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機陷阱揭秘:男子想租14台手機套現,卻反增17W巨債

徐十一 2024-06-21 17:18:30

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手機租賃業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以快速審核、便捷發貨和高信用免押金服務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尤其是那些追求新鮮感和臨時使用需求的用戶。

然而,這一新興模式也暴露出了監管漏洞,被一些借貸中介所利用,他們誘導經濟困難或網貸逾期的人們通過“租機變現”來套取現金,從而陷入更深的債務泥潭。

陳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果農,因健康問題無法勞作,生活陷入困境,開始接觸網貸。在逾期壓力下,他被借貸中介以“短期套現”爲誘餌拉入租機平台。

在中介的“幫助”下,陳默通過掃碼進入租機平台,租借手機後直接寄給中介,中介收到手機後再放款給他。看似解決了燃眉之急,實則讓他背上了沉重的分期租金和買斷費用。

陳默在多個平台上租賃了14台手機,總租金高達17萬元,但實際到手的現金僅有5萬元。隨著還款能力的喪失,他不僅網貸未還清,反而債務越積越多,最終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困境。

這是來自澎湃新聞的報道,可以看出租金套現本想解決燃眉之急,沒想到卻越陷越深。

據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租賃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582億元,預計2023年將飙升至2400億元。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多數租機平台的審核機制過于寬松,忽視了個人征信報告的審核,僅通過簡單的芝麻信用或騰訊會議就能通過審核,爲借貸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機。

陳默的悲劇並非個案。社交媒體上,許多用戶反映因“租機套現”而背負巨額債務,質疑套現變成了“高利貸”。在消費投訴平台上,關于“租手機”的投訴信息高達上萬條,多與“高利貸”和“暴力催收”相關。

法律專家指出,“租機套現”行爲存在諸多法律風險。一些租賃平台的“買斷”規定使得用戶支付的費用遠超手機價值,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高利貸。借貸中介的行爲可能涉嫌詐騙,尤其是當他們明知用戶征信差,仍僞造材料套取租機資格,回收手機套現給用戶時。

此外,如果租機平台與借貸中介存在通謀,共同爲用戶提供高利息借款,可能違反了金融管理規定。而用戶擅自轉賣手機,違反了租賃合同,除了支付租金外,還需承擔違約金,面臨法律訴訟和資産凍結的風險。

爲了避免類似陳默的悲劇,用戶應避免使用不正規平台借款,合理規劃財務,並評估法律風險。一旦陷入租機套現的困境,應積極向金融管理部門舉報。同時,行政部門也應加強監管,要求租機平台加強用戶信用審查,對違規企業進行處罰,以規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

合理消費,避免過多超前消費,導致後面拆西牆補東牆,走上絕望的道路。

2 阅读:319

徐十一

簡介:數碼資訊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