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9首遺憾古詩詞,寫盡人生滄桑巨變

荔枝姑娘詩詞賦 2024-06-21 09:59:59

每個人的人生總會有對過去深深的懷念與無法挽回的遺憾。

在飽含情感萬種的古人筆下更寄予著更加強烈的感情色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以烏衣巷的變遷映射世事滄桑,曾經繁華一時的王謝大族已成過往,只留下夕陽下的空巷和尋常百姓人家,充滿了曆史的遺憾與無奈。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壯麗卻又蒼涼的秋景,抒發了自己一生漂泊、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

每個人的經曆不盡相同,但是每個遺憾大概是大同小異。

【01】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當國仇家恨交織在一起,可謂恨海難填,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無奈。

在汴京的月夜之下,南唐後主李煜問出了一個千古之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他是在問自然,還是問自己對于過往的人生是否有悔恨。

他似乎在尋找一個答案,一個能解答他心中無盡困惑的答案。

昨夜的小樓,又迎來了東風的輕撫,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故國,那個曾經帶給他無盡歡笑和痛苦的地方。

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無法抑制心中的悲傷,因爲他知道,那些美好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

回憶起雕欄玉砌的宮殿,那應該是依然存在,只是曾經的繁華和豔麗已經消失,只留下歲月的痕迹。他感歎時光的無情,也感歎人生的無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他的自問自答,也是他對人生的無奈和悲涼。

他的愁緒如同春天的江水,滾滾東流,永無止盡。

李煜的人生充滿了起伏和轉折。他曾經擁有過一切,又失去了一切。他的國破家亡,他的流離失所,都成爲他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痕。

本是癡情人,錯投帝王家,他的人生充滿了遺憾和無奈,國破家亡的痛苦恰好也成就了他千古一帝的詞人,他的詩詞卻成爲了永恒的經典。

他用生命和才華譜寫了人生後半場一曲曲血與淚的樂章,讓後人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雲幻變。

【02】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宋·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

不惑之年的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甯靜的深夜,獨自靜坐在小巧雅致的樓閣中,凝望著那三更時分漁歌悠揚的湖面。

陳與義不禁回溯起昔日于洛水之畔的暢遊時光,那時是徽宗政和年間,當時天下太平無事,可以有遊賞之樂,那是一個充盈著豪情壯志與英氣勃發的時代。

午橋之上,皎潔月光如潺潺流水,悄然灑落在長溝之中,無聲地流淌。那時的我們,風華正茂,意氣飛揚,坐立橋頭,把酒言詩,談笑風生。

其後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備嘗艱苦,而南宋朝廷在南遷之後,僅能自立,那些日子宛如永恒的夢境,如今回首,二十載光陰已匆匆而過,恍若一夢初醒。

詞人深感,盡管身軀猶存,但曾經那份激昂的豪情與銳利的英氣卻已消逝無蹤。

人生猶如一場大夢,歲月無情地流轉。閑適間登上小閣,仰望那新晴如洗的夜空,古今多少事,都在這漁舟唱晚中歸于無形。

陳與義的一生亦如同這漁歌唱晚般,曆經了人生的跌宕起伏與變遷。

他曾于洛水之濱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英雄豪傑共度美好時光,那些美好的記憶已然化作遙遠的過往雲煙。

古今多少事,盡在漁唱中化爲無形,這不僅是一份對往事的悲歡離合的感慨,更是對人生無常、世事變遷的深度洞察。

【03】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唐·白居易《夜雨》

夜色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在微弱的燈光下,我獨自一人,面對著空蕩蕩的堂屋,細聽風雨蒼蒼

我想起那遙遠的地方,住著我心念的人。那份深深的情感,如同無法解開的腸結,無時無刻不在我心頭萦繞。

我無法抵達那遙遠的鄉,只能每日望眼欲穿。我無法解開那深深的腸結,只能夜夜思量。

我曾試圖忘卻那份情感,但那前心的記憶卻始終難以抹去。我想學習那頭陀的法門,以求內心的平靜,但那份情感卻始終在我心中占據一席之地。

自小與鄰女湘靈相識,兩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心靈相通。然而,由于社會的種種束縛和白居易母親的強烈反對,他們無法在一起。

每當白居易想起湘靈,他的內心都會感受到難以言喻的痛苦和遺憾。這段往事仿佛成爲了他靈魂深處的一個傷口,每當想起都會隱隱作痛。

得不到的戀人,回不了的過去,對于湘靈這位青梅竹馬的初戀,每天都思念不已。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一段胎死腹中的愛情,白居易深深的知道,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04】

