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父爲常遇春舅爲藍玉,嫁朱標7年生四胎,她的死影響了曆史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6-07 15:57:26

崇祯十七年三月,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祯帝自缢;不久南明第一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明世宗朱厚熜玄孫)在南京被擁立爲帝。弘光帝繼位後,便將生母姚氏追封爲孝誠皇太後,父親朱常洵追封爲明恭宗,祖母鄭氏(明神宗最寵愛的鄭貴妃)被追尊爲壽甯太皇太後。

六月,爲崇祯皇帝上廟號,爲明思宗。

七月,將懿文太子朱標追複爲明興宗,谥號爲孝康皇帝;而朱標的發妻常氏則是被追複爲孝康皇後。而明孝宗朱佑樘的發妻孝康敬皇後張氏,則是被改谥爲“孝成敬皇後”。

作爲南明第一位皇帝,不管是追尊自己的生父母還是祖母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爲何要改明孝宗發妻張氏的谥號呢?

弘光帝給出的理由是:張氏孝康敬皇後的谥號,同興宗皇後的谥號“孝康”二字相犯所以需要修改。但弘光帝爲何要修改孝康敬皇後張氏的谥號,而非孝康皇後常氏的谥號呢?

了解曆史的應該知道,弘光帝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兒,而明神宗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孫兒,而明世宗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兒,也就是說弘光帝並非明孝宗的直系後裔,而在弘光帝身邊的宗室近支也非明孝宗後裔,自然爲孝康敬皇後修改谥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而孝康皇後常氏不同,她是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太子妃。

值得一提的是,常氏的早逝不僅僅令人惋惜,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朝曆史進程。若非常氏早逝的話,弘光帝的先祖燕王朱棣又怎麽會起兵靖難?

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認識一下:大明第一位皇太子妃常氏,在明朝初期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存在?她的死爲何會影響曆史進程呢?

出身功勳之家

常氏的父親是大明開國功臣開平王常遇春,常遇春貧苦出身,家境十分貧寒,但常遇春並不想一生碌碌無爲,所以便隨人習武。等到常遇春長大後臂力過人,武藝高強,而且騎射功夫也很不錯,各種兵器都可以使用。

一開始跟隨綠林大盜劉聚,雖然不再過以前的窮苦日子,但常遇春認爲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便在1355年投奔到了朱元璋麾下,值得一提的是常遇春雖然不是“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投奔朱元璋的時間比徐達、湯和等人要晚,但是朱元璋對其十分器重。

而且常遇春憑著自己的骁勇善戰,很快便成爲朱元璋麾下僅次于徐達的第二大將。

因作戰勇猛,人稱“常十萬”。

朱元璋稱帝前幾乎所有的重要戰役,常遇春都曾參與,立下赫赫戰功。

朱元璋稱帝後,仍舊跟隨大將徐達一起北伐元朝殘余勢力,攻下元大都。

然而洪武二年,常遇春還沒有班師回朝,在路上便病逝了。

朱元璋得知後,怎麽都不相信年僅40歲、一向身體無康健的常遇春會突然去世。朱元璋親自參加了常遇春的葬禮,將其安葬在鍾山之下。之後朱元璋爲了感念常遇春的功勞,不僅將其追封爲開平王、中書右丞相,配享太廟,而且還將常遇春的兒子常茂封爲鄭國公,位居開國六公爵之一。

如此常遇春的兒子常茂,便成爲開國六公爵中唯一一位不是靠戰功獲封公爵的。

後來常茂因爲多行不法之事,而被朱元璋削爵安置在了廣西;不過朱元璋並未讓常遇春一脈如此便沒有了公爵之位,而是將常遇春的次子常升封爲開國公,而常升在靖難之役中同魏國公徐輝祖一起在浦江口立戰燕軍。

朱棣登基後,徐輝祖被囚禁在魏國公府不得自由,而常升自然也會被囚禁起來,至于其具體去世時間史料中並無記載。(有的說法是常升因藍玉案牽連而死)

