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獨”分子要用大棒,令其走投無路才能實現兩岸統一

曆史有小狼 2024-06-04 06:18:39

在當前台灣島內,一些“台獨”言論囂張至極,公然違背民族大義,背離民意所趨。

這種赤裸裸的挑釁不僅破壞台海和平,更威脅同胞福祉。

對此,我們的立場堅決:不容、不縱、不置若罔聞。

挑釁越猛,反制越嚴,“台獨”若執迷不悟,定將自食其果。

無論島內政局如何變遷,無論何人執政,都無法改變兩岸一家親的事實,兩岸關系的發展軌迹,以及祖國最終統一的曆史潮流。

對“台獨”分子要用大棒,令其走投無路才能實現兩岸統一

謀獨妄行,民生何存

在近日的“5·20”講話中,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奉行“抗中謀獨”主軸,高聲宣揚“主權獨立”、“兩岸互不隸屬”及“台灣住民自決”等分裂主張,此番言論無疑是對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的直接挑戰。

賴的言論不僅是徹底的“台獨自白”,更是背離了島內主流民意和台灣民衆的根本利益,可能將台海局勢推向一種更加複雜嚴峻的境地。

島內民衆普遍期望和平而非戰爭,發展而非衰退,交流而非分離,合作而非對抗,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僅以不足半數得票率當選的賴清德,對這些民衆的期待和社會各界的善意勸告視若無睹。

他不僅未有絲毫反省提高兩岸關系,反倒是堅持其錯誤的道路,肆意妄爲。

在其公開演說中,賴清德大行其“兩國論”之說,企圖正名“台獨”,通過所謂的“台灣住民自決”精心包裝其分裂的野心,進行政治動員。

他的曆史觀錯漏百出,法理認識扭曲荒謬,顯露無遺他深植的“台獨”根性。

自上任以來,他急于展現其“台獨”本色,不僅未能正面回應兩岸關系的本質問題,反傾力于改變兩岸的現狀。

其態度之猖狂、主張之激進,已遠超過李登輝、陳水扁乃至蔡英文,走在一條危險且不歸的道路上。

賴清德號稱民進黨內“最獨”,在台獨主義的道路上更勝一籌于前任蔡英文。

其副手蕭美琴,更是一位堅定不移的倚美謀獨分子。

在這種背景下,對于這些執迷不悟的謀“獨”者,講述民族大義、訴說家國情懷似乎已是徒勞。

我們的國家面對這種情況,唯有采取堅決措施,直接瓦解他們的分裂圖謀,將這群謀“獨”者置于孤立無援之境。

我們必須明白,對付那些以“獨”自居、與祖國對抗的行徑,不是通過軟言軟語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通過實際行動,讓他們明白分裂的代價,感受到孤立的壓力。

在島內政治風暴中,有人士痛批賴清德的“台獨”傾向前所未有之強烈。

賴的言行不僅阻礙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更是台海穩定的巨大威脅。

自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八年,兩岸關系一落千丈,證明了民進黨奉行的“台獨”政策正是導致台灣面臨戰爭邊緣、社會撕裂以及經濟民生嚴重受損的根本禍源。

賴清德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反而加劇其力度,妄圖通過倚靠外力和武力來實現“獨立”。

他的“倚外謀獨”策略,本質上是迎合外部勢力,犧牲島內民衆的根本利益,甚至不惜采取出賣、損害乃至毀滅台灣的極端行爲以換取外界支持。

此外,賴清德大張旗鼓地推動“全民防衛”戰略,試圖將台灣2300萬民衆綁定在他的“台獨戰車”上。

這充分顯示他並非和平的守護者,而是破壞和平的加害者,對待民衆絕非慈父。

賴清德已經超越了以往任何領導人在“台獨”路線上的極端做法,顯示出其對兩岸和平無視、對民衆福祉輕蔑的真實態度,他的政策和主張嚴重威脅著台灣的未來安全和社會的整體穩定。