江漢曾爲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鬓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唐·韋應物《梁州故人》

在江漢之間,我曾是客,與你相逢,醉意盈盈。那些日子,我們歡飲達旦,經常歡聚痛飲,扶醉而歸。

浮雲悠悠,時光荏苒,一別之後,十年間,人生如流水般匆匆,曾經的歡聲笑語仿佛還回響在耳邊,而今鬓發已斑白,蕭疏可見。看著鏡中的自己,不禁感慨萬千。

爲何我沒有選擇歸去?或許是因爲那淮上的秋山,它以其靜谧和美麗吸引著我,讓我流連忘返。

“他鄉遇故知”原本是件很開心的事情,韋應物與故人相逢,卻是愁腸百結,勾起了無限的往事。想當年兩人情深意重,經常把酒而歡,如今再見相見已經是兩鬓蕭疏。

蹉跎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筆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往日的歡快,現時的悲歎皆是一時的風景,怎不讓人感觸良多。

一如黃庭堅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他也在深深的懷念南方海濱的故友。

【05】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鬓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宋· 陸遊《訴衷情》

曾經,他懷揣著壯志,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覓得封侯之位。他單槍匹馬,戍守在梁州,心懷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理想的追求。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陸遊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波折。他經曆了南宋與金朝的戰爭,目睹了家國的淪陷和民族的苦難。

他曾胸懷壯志,夢想揮劍決浮雲,爲國家盡忠。但現實卻如同一場關河夢斷的噩夢,讓他無處尋覓那昔日的榮光。

如今他的貂裘早已塵封,黯淡無光。胡人未滅,鬓發卻已如秋霜般斑白。他的淚水空流,心中的痛苦與無奈難以言表。

陸遊48歲,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振南鄭(今陝西漢中)軍中任職,度過了最難忘的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

此詞描寫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一位愛國志士的坎坷經曆和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

一腔熱血的陸遊,似乎一生都在一廂情願的悲歎,對那漢權統治者總是恨鐵不成綱,縱有你有萬種報國之心,都顯得蒼白無力,這是一種遺憾,到他生死盡頭都無法彌補的缺憾。

【06】

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裏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唐·韋莊《憶昔》

“子夜歌”是樂府古調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語意雙關。“銀燭樹前”則暗示貴族生活的豪華奢侈。

“銀燭樹前”則暗示貴族生活的豪華奢侈。

“露桃花裏”象征紅袖青螺;“不知秋”又用雙關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將臨的深意。

“無忌”“莫愁”,均取雙關。“俱是夢”的“夢”字,绾上三聯,既慨歎往昔繁華,如夢如煙;又有雙關“醉生夢死”之意。

“夕陽唯見水東流”,“夕陽”象征唐末國運已如日薄西山,“水東流”象征唐王朝崩潰的大勢如碧水東去,頹波難挽;

從詩的色彩看,則見殘陽慘淡,照著滔滔逝水,暮色蒼茫中,萬物蕭瑟。

有此一結句,無限怆懷,頓生紙墨。有此一結句,就使詩情更爲飽滿、淒怆。水流無已,此恨綿綿,都包含在這七個字中,這正是全詩結穴之處。

在他的筆下,五陵遊、子夜歌、銀燭樹、露桃花、西園公子、南國佳人等意象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而感人的畫面。他通過這些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往昔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感慨。

似乎韋莊是在回味、留戀亂前長安貴族豪右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其實,韋莊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時他是沒有資格進入詩中描繪的那種上流社會的。

詩中隱含著對上層統治階層醉生夢死、競逐奢靡的批判,抒發了他對社稷傾危的感歎。只是由于用語華豔,給全詩蒙上了一層粉紅色的輕紗,使人乍讀之難察幽隱,細品之卻有深意。

人生如夢,歲月如流水。曾經的輝煌與美好都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只留下些許回憶和無盡的遺憾。

【07】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那曾經盛極一時的豪情壯志,如今只剩下金陵王氣的黯然收場。千尋鐵鎖沉入江底,一片降幡在石頭城上飄揚,這是何等的無奈與悲涼,恨悠悠何時休?

