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首個腦機接口患者:打遊戲搞研究兩不誤,重獲自主能力

科技有夕小瑤 2024-05-12 10:08:46

今年1月28日,Neuralink首次將侵入式腦機接口植入人類患者Noland Arbaugh的大腦。100天後,這家由埃隆·馬斯克創立的公司公布了最新的進展。從Neuralink的更新中我們可以看到,Arbaugh的恢複情況超出預期,他的用戶體驗也非常積極。

原文鏈接:

https://neuralink.com/blog/prime-study-progress-update-user-experience/

GPT-3.5研究測試:https://hujiaoai.cn

GPT-4研究測試:https://higpt4.cn

Claude-3研究測試(全面吊打GPT-4):https://hiclaude3.com

Arbaugh: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你們給了我太多的自由,簡直就像奢侈品一樣。過去八年我做不了這些事,現在我都不知道該怎麽分配我的注意力了。”這是Arbaugh在接受腦機接口手術100天後的真實感受。

在獲得Link之前,Arbaugh主要使用由護理人員放置的口持式平板手寫筆。該設備只能用于站立操作平板電腦,長時間使用會導致不適、肌肉疲勞和壓瘡,還會影響正常的言浯能力。

手術後的幾周內,Arbaugh可以通過植入的Link設備開始控制筆記本電腦,而且可以在床上使用。通過心靈控制光標,他能夠與朋友玩在線國際象棋和《文明 VI》,浏覽互聯網,進行直播,以及使用MacBook上的其他應用程序。他甚至用Link玩Switch上的《馬裏奧賽車》,這自他2016年潛水事故導致的脊髓損傷以來還是首次。

“一個月前我認爲口持式筆比BCI好得多,但比較後發現BCI一樣好,甚至更好,而且還在不斷改進;我現在玩的遊戲比以前好得多。我在遊戲中擊敗了朋友們,作爲一個四肢癱瘓者,我本不應在遊戲中擊敗他們。”

工作日中Arbaugh爲研究工作投入8小時。周末則更多是個人使用和娛樂時間,有時超過10小時。最近一周,他總共使用設備69小時,其中35小時用于研究,34小時則是個人時間。

這項研究讓科學家們可以實地評估Link的性能。而光標控制的速度和准確度——每秒比特數(BPS),是通過網格任務來衡量的。在首次研究中,Arbaugh打破了人類使用BCI控制光標的世界紀錄,達到了8.0 BPS,現在他的目標是超越Neuralink工程師使用鼠標的成績(約10BPS)。

Neuralink及腦機接口背景

腦機接口可以根據是否進入人體內部分爲兩類:侵入式和非侵入式。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不需要進入人體,它們通過設備讀取頭皮表面的腦電波、腦磁波,以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信號等。

而侵入式腦機接口則是直接植入到人體內部,緊貼大腦皮層,直接捕捉大腦發出的信號。Neuralink開發的就是這種侵入式設備。

侵入式腦機接口還可以細分爲植入不同大腦區域的類型。有的是植入到運動中樞,有的是語言或視覺中樞。

Neuralink 開發的設備被植入到了患者 Arbaugh 的運動中樞。因此,Arbaugh 需要執行運動想象任務,通過激活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産生信號,進而控制鼠標光標的移動。

去年8月,斯坦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在《Nature》雜志上連發兩篇文章[1][2],介紹了他們將腦機接口植入到患者大腦的語言中樞部位,目的是幫助那些語言能力受損的患者恢複說話能力。這項技術試圖通過解碼大腦中的語言信號來幫助患者重建語言表達。

此外,將腦機接口植入到大腦的視覺中樞也是一個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去年11月,埃隆·馬斯克在一次發布會上提到了Neuralink的一個新項目,即開發針對視網膜的腦機接口,旨在幫助視力受損的人恢複或增強視覺功能。

侵入式腦機接口的風險

據知情人士透露,植入Arbaugh大腦的設備遇到了點麻煩——一些電極線脫落了,導致數據部分丟失。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爲手術後頭骨裏積累的空氣,專業術語叫做腦積氣。雖然這看起來沒對Arbaugh的安全構成直接威脅,但它確實顯示了Neuralink在進行首次人體植入試驗時的一些技術挑戰。

Neuralink的團隊對這個問題還是很有信心的,他們認爲這是可以解決的,並且期待未來的設備能夠更有效地捕捉數據,爲患者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他們已經把這個問題報告給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並相信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至于FDA,目前還沒有給出任何反饋。

之前Neuralink其實是有爆出來一些負面新聞的。比如在做動物實驗時一些猴子出現了比較詭異的反應,有一些猴子會直接抓撓頭部表現出很痛苦的表情,而且有消息稱有幾只猴子很快就讓他們安樂死了。

任何醫療技術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風險。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更多的臨床試驗,這些風險可以被更有效地識別和管理。同時,隨著研究者和開發者對技術的深入了解及監管框架的完善,新醫療技術將變得更安全、更有效。特別對于腦機接口這樣的尖端科技,持續的創新和審慎的臨床實踐將關鍵地影響其未來的應用前景。

參考資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443-4[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377-x[3]https://neuralink.com/[4]https://www.zinexts.com/

0 阅读:0

科技有夕小瑤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