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職場混得開,要有菩薩心腸,也要有金剛手段!

青春一輪遊 2024-07-11 19:19:43

部門來了個新人小王,爲人謙遜,做事勤快,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同事聚餐,他搶著買單;有人需要幫忙,他二話不說就答應,經常主動加班幫助同事完成工作。

有一次,我因爲要趕一個項目進度,忙得焦頭爛額,小王見狀主動提出幫忙分擔一部分工作。我感激不盡,想著等項目結束了一定要好好感謝他。

項目結束後,我請他吃飯,對他表示感謝,他卻說:「都是同事,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我對他更加贊賞,覺得他真是個難得的好人。

然而,好景不長,公司內部進行崗位競聘,小王竟然和我競爭同一個崗位。

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競聘報告中,把我之前負責但由他經手的那部分工作,說成是他獨立完成的,並且還列舉了我在項目中的一些失誤。

最終,小王憑借「出色的能力」成功獲得了晉升,而我卻被他的「背叛」深深傷害。

我氣憤、不解,不明白爲什麽自己一片好心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我去找朋友傾訴,朋友聽完我的遭遇,歎了口氣說:「職場不是慈善機構,你太天真了!」

人性本就是複雜的,如果你主觀地去把身邊人分成好人、壞人,並差別對待,那麽好人如果有一天變惡魔,受傷的還是自己。

當被傷害了,你再拿著道德的標尺控訴對方怎麽這麽壞,心怎麽這麽黑,那你就太單純了。

其實想想,你覺得一個人好,並對他掏心掏肺,深層次的動機或許是覺得對方值得依靠,有朝一日可以幫上自己。

你對人性的期待會導致你因爲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而生氣。客觀來說,如果表哥覺得對方是好人,更可能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更不會傷害自己,才去靠近他,這也是人性自私的一種表現。

而對方接受了他的好意,卻沒有給他幫助,這也是他人性自私的一種表現。

你我他皆凡人,都逃不過人性。

所以,一直追問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的人,其實是沒有灰度認知的人。

一個做盡壞事的黑幫老大,跟他是一個大孝子並不矛盾;

一個課堂上風度翩翩的大學教授,回到家也可能是個家暴狂。

人性沒有善惡,人性更多的只是自私。

當他善的時候能得到更多,他就會表現爲善;當他惡的時候能得到更多,他就會表現爲惡。

你之所以因爲他對你惡了,就很受傷,是因爲你自己一開始把對方主觀定義成“恒定的善”,卻忘了這世界一直在不停地變,更何況一個人。

我有個朋友在一家私企上班,因爲表現好,有望下個月得到晉升,拿下公司空缺已久的經理位置。可是在任命下來之前發生了一件事,讓他一下子就錯失了機會。他的一位好友,公司裏大家公認的「好人」,私下給老板送了一封關于我朋友的「黑材料」,結果朋友被老板叫到了辦公室,被批評一頓不說,升職成爲經理的美夢也碎了。

朋友告訴我,他想到了會有其他的競爭者想方設法對付他,但他根本沒有想到會是這個人最終害了自己,因爲這個人平時待大家都很隨和,跟他的關系更是特別要好,兩個人經常一起吃飯、出去玩。

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從小白兔與大灰狼之類的故事中被灌輸了「好人」與「壞人」的概念。我們覺得好人受到大家的愛戴和信任,而壞人則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即使不喊打,也要防之又防。其實這個邏輯是有誤區的,因爲一個人是好還是壞,沒有絕對分明的界限,壞人不一定會一直做壞事,好人也未必一直行好事。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什麽樣的相處模式才是最好的?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相處很簡單,只需要給他人關心和幫助,又不求回報,這樣總沒問題了。其實這種想法很可能讓人掉入誤區。

在職場中,我們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表面和善,內心卻可能 存在著其他的心思。有些人可能利用你的善良,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如果你不懂得保護自己,就很容易成爲別人砧板上的魚肉。

我的朋友,姑且叫他老王吧,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每次公司有同事需要幫忙,他總是第一個沖鋒陷陣,無論是加班趕項目,還是幫忙打印文件,他都毫無怨言。同事們對他的評價也很高,都說他是個熱心腸的好人。

有一次,公司組織團建活動,老王主動承擔了策劃和組織的任務。爲了能讓大家玩得開心,他花了很大心思,不僅安排了豐富的遊戲環節,還自掏腰包給大家買了零食和飲料。活動結束後,同事們都對老王贊不絕口,說他組織的活動非常成功。

然而,老王的好心並沒有換來好報。在一次晉升競爭中,老王輸給了另一個同事,而這個同事平時很少幫大家的忙,甚至還經常推卸責任。老王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爲什麽自己付出了這麽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呢?