除了常遇春以及兩子外,常氏的娘家人還有一位非常值得一提:此人便是涼國公藍玉。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常氏的舅舅。

常遇春在時,藍玉其實是默默無聞的,雖然骁勇善戰但畢竟年輕,立下的戰功同這些開國功臣相比自然是不值一提的。所以即便是常遇春將妻弟藍玉推薦給了朱元璋,朱元璋一開始也沒太在意。不過藍玉還是靠著戰功,一步一步做到了大都督府佥事的位置上。

常遇春病逝後,藍玉的仕途只能靠自己的戰功。

而事實證明,常遇春沒有看錯自己的妻弟,藍玉是常遇春一般的猛將,並且憑著自己的戰功在洪武十二年被封爲永昌侯,洪武二十五年被封爲涼國公。但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被朱元璋處死,而受藍玉案牽連的有一萬五千多人。

這便是常氏的娘家人,以及娘家人的結局。

可以說常氏是名副其實的勳貴家族出身,出身極其顯赫,不亞于燕王朱棣的王妃徐氏。而且常氏在一開始要比燕王妃徐氏要幸運的多,她嫁給的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最看重的嫡長子——皇太子朱標,所以起點便要比徐氏高很多。

只要朱標登基,常氏便是毋庸置疑的皇後。

然而常氏卻沒有徐氏那般幸運,真正做到母儀天下的皇後位置上去,反而是徐氏穩坐皇後之位五年的時間,其所生的嫡長子朱高熾即位稱帝,大明王朝之後的皇帝身上都流著徐氏的血

娃娃親

其實常氏與太子朱標的婚事是早就定好了的,名副其實的娃娃親,而在定娃娃親的時候太子朱標與常氏還未出生,這是怎麽回事呢?

1355年常遇春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麾下,不久馬皇後與常遇春的夫人藍氏都身懷有孕。雖然常遇春剛剛投奔自己不久,但朱元璋與其一見如故,便想要跟常遇春結爲兒女親家。太子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並不在身邊,而是正在率兵攻打集慶(南京)。

在此期間,朱標出生的喜訊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十分高興,便在山上的石頭上刻了八個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然後朱元璋便跟身邊的常遇春開玩笑:

你的妻子藍氏一定懷的是一個女兒。

果真,藍氏生下了嫡長女常氏,也就是後來的敬懿太子妃。

洪武二年,常遇春突然去世,而常氏尚且只有15歲。

不過朱元璋是一個遵循承諾的人,並沒有因爲常遇春的突然去世就忘掉二人之前定下的婚約,而且在常氏尚未守滿孝期(期滿未27個月,而常氏只守了22個月)時,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將常氏冊封爲皇太子妃,讓太子朱標同常氏完成大婚。

朕子標年已長,以爾常氏,實朕功臣開平忠武王長女,相結爲親。今吉日在期,所宜先正其名。特以冊寶,命爾爲皇太子妃

就這樣,常氏成爲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太子妃。

03

朱標迎娶常氏爲皇太子妃,不僅僅是早就定好的娃娃親,而且還是太祖皇帝爲了朝政而爲之。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太祖皇帝的二十幾個兒子,不管是太子還是親王,大多娶了功臣之女爲妻或者是側妃;比如:

秦王朱樉的正妃是元將王保保的妹妹觀音奴,側妃是甯河王鄧愈的女兒鄧氏;

晉王朱棢的王妃與繼妃都是永平侯謝成的女兒

而魏國公徐達四個女兒中有三位都做了朱元璋的兒媳,長女交給燕王朱棣爲燕王妃,次女嫁給代王朱桂爲代王妃,第四女則是嫁給安王朱楹爲安王妃。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無非就是爲了讓這些開國功臣能夠對自己更加忠心耿耿,助自己穩坐皇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常氏雖然在嫁給朱標之前,二人之間並無感情,但朱標還是十分寵愛常氏的,單從常氏的生育子女的數量上便可以看得出。

