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做題家的焦慮,現代化的反作用力

抽屜電影 2024-06-07 06:21:10

以工業化爲核心的現代化的一個普遍的特點在于資本增密排斥勞動,什麽意思呢?就是資本高度集中,然後慢慢的對于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這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隨著工業化的加深,越是高端的工業,對于勞動的需求就越少,于是,現代化一個普遍的現象就表現爲失業。而失業之後,原本那些離鄉背井的人就變得非常尴尬,故鄉自然是回不去,因爲沒有就業,即使是留在城市,城市也沒有辦法提供給棲身的場所,沒有故鄉,也沒有希望。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浪蕩兒》就是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一部分人所面臨的尴尬局面,這個局面對于這部分人來說並不會有啓示意義,因爲幾十年過去的我們依舊是沒有能走出這個困境。因爲本片上映在1953年,那個時候,僅僅距離二戰結束不到十年,歐洲的戰後再工業化再一次造成的生産過剩,而此時此刻,那些本該有一份工作傍身的年輕人們開始變得頹廢起來了。

《浪蕩兒》講述的是幾個年輕人,其中有兩個最爲突出,一個是年紀最長的浮士德,另一個是年紀最小的莫拉德。浮士德與莫拉德的妹妹談戀愛,然而莫拉德了解浮士德,浮士德是一個花心的人,對于妹妹的愛並不能止住他花心的念頭,于是,生活並不是那麽的美好。

原本風流潇灑的浮士德因爲與莫拉德的妹妹有了孩子而被迫結婚,大家都以爲結了婚的浮士德應該改掉自己以往的壞習慣而變得更加穩重,結果這不過是大家的期待而已,婚後的浮士德除了有一份工作之外,依舊是沒有改掉自己的壞毛病,與有婦之夫鬼混,調戲自己老板的妻子,看到了這一切的莫拉德的妹妹離家出走了,找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回自己的妻子的浮士德這才慌了神。于是,他發動所有人一起尋找,最後找到了自己的妻子,浮士德也因此痛改前非。而此時此刻,莫拉德卻做了一個決定,幾乎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的決定。

《浪蕩兒》展現給觀衆的是新浪潮的一種嘗試,一種嘗試將現實困境與思想結合在一起的嘗試。現實困境是什麽?或者說新浪潮的發端是什麽?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資本主義在歐洲很快的進行到了戰後生産過剩階段。根據自由市場理論,生産過剩的時候,自然是要調節産能,降低生産,這樣做看似無可厚非,但是卻會造成一種困境,那就是大量的工業從業者失業,而失業潮漫步整個歐洲的時候,對于年輕人來說自然也就沒有就業。

本片對于這樣的一種描述進行了非常直白的展現,這一夥年輕人談論最多的就是誰能找到工作,誰能找到工作幫助自己的家庭,不論是莫拉德的妹妹,還是浮士德的姐姐,都對于工作有著一種謎一樣的眷戀,而本地人對于工作已經無法做到普遍的兼顧了,面對這一夥外地年輕人,工作似乎成爲了對于自己將來進行劃分的主要核心。

在沒有就業的時候,躁動的年輕人需要發泄自己內心的憤懑,我們自然可以看到後來被稱之爲新浪潮的電影運動與它所講述的本體之間有何關聯。實際上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不僅僅是我們國內有過大型的運動,在歐洲,在北美,這是一種潮流,一種任何國家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潮流。因爲現實問題並沒有誰能很好的解決。一直到歐洲諸國以及北美被迫提高了工人的待遇之後,這種運動的思潮才逐漸的減緩。而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産業外移,歐洲以及北美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産業的外移再一次加重了本國人口的就業,這屬于惡性循環,如果不是高福利維持著這種循環,未來自然要再一次崩塌。

而在本片中,我們看到的是年輕人無法完成就業的結果,面對著一個陌生的地方,這個地方自然是留不住的,因爲沒有就業,所以年輕人們總是結伴浪蕩厮混,然而對于他們來說,未來在哪裏?這一點誰也不知道,現在在哪裏,這一點自然也少有人思考。日子在晃蕩中結束,生活在無望中繼續,對于這夥年輕人來說,什麽才是重要的?混過一天就算一天罷了。

但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沒有辦法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爲晃蕩在這裏還是有機會的,一旦回到自己的家鄉,所有的結局都被寫死了。這像極了今天我們大多數人所面臨的困境,當工業化發展到當代的時候,更加加劇了這種困境,資本不斷地朝著大城市集中,相應的就業也就會隨著資本收緊到大城市,人只能追隨就業,工作不會隨人力資源而流動,因而這個時候,故鄉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成了一個回不去的地方,回不去故鄉,留不住希望,或許我們應該走出困境,然而要改變現行的全球資本制度,並不是所有人都不願意服輸。

……

你好,再見

0 阅读:46

抽屜電影

簡介:每天爲你推薦一部經典電影,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