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李鴻章警示:欲強國,需滅此國!

曆來論史 2024-06-21 19:25:58

清朝末頁的曆史總在心頭萦繞引發無盡的悲慨與憤慨。李鴻章這位晚清重臣偏偏以屈膝于洋人訂立辱國條約的悲劇形象“聞名遐迩”。他的筆尖一次次勾勒出屈辱的界線那些不平等的字眼如同烙印讓列強對這位老臣的談判桌上的軟弱青睐有加。

然而身爲漢族的一員李鴻章能在朝廷中穩如磐石且深得慈禧太後信賴這無疑證明他並非等閑之輩。對于世事的洞察他展現出的遠見卓識令人贊歎。當清朝內外普遍輕視彈丸之地的日本時李鴻章獨樹一幟犀利地看穿了我們鄰邦潛藏的勃勃野心。

北洋艦隊成軍後曾氣勢磅礴地停泊在日本港口展示著大清的威儀。彼時的日本雖然整體軍力與經濟仍遜色于大清不過其發展勢頭在東亞可謂獨步天下。類似李鴻章那樣對海外動態有所洞察的清朝官員並非罕見無奈他們的見解始終未能成爲朝堂主導更無力動搖滿清皇室那份根深蒂固的傲慢與自負。

當朝鮮的疆域漸行漸遠琉球與台灣的影子在地圖上淡去伴隨著一份又一份蝕骨的和約一個鐵甲披身的日本昭然若揭醒悟之時已是暮色四合。李鴻章這位晚清重臣滿心哀歎他深知中華之振興,勢必要滌蕩東瀛帶來的陰霾。

日本國土狹小缺乏戰略縱深且地震頻仍這些自然條件塑造了國民普遍的脆弱心態。這份不安感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心頭驅使著他們向往向外拓展尋求那些更爲廣闊、豐饒且避風的安全港灣。

在明代的輝煌歲月裏豐臣秀吉成就了日本的統一偉業隨即動員各路諸侯聯手發動對朝鮮的遠征!那時明朝雖已步入萬曆時代國力日衰卻仍憑借昔日余威勉強支撐像疲憊的駱駝般硬是抵擋住了日本的攻勢保全了朝鮮。然而清末的朝廷在與日本的激烈較量中不幸敗北無奈地割舍了曾誓死效忠的藩屬朝鮮緊接著寶島台灣及澎湖列島也相繼落入了東洋之手!

二戰烽火燃至華夏大地日本鐵蹄肆虐對中國領土發動了曠日持久的侵犯無數抗日兒女和無辜民衆承受了深重的苦難!偌大的中華民族究竟爲何會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飽受如此欺淩之痛?

過于自負的心態往往成爲進步的絆腳石導致停滯不前。當大英帝國帶著象征西方尖端科技的創新瑰寶拜見清朝帝王時這些眼界狹窄的主宰者卻僅將其視爲雕蟲小技不屑一顧。那些來自異國的先進技藝竟未能贏得他們半點青睐反而遭受冷落被擱置一旁!

在19世紀中葉當大清帝國正與西方世界的沖擊不期而遇時日本這個東亞鄰國盡管在發展上更爲滯後且對外界封閉同樣未能幸免于外力的震撼。美國海軍將領佩裏的黑船威猛駛入猶如晴空霹雳瞬間打破了日本人對和平自守的幻境,迫使他們直面全球化的大潮。

在日本大國的形象並未束縛其思維一旦遭受挫折它迅速覺醒毅然決然地擁抱西方文明踏上現代化之路。從天皇親自示範換上西裝品嘗西餐甚至出資購買戰艦、興辦工廠,他的行動力見證了國家變革的決心!這種全國上下的團結一心和奮發圖強之氣概遠遠超出了晚清時期任何改革嘗試的力度與深度。

回顧清朝的曆程其負擔可謂沉重異常。對榮譽的執著讓他們深信敗績僅是短暫的插曲從不輕易承認在文明競速中落後于西洋列強。及至清朝晚期當真正的自我反省與西學東漸來臨時我們的國土已被鐵蹄蹂躏多次無數的疆土與白銀已悄然流失遠超日本所承受的痛楚。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