其實,老王遇到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在職場上,有一種人被稱爲「好人卡」的獲得者。他們心地善良,樂于助人,但卻往往在職場中吃虧,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甚至還會被人利用。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人把「好人」和「好欺負」劃上了等號。他們認爲,只要自己對別人好,別人就應該感恩戴德,對自己言聽計從。而一旦別人沒有滿足他們的期望,他們就會感到失望和憤怒,甚至會采取一些報複性的行爲。

還有一種可能是,有些人做好事是帶有目的性的。他們幫助別人,是爲了獲得別人的好感,或者是爲了達到某種目的。這種「好」是建立在利益交換的基礎上的,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這種「好」也就蕩然無存了。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是會有敵人,但真正讓人害怕的並不是那些擺明立場的敵人。我們總是會保持警惕,防範于心。而真正可怕的是身邊那些我們「信任」的人。我們對他們信任有加,毫不猶豫地與他們分享隱私,毫不防備地對待。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這些被我們視作好人的人背叛了我們,那種傷害往往是最致命的。因爲他們了解我們,了解我們的一切,對我們的信息了若指掌。

這種被“捅刀子”的感覺會讓人痛不欲生,因爲傷害來自最信任的人。對于這種背叛,我們更是難以接受。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

當你對其他人沒有價值,帶不來利益,自然要日薄西山。

這很現實,但並不可恥,因爲這是每個人的生存需要。所以這個真相盡管很殘酷,你也要接受,客觀去對待它,而不是回避,不是說你捂上自己的眼睛、耳朵,它就不存在了。

人只要活著,這便是擺不脫的現實。

既然現實如此,那我們就要順從規律。

老子講“無爲而爲”,簡單說就是對于無法掌握的,我們要放下;對可以發揮作用的,我們要盡力。既然我們無法改變規律,那只能適應規律,讓自己一直變強,讓自己一直有價值,以此掌握生活和關系的主動權。

人這一生,要用全部精力經營一樣東西,叫作“你的不可替代性”。這背後的邏輯是:別人對你的態度,對你的尊重,給你的每一份愛,其實都是來自你的不可替代性。所以別人傷害你、抛棄你,本質原因就在于,你太容易被替代了。

這世界上並非沒有所謂的真感情,當然有,而且很多。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利益面前,要剝離出感情,而不要用感情蒙蔽面對利益時的雙眼。

很多人不具備灰度思維,他們覺得與親人做生意會鬧翻,是因爲對方能力不行、性格不行、思維習慣不行等,總之是對方的問題造成現在的局面。其實,對方也會這樣想。如果合作的雙方都不具備灰度思維,把感情與利益混爲一談,最終雙方都可能受傷。

我們生活在人類社會中,不管經營家庭也好,經營公司也好,都在跟人打交道,本質上都是跟人性打交道。想要遊泳,先要懂水性;想要馴獸,先要懂獸性;想要跟人處好關系,先要懂人性。

如果這麽說,你覺得難以接受,那就細品,慢慢品。

那麽,在職場上,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與同事相處呢?是應該做一個「老好人」,還是應該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我認爲, neither of these extremes is desirable . 最好的狀態是,我們既要有菩薩心腸,也要有金剛手段。

什麽是菩薩心腸?

菩薩心腸指的是,我們要有善良的心,要樂于幫助別人,要懂得換位思考,要能夠體諒別人的難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可以對同事伸出援助之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讓自己成爲別人利用的對象。

什麽是金剛手段?

金剛手段指的是,我們要有原則,要有底線,要懂得拒絕,要學會保護自己。面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們要勇敢地說「不」,不要害怕得罪別人。

如何才能做到菩薩心腸和金剛手段兼具呢?

1. 明確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在與同事相處時,我們要明確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一旦有人觸碰到了我們的底線,我們要堅決說不。

2. 學會拒絕

拒絕別人是一門藝術,我們要講究方式方法。我們可以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拒絕,也可以直接說明自己的理由。但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妥協。

3. 不要害怕得罪人

在職場上,我們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如果我們爲了不得罪人,而一味地委屈自己,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4. 提升自己的實力

在職場上,實力才是硬道理。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就不用擔心別人會欺負我們。因此,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讓自己成爲一個不可替代的人才。

5. 保持善良,但不要做「爛好人」

善良是我們的優點,但我們不能讓善良成爲別人利用我們的工具。我們要學會區分真正的善良和僞善,不要做「爛好人」。

總而言之,在職場上,我們既要保持善良,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只有做到菩薩心腸和金剛手段兼具,才能在職場中遊刃有余,獲得成功。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