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中的初夏童趣:生活之詩與純真之境

無心隨墨 2024-06-01 08:17:54

一、引子

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之中,我們逐漸遺忘了純真,丟失了單純的快樂,這也讓我們時常懷念起曾經的那份純真無邪的童趣。有時,當我們翻開古人的詩集,竟也能在其中找到那份久違的純真與美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宋詩人楊萬裏的兩首《閑居初夏午睡起》,感受那初夏時節,兒童的生活之美和純真之境。

二、寫作背景

楊萬裏,南宋著名詩人,“中興四大詩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生動活潑的詩風著稱,尤其擅長捕捉生活中的細微之處,賦予其詩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深邃的哲理內涵。《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正是這一風格的典範。

從題目來看,這首詩當寫于楊萬裏閑居之時,此時爲初夏。但略晚于楊萬裏的詩人羅大經在他的《鶴林玉露》中卻說:“楊誠齋丞零陵時,有《春日絕句》”,並引用了“梅子留酸”一詩。如此則可能這首詩當寫于楊萬裏中年爲官之余,而題目原爲“春色”,或許是指晚春。清人王端履也在《重論文齋筆錄》中指出:“‘梅子留酸’、‘芭蕉分綠’已是初夏風景,安得複有柳花可捉乎?”

三、詩歌賞析

1、首先,我們先來品味第一首詩: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這首詩爲我們描繪了午睡醒後的情景。醒後發現睡前吃過的杏子還在口中殘留余味,而酸酸的杏子讓人感覺牙還是軟的。這一句既有生活情趣,又暗示了詩人在午睡後的慵懶與惬意。接著,詩人將視線轉向窗外,芭蕉葉子的翠綠與窗紗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靜谧而和諧的畫面。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午睡醒來,卻感到“無情思”,這裏的“無情思”並非真的無情無思,而是指心境的甯靜與淡泊。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詩人才能夠悠閑地觀賞兒童捕捉柳花。

兒童捉柳花,看似簡單的遊戲,卻蘊含著豐富的童趣。他們或追逐,或嬉戲,或歡呼,或雀躍,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與朝氣。而詩人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仿佛也被這份童真所感染,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喜悅與溫暖。

2、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二首詩: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這首詩以松陰和青苔爲背景,爲我們描繪了一個清幽而甯靜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偶爾想要看書,卻又因爲慵懶而懶得打開。這種慵懶並不是消極怠惰,而是一種心境的閑適與自得。

正當詩人沉浸在這份閑適與自得中時,他突發奇想,戲掬清泉灑向蕉葉。清泉灑在蕉葉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雨聲一般。而正在玩耍的兒童們聽到這聲音,誤以爲真的下雨了,紛紛跑來躲雨。這一場景既充滿了趣味性,也展現了兒童的天真與可愛。

四、詩中的兒童

兒童的形象在《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中很重要。首先,兒童是詩歌中的重要意象元素,爲詩歌增添了生動性和趣味性;其次,兒童形象是詩人情感的寄托和表達,通過描繪兒童的歡樂和純真,表達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最後,兒童形象也反映了詩人對人性本真的追求和贊美。

詩中的兒童形象不僅是詩人觀察的對象,更是詩人情感的寄托。詩人通過描繪兒童的歡樂和純真,表達了自己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同時,兒童的天真無邪也激發了詩人的童心,使得詩歌充滿了童趣和生機。

五、結束語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享受和功利利益,而忽略了對人性中那份純真與美好的追求。然而,正是這份純真與美好,才是人類最爲寶貴的財富和最爲寶貴的遺産。讀這兩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了初夏的悠閑美好、與兒童的純真快樂,在品讀中也讓我們能夠喚回自己殘存的哪怕一絲的純真與美好。

6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