憂心忡忡難入眠,謀獨自甘爲棋子

台灣防務部門主管邱國正,近日頻頻抱怨因兩岸緊張局勢而夜不能寐。

繼此之後,他因兒子涉入招妓醜聞而一度口頭請辭,可見其夜眠更爲不甯。

這諸多夜難安的根子,實在是島內某些人揮之不去的“台獨”夢魇。

何苦來哉,做一個安心的中國人,內心無鬼,自然夜夜安眠。

然而,島內搞“台獨”之舉所招致的後果,豈止是輾轉反側那般簡單。

與此同時,美國正將台灣作爲其亞太戰略棋局中的一枚棋子,民進黨政府對此不僅沒有所謂的警覺,反而欣然接受,竟自甘爲棋子。

在華盛頓的指揮棒下,美台軍事勾連日益緊密,將台灣推至所謂“第一島鏈”的前沿,實爲美國軍事戰略中試圖圍堵中國的一環。

這一布局,無疑將台灣置于更大的安全風險之中。

“第一島鏈”,這一地緣政治的術語自朝鮮戰爭後便廣爲人知。

美國對台灣的戰略重視,顯而易見,試圖以此爲首的島鏈封鎖中國。

可美國長期以來的圖謀,想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限制在這道島鏈之內,終究是南柯一夢,難以成真。

邱國正與其他政治人物,被這場國際大棋局所困,夜不能寐,其實是被更大的地緣政治漩渦所困。

他們是否能夠洞察此中三昧,釋放那無謂的憂慮,回歸正途,還是個未知數。

真正的解脫,是在于認清形勢,不再爲外力所用,回到民族大義和地區和平的正道上來。

隨著中國國防力量的日益壯大,所謂的“第一島鏈”已經顯得支離破碎,形同虛設,這無疑加劇了華盛頓的不安與焦慮。

近年來,美軍不斷調整其軍事戰略部署,特別是在印太司令部的指導下,以關島、日本、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爲核心,建立了四個分布式兵力態勢集群。

這種布局的特色在于攻防兼備,力圖打破傳統的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界限,將兩島鏈的戰略功能融爲一體,以形成對中國的全方位牽制。

然而,如果美國的目的仍然是圍堵中國,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即便是部署百條“島鏈”,其努力也注定是徒勞無功。

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堅不可摧,實現國家統一的決心堅定不移。

美國此舉不僅向“台獨”勢力釋放了危險的信號,鼓勵了他們的分裂幻想,更是在爲台灣和平穩定設置一條通往災難的道路。

正所謂,玩火者必自焚。

美國的這種策略,早晚會讓其自食惡果,而台灣若繼續被其利用,最終也將面臨不可預料的嚴重後果。

棒打台獨,毫不縱容

大家都聽過“打一大棒給個甜棗”這句老話。

本質上,“打一棒子”象征著懲戒之必要,而“給個甜棗”則是緩和與激勵的手段。

對于執迷不悟的“台獨”分子,我們必須持大棒緊隨其後,迫使其面對現實,以期最終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

時至今日,兩岸自分隔已逾七旬。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島內在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熏陶下,少數人變成了堅定的“台獨”分子。

他們不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一門心思推動“台灣獨立”,對大陸懷有深刻的敵意。

在這些人眼中,無論大陸采取何種舉措,似乎總是錯的,總是要受到攻擊和反對。

大陸方面,多年來一直以極大的善意和誠意,抱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遺余力地推廣兩岸交流,加深經濟社會融合,爲台灣提供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真心實意地爲兩岸同胞謀福祉。

