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的2000噸銅,被俄羅斯人玩消失了

金角財經 2024-06-24 16:50:17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塞爾達

2000噸銅,在海上漂沒了。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發生在A股一家世界500強公司身上的離奇事件。

近日,多家媒體公開報道稱,物産中大從俄羅斯購買了一批被標注爲“花崗岩”的精煉銅,價值2000萬美元,在俄羅斯運往中國的途中杳無音訊,最終被曝出消失在土耳其。

這事裏裏外外透露著古怪,涉事公司物産中大還是中國供應鏈集成服務引領者,已連續13年位列世界500強,2023年排名位列138位。

2000噸精煉銅到底是怎麽失蹤的?市場出現多種猜測,有認爲是“空手套白狼”所致,而更多聲音則集中在物産中大被俄羅斯公司坑了,“交易對手下套詐騙”。

尴尬的是,由于銅是物産中大重要的成本項,買銅原本是爲了對沖成本上漲的風控措施,沒有想到最終釀成了離奇的風險。

風控變風險的背後,也暴露出物産中大經營上的諸多問題,尤其是債務壓力不斷增大,物産中大越來越危險了。

被坑了?

公開資料顯示,這宗離奇的交易,是由物産中大旗下公司物産國際運作,據稱是“交了定金,但是沒有按期到貨”。

根據處理這批貨物的航運公司記錄,這批“消失的銅”被列爲價格較低的花崗岩,可能已經運到土耳其。物産中大的工作人員也已前往俄羅斯調查事情真相。

銅爲什麽消失,市場對此的猜測普遍集中在兩個方面:

首先就是可能被俄羅斯坑了,交易對手下套詐騙,由于國際大宗商品貿易環節的物流複雜,貨物提供方俄羅斯銅廠可以利用虛假物流貨權單證,以掩蓋貨物的真實狀況或交付實際,從而爲欺詐行爲騰出空間;

然後,也有可能是相關人員從中謀利玩的空手套白狼。

“金屬貿易中産品丟失的現象並不算頻繁,但也並非完全罕見。例如2022年即發生過總價值60億元的秦皇島銅精礦事件。”東證衍生品研究院産業咨詢高級分析師吳奇翀稱,如果核實後確認“丟失”了,那麽不排除該事件是詐騙行爲,俄羅斯銅廠可能利用虛假的物流單據和倉單來掩蓋真實貨物的情況,這個事件涉及多重因素和複雜的國際貿易鏈條。

不過,事已至此,對于物産中大來說,能否補救和追責才是更爲迫切的問題,但這背後的複雜程度同樣不亞于分析成因。

這是因爲,國際貿易本身就存在特殊風險,地緣政治和法律差異會導致跨國交易風險,各國的法律和監管環境不同,使得追責和追討損失變得複雜;

而俄羅斯和中國的法律體系和執行力可能存在差異,增加了追責難度,同時信息也存在不對稱,使得買方容易受到賣方的欺騙,尤其是在涉及大量金錢和複雜物流的情況;

此外,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尤其是涉及俄羅斯的交易可能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使得追討和法律援助變得更加複雜。

市場議論紛紛下,6月14日早上,物産中大發公告回應稱:

公司正在向控股子公司物産中大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控股78.18%)進一步核實情況;公司具有完善的內控制度,能夠有效管理和控制貿易業務相關風險,保障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合法合規運營;

上述事項涉及公司金額約1.1 億元人民幣,占公司歸母淨利潤較小(公司 2023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801.61億元、利潤總額72.99億元、歸母淨利潤 36.17億元),對公司後續經營不會産生較大影響。

不過,金額占比小並不能掩飾事件嚴重性,因爲這背後反映了物産中大的風控工作存在嚴重問題,而且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

漏洞百出

物産中大此前也發生過“貨物消失”事件。

據2023年財報披露,物産中大國際因受天津思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委托進口鐵礦砂,遂于2014年11月與北京中物儲簽訂了進口貨代協議,約定船名加內特項下的鐵礦粉委托其報關、報驗並保管。

但到了2015年4月,物産中大國際發現貨物明顯短少;同年5月,物産中大國際要求提貨時,北京中物儲找各種借口不予辦理提貨手續。

物産中大國際隨後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經濟損失。不過,即使勝訴了,物産中大國際也未挽回損失。

2016年,北京中物儲已經進入破産程序,物産中大國際已申報債權並收到管理人債權確認書。截至2023年末,北京中物儲仍在破産程序中,而物産中大國際對賬面應收賬款1030.51萬元,已全額計提壞賬准備。

坦白說,在國內外大宗貿易中,商品失蹤事件並不少見。

2022年8月,總價值約60億元的30萬噸銅精礦在秦皇島港因貿易商“無單放貨”而失蹤。該事件發生後,嘉能可、洛陽钼業的金屬貿易公司IXM已停止向涉事方瑞升商貿供貨。