劉禹錫的人生,也如同一部沉重的史書。他經曆了安史之亂的動蕩,見證了唐王朝的興衰。

他曾懷揣著報國的熱忱,卻因政治風波而沉淪下僚。他的才華與抱負,在那個時代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被谪貶了23年,在外面吃盡苦頭的劉禹錫,眼裏就沒有“妥協”兩字,“硬剛”一切不服,這就是他的行事准則。

劉禹錫的這首詩,寓深刻的思想于縱橫開阖、酣暢流利的風調之中,詩人好象是在客觀地敘述往事,描繪古迹,其實並非如此。

翻一翻曆史,便知道在唐憲宗時期曾經取得了幾次平定藩鎮割據戰爭的勝利,國家又出現了比較統一的局面,不過這種景象只是昙花一現,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鎮又恢複了割據局面。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曆史上曾經占據一方、但終于覆滅的統治者,這不正是對重新擡頭的割據勢力的迎頭一擊嗎!

往日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這殘破荒涼的遺迹,便是六朝覆滅的見證,便是分裂失敗的象征。

想來,也是莫大的遺憾,戰亂對百姓傷害最大,國家統一是人心所向,告誡當權者,要防止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

這首詩在劉禹錫筆下寫得含蓄、貼切、自然,悄然看不出痕迹。

【08】

今年花落顔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

已見松柏摧爲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唐·劉希夷節選《代悲白頭翁/白頭吟》

在春日的暖陽下,花兒盛開,絢爛多彩。隨著時光的流轉,花兒的容顔逐漸凋零,顔色褪去,只留下落寞的枝頭。明年再花開時,又有誰會駐足欣賞呢?

看著輕描淡寫的文字讀來又有哀哀切切催人肺腑之意。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往昔仿如昨天,恍然若夢。

劉希夷,這位唐代的詩人,用簡練的筆觸描繪出了人生無常的哀歎。他以花兒的盛衰爲引子,感歎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滄桑。

劉希夷的人生經曆也充滿了坎坷與波折。他曾在政治漩渦中掙紮,經曆了世態炎涼。他的詩作常常透露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歲月的感慨。

“已見松柏摧爲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寓言著世事的變遷和歲月的無情。松柏可以被摧折成柴薪,桑田可以變成茫茫大海。這種巨大的變化,不禁讓人感歎人生的無常和短暫。

“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劉希夷通過對比古今,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遺憾。古人已經不在,今人仍然面對著落花的風,承受著歲月的磨砺。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既描繪了自然的循環,也寓言著人生的更叠。盡管每年花兒相似,但人卻不同了。這種對比,更加突顯出人生的無常和短暫。

劉希夷的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通過對花兒的描繪,寓言著人生的無常和短暫。

【09】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宋·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的文字,大多透出一股淡淡的憂傷。春愁秋恨,無計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春愁是什麽?可以是迢迢春水,可以是脈脈斜晖,亦可以是那春雨後的落紅無數。可李清照筆下的春愁,卻是另一番滋味。

南宋建炎二年(1128),對李清照來說,可謂劫後重生。

金人南侵,北方大亂,她押送著十五車書冊文物,只身南下,去建康尋找丈夫趙明誠。趙明誠和李清照均是清雅之人,特別是對金石頗有研究。

此番李清照攜帶南下的十五車書冊文物,乃夫妻凝畢生心血集藏而來。

值此兵荒馬亂之際,李清照最終保住了書冊文物,並在建康找到趙明誠,想來是多麽的不易!然而好景不長,次年八月,趙明誠竟病故身亡。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轉眼又是一個春天,斯人已去,庭院裏大風過處,滿地皆是紅白花瓣。

這正是令人黯然神傷的時節!陰陽兩隔再無法相見。面對良辰美景春光無限,又怎能不勾起心頭千愁萬緒?

日頭已升至高空,慵懶的陽光透過窗棂灑在梳妝台前,而佳人已無心梳理那如瀑布般的長發。

李清照,這位才情出衆的宋代女詞人,此刻正面臨著一場生活的大變故。她失去了摯愛的丈夫,國破家亡的悲痛深深地刻在她的心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那些美好的過往已成爲過去,如今的一切都已不再。當她想要傾訴內心的痛苦時,淚水卻先一步滑落。

盡管聽聞雙溪的春天依然美好,她也有心乘一葉扁舟漫遊湖上,但那蚱蜢般的小舟能否承載她心中那沉甸甸的哀愁呢?恐怕是載不動的。

李清照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己內心的痛苦與掙紮。她以景生情,借景抒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情感世界。

這首詞不僅是對李清照個人情感的寫照,更是對那個時代背景下女性命運的一種反思。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裏,女性常常被視爲附屬品,而李清照卻用她的才情和堅韌展現了女性的獨立與堅強。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