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的失策:未建立以于學忠爲核心的東北軍領導集體

夜翼 2024-05-18 22:45:35

在中國近代史的浩瀚長河中,東北軍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張作霖的鐵騎橫掃半個中國,東北軍的輝煌一時無兩。然而,張作霖一朝隕落,東北軍的命運也隨之跌宕起伏。

張作霖

張學良,這位東北軍的少帥,手握重權,卻未能將于學忠這位“第一大將”推至核心,這或許是他一生的遺憾。

張學良

東北軍內部派系林立,楊宇霆的士官派、郭松齡的陸大派,以及那些忠于張作霖的老派,構成了東北軍的權力版圖。張學良上台,必須樹立自己的威望,楊宇霆、郭松齡相繼隕落,但剩下的老將們對張學良的能力心存疑慮。

郭松齡

楊宇霆

于學忠,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13歲便隨父從軍,戰場成了他的家。1921年,他向吳佩孚獻策,得到賞識,隨後在川鄂戰中立下戰功,被提拔爲團長。吳佩孚敗退後,于學忠轉投張學良,張作霖親自接見,對其過往表示了解,希望于學忠能以誠相待。

于學忠

張學良與于學忠一見如故,軍務全權交由于學忠負責。張作霖去世後,于學忠被調至山海關,其軍事才幹令張學良震驚,南京國民政府也任命他爲平津衛戍司令兼51軍軍長。

中原大戰時,于學忠提出兩種入關方案,蔣介石試圖收買于學忠,卻遭到拒絕。于學忠的忠誠,張學良看在眼裏,但政治上的決策,張學良仍舊獨斷。

蔣介石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于學忠憤恨至極,他曾言:“我于學忠決不能辱沒先人。”張學良本可以將于學忠捧至台前,但時間緊迫,事務繁重,張學良未能如願。

九一八事變

長城抗戰時,于學忠擔任51軍軍長兼華北第一軍團總指揮,熱河失陷後,蔣介石逼迫張學良下野,于學忠看破其政治手段,建議張學良聯合閻錫山、馮玉祥舊部討蔣,必要時實行兵谏。

馮玉祥

閻錫山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于學忠召至西安,于學忠雖不同意張學良的做法,但仍表示服從命令。蘭州事變爆發,于學忠與中共建立友誼,勸說張學良尊重共産黨意見。

蘭州事變

張學良被軟禁後,東北軍的指揮權落至于學忠手中。但張學良未解決的問題逐漸顯現,東北軍內部元老不願聽從于學忠指揮。王以哲等人試圖通過政治手段拯救張學良,但王以哲最終遇害。

東北軍王以哲

于學忠在抗戰中身先士卒,指揮部隊英勇作戰,重創日寇。他的部隊參與了武漢保衛戰、徐州會戰等重大戰役,爲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國民政府任命他爲軍事參議院副院長,1947年,他當選爲國民政府軍事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國民政府

全國解放前夕,蔣介石試圖將于學忠帶走,但于學忠選擇留在大陸。周總理親自派飛機將其接到北京,他當選爲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54年又當選爲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周總理

于學忠的晚年在北京度過,1964年因病去世。他的一生,是忠誠與智慧的寫照,他的選擇,體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故事,成爲了曆史長河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的忠誠與智慧,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參考資料:

1. 東北軍愛國將領于學忠 王莉 黨史縱橫

2. 張學良的"左右手"于學忠:抗戰曾駐守青島 半島網新聞

3 阅读: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