常氏是在洪武四年嫁給朱標,一直到洪武十一年病逝,七年的時間爲朱標生下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嫡長子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與太子朱標最器重、最寄予厚望的朱雄英。

而且朱雄英出生是在洪武七年十月,而常氏的最後一個孩子出生是在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裏,常氏先後生下兩子兩女。也就是說常氏不是在懷孕生子,就是在坐月子,幾乎沒有歇息的時間。

或許正是因爲常氏接連懷孕,導致自己産後虛虧還未來得及補上,便又懷孕,身體越來越差,以至于在洪武十一年十一月生下朱標第三子朱允熥後便一病不起,很快便病逝了。

也就是說,常氏很可能是死于産後大出血的並發症,那時候的醫療條件畢竟有限,並未將常氏救回來。

這一年,常氏尚且只有24歲而已。

而朱雄英也只有五歲,幾個年幼的孩子失去了母親。

而常氏之所以如此得寵,不僅僅因爲她是功臣之後,朱標的嫡妻,還因爲常氏本人的秉性。

常氏雖然是開平王的女兒、鄭國公的姐姐,而且還有一位平步青雲的舅舅在朝中極其得寵,常氏並沒有恃寵生嬌,反而謹守本分,勤儉孝順,堪稱天下女子的表率,頗有爲賢後的風範

而且常氏作爲太子正妃,十分大度,在側妃呂氏(建文帝的生母,呂本的女兒)入東宮後,常氏不僅沒有與呂氏爭寵,反而對其多加照拂。

其實呂氏雖然入東宮爲太子側妃,但實際上太子朱標一開始對呂氏並不寵愛,一則是因爲朱標寵愛發妻,二則是呂氏的父親呂本是南宋歸降元朝的將領呂文煥的後人,而呂本也曾在元朝爲官,後歸順了太祖皇帝。

所以呂氏初入東宮,無依無靠。

常氏作爲東宮太子妃,表現出了作爲太子妃的大度,時常照顧呂氏。

而呂氏也終于在洪武十年生下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便是朱標的次子朱允炆。

呂氏也終于母憑子貴,徹底在東宮站穩了腳跟。

04

常氏去世後,朱元璋將其追谥爲“敬懿太子妃”,並且按照禮制馬皇後與太祖皇帝爲兒媳穿青衣,朱標爲發妻服齊衰一年的時間,至于常氏的長子朱雄英則是爲母親服齊衰三年的時間。

筆者一直在想:若是敬懿太子妃常氏並沒有去世,一直活到了太祖皇帝病逝新帝登基的話,明朝的曆史是不是會改寫?

常氏去世後,太子朱標一脈就像是推倒了諾米骨牌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洪武十五年,常氏嫡長子朱雄英病逝,年僅8歲;僅僅幾個月後馬皇後病逝。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逝;緊隨其後太祖皇帝將朱標次子朱允炆封爲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病逝,朱允炆登基稱帝,史稱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後,除了將生母呂氏尊爲皇太後外,還將已經病逝六年的父親朱標追封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已經去世20年之久的嫡母常氏追封爲孝康皇後。

雖然登基的不是常氏親子,但作爲朱標的嫡妻,便有資格被追封爲皇後,同朱標一起被供奉祭祀。

然而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兵進入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蹤,燕王朱棣在南京稱帝。

朱棣登基後,將長兄朱標複降爲懿文太子,長嫂常氏降爲敬懿太子妃,而建文帝生母呂氏則是被降爲懿文太子妃。

在曆史上,由太子妃晉封爲皇後、皇太後並不是什麽稀奇事,而從皇後又降爲太子妃,常氏是獨一無二的。

朱標有四位載入史冊的公主,但生母都不詳。若是按照常氏墓志銘的推斷,江都公主與宜倫公主應該是常氏所生,但也有可能常氏所生兩女都已經夭折,所以並沒有記載。

所以常氏所生的女兒我們暫且不論,除了朱雄英外,常氏還生下了朱標第三子朱允熥。朱允熥得以平安長大,並且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

