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鐵道部原部長,後官至副國級,1年後卻因一場事故主動辭職

綠海看曆史 2024-06-02 22:22:44

丁關根同志是高知出身,他曾在上交大讀書,主修交通運輸相關專業,畢業後他順利被分配到交通部工作,擔任實習技術工程師。初入職場的丁關根滿懷一腔熱血,在平時的工作中一直銳意進取、奮勇拼搏,聯合同事先後攻克多項交通技術上的難關,爲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70年代末,黨中央指示鐵道部門要加大對交通線的建設,力求讓每一個地市都通上火車。鐵道部不敢怠慢,馬上組織人手對鐵路布局進行重新規劃,在“三橫三縱”的基礎上又新增了幾條支線和短幹線,最終實現了中國東西、南北“大通車”。在此期間,丁關根不遺余力的配合上級開展相關工作,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從不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上級領導因此對丁很是欣賞,于是便推薦他到黨校學習,打算將他作爲未來的“主力幹部”培養。1983年,他被委派到全國人大挂職鍛煉,1985年,他正式被任命爲鐵道部長。1987年,他又被增選爲政治局候補委員,享受副國級待遇。

上任之初,丁關根雄心勃勃,他打算繼續加大力度建設鐵路線,爭取盡快完成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同時加快對高鐵的研發,最好在十年內全面攻克相關技術難題。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僅僅1年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打斷了丁關根的“鐵路夢”,讓他的宏偉規劃在一夜之間付之東流。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88年初,一輛從昆明開往貴陽列車在途經黔南山區某路段時,發生了嚴重的脫軌事故,12節車廂全部翻倒在鐵路邊,其中有幾節車廂被巨大的慣性擠壓變形,而乘客們在事故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有的手腳骨折,有的因爲頭部遭到重擊而當場死亡,令人觸目驚心!

三個小時後,遠在北京的丁關根得知了這一噩耗,他一時大爲震驚,隨即將相關消息通報給國務院、中央辦公廳等部門,緊接著,他又聯系貴州省委的領導人,請對方集中貴州省內所有應急力量趕赴事發現場救援受傷的乘客。最後,丁關根又連夜搭乘飛機趕往貴州,親自參與指揮救援行動,在第一線接連奮戰了半個多月。

根據事後統計,此次事故共造成80多人遇難,200多人受傷,經濟損失更是高達上億元。一些居心叵測的國外媒體趁機造謠生事,抹黑中國政府,貶低中國鐵道部,在國際社會上造成了極爲惡劣的影響。眼看事情越鬧越大,丁關根再也坐不住了,爲了維護中國的名譽,爲了給遇難的乘客一個交代,他最終決定辭去鐵道部領導的職務。事後,國務院成立了一個專案組,對此次事故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同時按照相關規定給予遇難、受傷的乘客補償,這才終于平息了輿論,獲得了國際社會與國內民衆的諒解。

再說丁關根,他離開鐵道部之後,轉往閑散部門挂職了一段時間,期間他認真反思了自己,進一步規範了自己的言行舉止,改正了自己身上的固有缺點,同時他還沉下心來讀書、學習,通過汲取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兩年之後,他徹底“脫胎換骨”,整個人愈加成熟、出衆,黨中央對他這種不屈不撓、銳意進取的精神很是欣賞,于是便重新重用他,將他安排到統戰部工作,同時增補他爲政治局委員。

丁關根很珍惜這個重新複出的機會,他在統戰部兢兢業業工作,部裏的每一項事務他都親自處理,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1996年,大陸和台灣爆發了激烈矛盾,解放軍和台灣地區的軍隊在東海互相對峙,雙方劍拔弩張,隨時都有可能打起來。與此同時,境外勢力也對台海虎視眈眈,隨時都有介入其中。眼看事情越鬧越大,丁關根隨即站出來“打圓場”,他先是堅決表明了大陸的立場,再三強調“一個中國”的事實,隨後話鋒一轉,開始勸台灣方面偃旗息鼓,不要一意孤行和大陸對抗。

大陸和台灣同根同源,雙方眼下應該消弭爭端、互相合作,共同應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最終,在多方斡旋下,台海危機順利解決,海峽兩岸又重新歸于平靜。2002年,丁關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遂主動宣布離職,晚年他一直深居簡出,過著極爲低調的生活,從來不在公開場合露面。2012年,他因病去世,時年八十三歲。

15 阅读: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