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詩人杜甫寫詩有沒有稿費?他的生活是不是大魚大肉?

李蘇章 2024-05-13 16:59:07

唐朝的杜甫寫詩有沒有稿費?

答案是沒有。

因爲唐朝沒有報紙雜志,自然就沒有稿費。

既然沒有報刊,這些詩人寫了詩,發表在哪裏呢?

有三條途徑:

第一條途徑是給領導看,給有錢有勢的人看。

現在的行情是領導說你好,你就好。

唐朝也是。

杜甫也好,李白也好,寫好了一首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送給領導,希望他說好。

如果領導說好,詩人們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三天三夜。

杜甫的很多詩,領導看了之後,還是會說一聲好,但僅限一聲好,其它就沒了,尤其是沒錢。

第二個途徑就是送給親戚朋友看。

杜甫一生非常窮,天天爲吃飽飯而努力,自然他的朋友圈也是窮人。

這些窮人看了老杜同學寫的詩後,也會說一聲好,但其它同樣沒有。

第三個目標就是把詩刻在名山的大石頭上,讓遊客看到,記住他。

這是唐朝詩人發表的主要途徑,但稿費是沒有的。

如果杜甫成爲一個勤奮的勞動人民,種田種菜,估計生活還是沒有問題。

可惜他不勞作,只寫詩。

在唐朝寫詩沒出路,猶如當今寫詩同樣沒有出路。

在草根詩人中,余秀華算是活成了人樣,但百分之九十九的詩人都活得不成人樣。

我認識一個詩人,差不多寫了一輩子詩,也發表了幾首,但他也像杜甫一樣不事勞作,結果貧困潦倒一輩子。

說實話,杜甫的詩真算詩,而這位老兄的詩完全是雲裏霧裏,不知所雲。

我始終認爲詩的靈魂就是共鳴,就是說你寫的詩要讓別人讀了之後,在心中産生強烈的共鳴。

余秀華之所以成功,就是讓讀者心中一動,比如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這個睡字就會讓許多男人"嘿嘿"地笑,産生很多好的或者不好的聯想。

大家都在偷笑,自然不會放過余秀華。

杜甫比余秀華厲害多了,在世的時候,他就非常的有名,但就沒有錢,因爲寫詩不掙錢。

他來錢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幫人幹活。

在安史之亂初期,他在肅宗朝庭擔任過左拾遺和華州司功參軍,但時間都不長,所得的工資有限,只能短暫地養活家人,大部分時間一家人只能餓肚子,饑一頓,飽一頓。

二是向領導要錢。

杜甫一生,尤其是晩年,基本靠地方要員資助而活。

比如在成都,他就向地方官員蕭實要桃秧,向何邕要桤木,向韋班要松苗,向徐卿要果苗。

建草房沒材料,沒吃飯的家夥,他馬上找到綿竹縣令韋續,希望給他竹子、瓷碗。

當然,不是白給,他會寫詩相送。

比如他就給韋續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寫道,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基本上所求的每一位官員,杜先生都會寫詩相送。

但是官員給的錢總是很少,讓他的生活始終處于困頓狀態。

三是親戚朋友的資助。

他的好朋友李白家中富裕,有錢,倆人成了好朋友後,可以吃肉喝酒,但還是有限。

當然,吃到酒肉的杜先生還是感激涕零,現在留傳的詩有十多首就在感謝李先生,而李呢?僅僅回贈了二首。

天天吃李的,人家自然不會放在心上,況且交往時間不長,不在一起了,自然就沒得飯吃了。

最後杜先生的收入來源就靠親人的救濟了。

他寫了很多感謝親人的詩,比如"鄰居與園蔬"詩。

盡管杜先生非常努力了,但還是不掙錢。

主要原因是別人的資助有限,而當時的詩歌不值錢,杜先生寫再多的詩,還是掙不到吃飯的錢。

所以住的房間只能是一間草屋。

結果大風一刮,把草屋也刮飛了,小孩子見到後,毫不客氣把它撿回家,而杜先生只能站在對面怒吼。

杜甫的一生,從物質方面來說,是貧困潦倒,饑寒交迫的一生。

自己窮不說,還讓家人跟著一起受累,或許算是詩人的宿命吧!

我希望現在的詩人不是。

(李蘇章原創,抄襲必究)

0 阅读:4

李蘇章

簡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以寫作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