用了數十年的轟-6以及下馬的大飛機研究中,給中國下了帶有戲谑的定義。

當美國的飛機踩著滑板鞋的時候,中國的飛機還在挑著擔子跑,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産物。

面對這些冷嘲熱諷,我們國家並沒有給予回應,畢竟嘴頭上的功夫,不如手頭上的功夫來的實在。

當我國新一代發動機噴-15最終在航空博覽會上亮相的時候,西方媒體立刻炸了窩。他們環繞這種新型發動機,一刻不停地用手中的相機拍照。

但他們也不知從哪裏搞來了這款發動機的詳細參數資料,對著媒體就拿美國做了比較。

他們聲稱這不過是美國30年前的水平,頂多也只能對標美國F119渦輪發動機。那麽F119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水平,而這30年的差距又有多大呢?

美國的航空工業建設

美國是世界上航空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它在這塊領域的起步較早,始終是其他國家參考的對象。

當蘇聯的伊爾-28剛剛組裝部隊的時候,美國類似型號發動機的輕型轟炸機就已經退役了。

(美國第一代噴氣式轟炸機B47)

由于工業科技體系的先進,以及寬厚的人才引進政策,使得全世界的人才都奔著美國跑。

這些人在美國的科研院校中接觸到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理工類知識,絕大多數人都留在了美國,爲美國的科技做出了貢獻。

很多人從愛國主義角度來抨擊這些人的行爲,不過平心而論,除卻物質利益的吸引,這些人在美國能學到領先他國數十年的科研知識。

正有那句話:摘下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又因才有果。

美國的航空工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一方面它擁有全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另一方面它還擁有一整套與之相關的工業體系和人才培養基地。

要知道,工業科技的發展有兩塊最重要,一個是實踐,一個是實驗。

在二戰之前,美國就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飛行員,其飛行俱樂部的數量竟有數千家之多。

這些飛行俱樂部就跟我國現如今的駕校一樣,不僅培養了大量的民用飛行員,也培養了大量的軍用飛行員。

這些人在飛行和交流過程中,不斷地推高這個行業的進步,使得美國整個社會對航空都有比較高的認識。

這些人未必都要從事航空工業的研發,但是他們帶著這種高認知應用在工業的其他領域上,從側面也在助力航空航天事業的進步。

畢竟航空航天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頂端科技,如果想要利于不敗之地,那就要不停的在實踐中來驗證理論,同時改進方案,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撐,更需要整個工業體系做後盾,否則光實驗的材料都不齊全。

蘇聯人當年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爲了跟美國競賽,全然不顧自身工業總體落後的事實,非要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爲主的重工業。

這種做法,看似短期內跟美國的發展不相上下,但是輕工業和農業發展的一塌糊塗,最終還是崩潰了。

美國的F119渦輪發動機剛剛亮相的時候也正值蘇聯解體的時候,因此它的出現不僅展現的是性能,更是一種勝利者對失敗者的秀肌肉。

如今30年過去了,新的發動機不斷地出現在美國對外的新聞發布會上,那麽這款F119渦輪發動機是否已經落伍了呢?

差距沒有想象的大

在軍事領域,人們常常拿武器的性能來劃分代差。光戰鬥機這一塊,就已經達到了第五代。

從最初的螺旋槳活塞式飛機到如今的全天候噴氣式隱身戰機,無一不在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然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飛機的“心髒”部分才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突破的,任何一種武器的更新或者速度的提升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麽。

我們不必爲美國人的優越感所自卑,因爲我國本來就起步較晚,又走了幾十年的彎路,國內底子的落後確實一時半會很難解決。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30年的差距聽起來確實時間很長。但是要知道如果按照性能以“代”進行劃分,那麽我國和美國的差距就大大縮短了。

F119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渦輪發動機,長期以來被安裝在美國各種性能先進的戰機上。

表面上看這些戰機長相各異,應用的領域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顆同樣的“心髒”。

經過30年的發展,美國早已從F119和其外設的搭配中找到了最均衡的比例,所以這款性能優異,技術成熟的發動機至今仍然活躍在各款飛機之中。

但是美國也沒有停步,他們一直在往前發展,不過這種發展向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可能會走背路。

有些新研發出來的發動機可能在某一領域突出,但是真等應用到飛機上之後,就會出現心髒和體型不對等的境遇。

因爲發動機的研發難度要遠超其他領域,所以美國建立的一套比較方案,會不停的拿現有的外設以排列組合的方式往“心髒”上套,然後再拿出去做飛行試驗。

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但卻是非常瑣碎的的流程,它不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更有可能徹底失敗。

正因爲難度較大,所以科學家們的探索精神才會被社會的各個階層所尊崇。

我國的噴15既然已經達到了F119的水平,也就意味著它能夠被安裝到更加先進的戰機中去發揮作用,這樣兩國飛機性能的差距就不到30年了。

當美國新一代成熟的發動機還在路上的時候,我們國家也在一刻不停的進行研究。

成功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能夠對未來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

我國之前走過不少的彎路,但是這種彎路也是一種知恥而後勇的經驗,它會不斷地鞭策著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和決策者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發生的困難和問題,以一種更加成熟的心態謀求新的發展。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