皇太子的嫡長子被封爲皇太孫,其余的兒子則是在十歲時被封爲郡王。

就這樣,朱允熥被封爲郡王。

建文元年,朱允炆登基後,將三弟朱允熥封爲吳王,封地在富庶的杭州。

然而朱允熥並未來得及就藩,靖難之役便爆發了,建文四年靖難之役以建文帝的失敗而告終。朱棣登基後,將朱允熥降爲廣澤王,囚禁于鳳陽。

原本朱允熥在這樣不得自由的環境下,也能安度余生;然而作爲太子朱標的兒子、建文帝的弟弟,便注定了很難善終,畢竟朱標的兒子無一人善終:

建文帝不知所蹤

朱雄英夭折

朱允熙在永樂四年葬身大火中

朱允熞也不知何時去世

而朱允熥則是在永樂十五年,突然去世。在朱允熥去世之前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太祖皇帝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在建文四年打開金川門將朱棣放入南京城,朱棣因此對這位弟弟極其禮遇,然而朱橞恃寵生嬌,越來越不安分,竟然意圖謀反。

並且將同母兄長蜀王朱椿的次子崇陽王朱悅燇,假稱爲“建文君”,意圖起兵取代朱棣。

很快朱橞便被朱棣貶爲庶人,囚禁起來。

雖然此時和朱允熥沒有絲毫的關系,但是朱棣很清楚:主要是朱標的兒子還活著,便有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所以不久朱允熥便突然去世了,至于具體如何去世便不得而知了。

就這樣常氏與太子朱標所生的兩個兒子,都去世了。

不過好在,朱允熥在去世前已經留下了血脈,沒有讓朱標一脈就此斷絕,在此之後朱允熥後人便以庶人的身份生活下去。

結語

有些事情確實是天命難違,我們假設,若是常氏沒有死,無需說活到洪武三十一年,就是能活到洪武二十五年,在太子朱標之後去世,大明王朝的曆史都可能改寫。

朱標去世後,若常氏還在,即便是再朱雄英夭折的情況下,朱允熥也是朱標唯一的嫡子;自然便是毋庸置疑的皇太孫,若朱允熥在洪武三十一年繼位的話,朱棣真不一定敢靖難。

不僅僅因爲朱允熥是朱標嫡妻所生嫡子,更加因爲一個人——涼國公藍玉。

藍玉是常氏的親舅舅,朱元璋之所以會重視藍玉,且在藍玉犯有過錯的情況下仍舊不忍處置,其實就是因爲藍玉是太子妃常氏的舅舅,朱雄英與朱允熥的舅姥爺。

在朱雄英夭折的情況下,若是能將朱允熥封爲皇太孫,朱元璋必定不會發動藍玉案;反而會將藍玉留下來,輔佐皇太孫登基、穩坐皇位。

但是朱允炆爲皇太孫便不同了,朱允炆是呂氏所生,而呂氏的娘家是文官,並沒有勢力可以幫助朱允炆穩坐皇位。而藍玉並不安分,若不將藍玉這位戰功赫赫的大將除掉的話,朱允炆很難駕馭。

而藍玉若不死,即便是身爲新帝的朱允熥要削藩,燕王朱棣也不見得敢直接起兵靖難。

藍玉作爲朱允熥的舅姥爺,自然會全心輔佐朱允熥,朱棣雖也骁勇善戰,但也不見得一定能打的贏藍玉。更何況若是藍玉還在,新帝需要削藩嗎?

甚至很可能是不需要削藩的!

所以說常氏的死,影響了朱元璋的很多決定,以至于影響了繼朱元璋之後新帝的人選,從而影響了是否會發生靖難之役;或者是即便是靖難之役起,朱棣是否一定會成功。

如此,常氏的早逝,直接影響了明朝的曆史進程。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明史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二十一

《林登州集·卷十九》

《東宮妃常氏擴志》

《萬曆野獲編》

0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