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時期,留守紅軍的軍費是如何解決的?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曆史小松 2024-05-27 07:24:28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失敗後,爲保存革命火種,中革軍委決議中央紅軍主力于10月,向西實施戰略大轉移。

不過,並非所有的紅軍都撤離了中央蘇區根據地,而是留守了部分紅軍,堅持在南方地區的抗敵鬥爭,擴大革命根據地。

那麽,這些留守蘇區的紅軍,在主力撤出後,各種錢糧、武器等資源是捉襟見肘,那留守紅軍的軍費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今天就給大家聊聊,關于留守紅軍的軍費是怎麽來的!

當時,中央蘇區的留守紅軍,直接作戰武裝力量大概在1.6萬人(還有3萬左右的傷病員和地方遊擊武裝),而項英、陳毅元帥等人,便同留守紅軍在蘇區堅持對敵鬥爭。

那麽,就單說這近5萬兵員的吃、穿和武器彈藥、醫療物資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是,蘇區的國家銀行是和中央紅軍主力進行長征,而且長期經營鎢砂的中華鎢礦公司也被迫關閉,一部分員工參與長征,另一部分員工留守南方作戰(紅軍長征後,鎢礦被粵系軍閥陳濟棠控制),紅軍唯二的大宗軍費收入渠道中斷。

此時,對于項英和陳毅而言,留守紅軍首要面臨的反而不是敵人,而是來自經濟上的軍事危機。

當時,國民黨軍集結20萬重兵攻擊中央蘇區各根據地,並在加緊修築封鎖工事,扶持和組織地主武裝,在革命根據地周邊地區,實行白色恐怖統治。

國民黨當局,爲了隔斷百姓同紅軍的關系,其在紅軍地區實行口糧配給制,嚴禁老百姓上山給紅軍送物資,否則實行連坐法(發現紅軍知情不報,便會連坐處罰所有人),並想以此餓死、困死留守紅軍。

在吃方面,進入深山進行遊擊作戰的紅軍,絕大多數只能依靠大自然的饋贈,比如野味瓜果之類,有時候可以捉到的山禽,比如田鼠、野雞之類,才能讓戰士們嘗一些葷腥。

但是,在冬天的時候,大雪封山,各類野菜和野果很難找到,山禽那更是難以尋覓蹤迹,紅軍就只能吃著枯樹葉或者啃樹皮,解決溫飽。

當時,陳毅率領紅軍在梅嶺打遊擊時,卻突然被國民黨軍重兵圍困,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陳毅和紅軍將士們在梅嶺餓了五天五夜後,最終慘烈突圍。

雖然說,留守紅軍餓肚子是經常的事,但是因爲食鹽的缺乏,導致不少紅軍將士患了夜盲症,嚴重影響和敵軍作戰。

所以,贛南地區的友鄰紅軍隊伍,便冒著被敵軍包圍的風險,將食鹽裹入棉襖送到山上,其他留守紅軍才得以緩解食鹽危機。

一般來說,留守南方八省的中央紅軍,在國民黨軍的分割攻擊下,很難集中作戰,各留守紅軍部隊之間的通訊也是幾乎中斷,便只能是各自爲戰,抗擊敵軍。

同時,在國民黨地方基層控制力弱的地區,留守紅軍便可以去老百姓家裏,購買一批糧食等生活物資。

關于購買糧食的經費,有很多種說法:一方面是和國民黨軍中作戰繳獲而來,以及沒收一些惡霸地主的不法收入(打土豪,分田地,以此獲得基層老百姓的支持)。

然後,還有其他靠海路留守紅軍地區,依靠相關貿易獲得活動經費,以及還有海內外愛國人士和華僑同胞,秘密對留守紅軍的捐款捐物等。

這些便構成了留守蘇區,中央紅軍的主要軍費來源,也是發展和擴大南方革命根據地的根本。

關于武器彈藥和醫療物資方面,一般就是在和國民黨軍的交戰中進行繳獲,畢竟國府當局“運輸大隊長”的稱號也不是空穴來風。

但是,繳獲的武器彈藥和醫療物資占比不是太高。所以,當時留守紅軍的武器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差,能有一把漢陽造都算是不錯。

當時,留守紅軍吸收的新兵,甚至還拿著土火铳,還有大刀、長矛和紅纓槍之類,就這樣和“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展開數年的遊擊戰爭。

在醫療物資方面,雖然有繳獲,但是數量很少,而且因爲倉儲條件不足,導致部分藥物失效。尤其是治療槍傷的西藥更是急缺,有些負傷的戰士,因爲沒有好的醫療物資和手術條件,最終犧牲令人痛心。

這裏給大家講一個粟裕大將的故事,當年他也是留守中央蘇區的紅軍指揮員。

1935年7月,粟裕在指揮留守紅軍,轉戰到皖贛邊境的鮑家村時,遭遇敵軍的前後夾擊,紅軍突遭襲擊損失慘重。

在戰鬥指揮中,粟裕將軍身先士卒,卻被敵軍擊中右臂,危急之時根本沒有條件進行手術處理,便只能用毛巾將傷口綁住止血。

因爲失血過重,粟裕在指揮中臉色慘白,他卻依然強撐著帶領部隊撤離,一路狂撤近六十裏,甚至顧不得取出右臂的殘留彈頭,最終將部隊全部安全撤到皖贛蘇區。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這顆當年射進粟裕將軍右臂裏的子彈,才終于通過手術取出來,而那顆彈頭已經生鏽了。

此前,粟裕大將,就是因爲這顆在右臂裏的子彈頭,一遇到陰雨天,就陣陣發痛。

可想而知,當年留守紅軍處境是何其艱難!

就這樣,留在南方八省的中央紅軍,靠著自給自足,逐漸形成15個獨立作戰的紅軍和遊擊隊,擴大和鞏固了革命根據地。

當初,留守中央蘇區的紅軍,就這樣一直鬥爭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南方八省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爲新四軍時,兵員數量也才1萬人(下轄4個作戰支隊)。

此時,這支曾經的留守紅軍,終于有了直接的軍費來源(因爲第二次國共合作,南方八省紅軍和遊擊隊受國府改編爲“新四軍” ,軍費直接由國府撥款)。

根據相關曆史資料記載:國府從1938年1月起,每個月劃撥給4個支隊6萬元(每個支隊各1.5萬元),新四軍軍部指揮和武裝力量,每個月的軍費爲6000元,並提供“一定的”武器彈藥、糧食和醫療等戰備物資。

從1937年到1941年,新四軍的累計撥款軍費爲1718877元,這筆費用便成爲了新四軍軍費的主要來源,再加上其他愛國人士、華僑的捐贈物資等,新四軍的規模逐漸擴大發展,成爲敵後戰場的一支戰鬥勁旅。

此刻,讓我們向這些爲建立新中國抛頭顱、灑熱血的紅軍將士致敬!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