2021年,大宗商品貿易巨頭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團從土耳其一家公司購買價值3600萬美元(約合2.34億元人民幣)黃銅,然而當貨物抵抵達目的地時,本應該裝滿黃銅的集裝箱卻全部被調包成立塗著金屬色顔料的石塊。

通常在這種不能交貨的情況下,貿易公司可以向貨物的保險單提出索賠。但摩科瑞發現,這家土耳其公司爲貨物投保的合同中,只有七分之一是真實的,其余的都是僞造的。

這些貨物在最初裝進集裝箱後就經過查驗並貼好了封條,但欺詐團夥趁著夜幕打開集裝箱迅速掉包,之後又貼上假封條來掩蓋其行徑。

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巨頭托克集團則遭遇鎳交易騙局。當年2月9日,托克在購買的部分集裝箱貨物抵達檢查後,發現並不含鎳,預期最多可能造成5.77億美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這據說是迪拜金屬商人Prateek Gupta控制的一系列公司,在交易鎳金屬的過程中實施了“系統性欺詐”。這一系列公司包括TMT Metals和UD貿易集團旗下公司。這些公司在去年的鎳交易中,涉及虛假陳述和各種虛假文件。

一般來說,在大宗商品交易中,買賣雙方簽訂采購合同時,貿易商在了解供應商資質、信譽、交貨能力等情況後才會與之簽訂采購合同。巨頭企業在此基礎上往往還有更全面的風控措施。

但從近年時有發生的“貨物失蹤”事件來看,即使是再大型的企業,在實操中依然漏洞百出。

風控變風險

雖然說全世界貿易商可能都是“草台班子”,但是物産中大貨物消失背後,暴露出的經營問題卻怪不了別人。

目前,物産中大業務涵蓋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金融服務、高端制造等。其中,在高端制造業務板塊,公司還從事電線電纜生産。

2022-2023年,物産中大歸母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滑,分別跌1.85%和7.52%;今年一季度,這個跌幅擴大至14.5%。

而物産中大的盈利能力也毫無改善迹象。2023年,其核心利潤(營收-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管、利、研費用)爲58.01億元,相比其5801.61億元的營收,核心利潤率只有1%左右。

這意味著,物産中大每100元的業務收入中,可能只有1元左右的稅前利潤。而2020-2023年,其核心利潤率也都是1%左右,極低的盈利能力似乎已經難以改變,成爲常態。

盈利能力極低、業績在惡化,控本成爲應對業績風險的關鍵。

在此前舉行的投資者接待日活動上,有投資者向物産中大提問,銅價上漲對其公司的影響。

對此,物産中大表示,銅作爲電線電纜生産的主要原材料,其價格的上漲會增加線纜公司的生産成本,由于線纜終端産品的價格上漲有一定的滯後性,銅價漲將一定程度上將壓縮部分利潤空間。

尴尬的是,買銅原本是物産中大爲了應對成本上漲風險而做出的風控措施,但沒想到事件最後走向卻釀成了另一波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利潤表外,物産中大資産負債表上的風險同樣不小。

2023年,物産中大的資産負債率高達69.1%,該數據在今年一季度進一步攀升至73.98%。負債高企。

尤其是短期內支付壓力較大的流動負債,在短短一個季度內,由2023年底的996.72億元大增至1333.08億元;這個數據同比去年一季度,也增加了超過150億元。

此外,物産中大還有大量的擔保。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物産中大的擔保總額高達238.5億元,占淨資産的比例達到驚人的64.87%。此外,它直接或間接爲資産負債率超過70%的被擔保對象提供的債務擔保金額也有160.7億元,這部分極高風險擔保,占到了物産中大淨資産的43.7%。

除了負債和擔保額高企,物産中大看似龐大的資産下,也埋了不少隱雷。

比如,截至2023年末,物産中大公司存貨賬面余額爲391.25億元,其中跌價准備爲13.89億元;商譽賬面原值爲23.06億元,減值准備爲4.56億元;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爲168.09億元,壞賬准備爲15億元。

而這些包括存貨、商譽、應收賬款在內的風險,都被審計機構顯眼地寫在了年報的“關鍵審計事項”中。

由此可見,物産中大雖然資産龐大,但質量其實一般,加上負債尤其是流動負債高企,要面臨的經營和債務風險並不小。

一個簡單的“買銅”交易都搞得如此離奇,物産中大又如何能讓市場相信自己處理好債務風險呢?

還是說,這場離奇的貨物失蹤背後,有著更不爲人知的隱秘真相。

參考資料:

巴頓比格斯《消失的銅》

大宗傳媒《物産中大陷上億元銅産品“丟失”疑雲 企業進口大宗商品如何避險》

0 阅读:2

金角財經

簡介:有價值的財經故事,有溫度的商業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