雖然這種努力獲得了島內多數民衆的認可和支持,卻依舊有那麽一小撮“台獨”分子,對大陸的善意置若罔聞。

他們要麽將大陸的寬容視爲軟弱,進而愈加肆無忌憚,愈行愈遠;要麽將大陸的橄榄枝視爲意識形態的陷阱,對其進行無端指責。

大陸的慷慨援助,雖廣獲島內民衆點贊,但那些頑固的“台獨”分子卻始終歪曲大陸的意圖,把誠意滿滿的經濟援助貶爲收買人心的權謀,無視其背後的真誠與努力。

這種無理取鬧的態度,不僅顯得荒謬可笑,更是對兩岸民衆普遍願望的公然挑釁。

面對這樣的挑釁,我們必須堅定持棒的決心,讓“台獨”分子逐漸認清現實,了解到他們所追求的道路只會是一條絕路。

若大陸以強硬姿態面對台灣,諸如實施軍演或在經濟、外交上施加制裁,那些“台獨”分子便會高聲疾呼,指責大陸破壞台海穩定,毀壞兩岸和平,擅自改變台灣的現狀。

似乎在這些“台獨”分子眼中,大陸的每一舉措都是錯誤的。

這種情形下,顯而易見,對那些堅決走“台獨”道路的人,任何寬容都將是徒勞。

對于這些頑固的“台獨”分子,我們的策略只能是堅決的、不懈的揮舞大棒。他們的挑釁和錯誤行徑,若不用足夠的力量去遏制,只會使錯誤觀念越發猖狂。

因此,對“台獨”的威脅絕不能有絲毫縱容,必須用堅定的手段徹底粉碎他們的分裂圖謀,確保台海的和平與安定,這是我們對曆史和人民的責任,是不容退縮的決心。

軟硬兼施,早日統一

在當今的國際政治舞台上,“大棒政策”一詞不再是陳詞濫調,而是實實在在的現代化軍事力量展示,即所謂的“硬實力”。

運用這一政策,是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對潛在對手進行威懾與打擊,其中包括意圖分裂祖國的“台獨”分子以及所有試圖破壞我國領土完整的內外勢力。

2024年5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的海軍部署了多個驅護艦編隊,向台灣島周邊海域的多個方向進行高速機動,形成了一種全向的圍島進逼之勢。

與此同時,東部戰區宣布,從23日至24日將組織陸海空及火箭軍等兵力,在台島周邊開展名爲“聯合利劍—2024A”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此舉立即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此次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獨立”圖謀的有力懲戒,同時也對外部勢力的幹涉行爲發出了嚴重的警告。

這種演習已成爲常態,是對台獨勢力屢試不爽的挑戰中國大陸底線和紅線的直接回應。

每當“台獨”分裂勢力敢于挑釁,解放軍便堅決前進一步,構築起新的常態。

面對台灣地區領導人上任後頻頻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公然推銷“兩國論”,企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繼續其“倚外謀獨”及“以武謀獨”的行徑,我們的立場堅定不移: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決不留下任何形式的“台獨”活動的生存空間。

本次演習充分展現了解放軍當前的軍事硬實力,已完全具備對台灣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打擊能力,形成了全面的遏制態勢。

此外,我們不僅需要在軍事上揮舞“大棒”,更要在文化上揮舞起這根“大棒”,以應對“台獨”問題。

自1979年兩岸關系由對峙轉向和平發展以來,尤其在“九二共識”提出並形成後,本應看到台灣青年對中華民族認同的積極變化。

然而,遺憾的是,在台灣複雜的政治環境和“台獨”教育的長期影響下,台灣青年普遍表現出更強烈的“台獨意識”或“拒統心態”,因此被稱爲“天然獨”。

如今,台灣青年中認同“台獨”的比例不斷上升,成爲兩岸和平統一的巨大隱患,這個問題亟需嚴肅對待與積極應對。

兩岸青年應培育共識之知,而非只因彼此間的依存而簡單交往。

倘若透過文化的交融,台灣與大陸的年輕人便可逐步累積共同的記憶,如此方能真正理解與信任彼此。

文化之橋搭建了,相互的理解便是認同中華民族的根基;同時,這種認同也將兩岸青年引向共同的命運與挑戰,使他們肩負起將中華文化昭示于世的責任。

祖國大陸的相關機構應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集思廣益,從多角度協力推動兩岸青年的交流。

通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資源整合,打造以青年爲主的研究與工作團隊,全力投入兩岸的社會、文化與教育交融實踐,共同參與地方建設與發展。

總之兩岸青年交流,首先得大力放寬制度束縛,促使交流之風順暢而廣泛;其次,輿論與媒體的加持不可或缺,需通過精神獎掖以提升其熱情。

這般制度化的交往是爲了頻繁的來往,更是在鋪就一條共識的大道,旨在共建公共生活的規則和正當性基礎,使兩岸青年在認可與遵守這共同的社會准則上,能有所共鳴,有所行動。

至于現階段,祖國大陸更應聚焦于深化兩岸青年的互動,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與創業,皆應鼓勵台灣青年來往頻繁。

讓他們在這片熱土上既感受歸屬,也激發自豪,由此逐步引導他們政治上向和平發展傾斜,縮短心靈與認同的距離,爲正確政治觀念的樹立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資料:一百條“島鏈”也不可能讓“台獨”睡安穩 環球時報

台灣青年的“台獨意識”與消解之道 陳廷輝

解放軍圍台演習懲戒“台獨 環球時報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