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太君挂帥,楊門女將出征,懷舊連環畫故事《兵困黃土坡》

童年小人書 2024-05-13 10:18:36

今天分享小人書故事爲楊家將系列之《兵困黃土坡》,李耀華繪畫,張紹旻根據劉蘭芳、王印權傳統評書改編。

楊六郎在黑松林除掉潘仁美父子,被發配溫州服苦役十年。

這一天,北國元帥韓昌趁機發兵來犯中原。太宗聞報與文武百官商議對策。

佘太君求見,稱六郎途中染病,請求回京治療,太宗未准其奏。佘太君寒心落淚,散朝後聽官員議論邊關軍情緊急,朝中無人挂帥,便匆忙回府。

半月後佘太君、柴郡主哭上金殿,說六郎不幸病故,請求將靈柩運回京城,太宗震驚,准其所奏。

幾日後,邊關連連失守,遼兵長驅直入,太宗心急如焚,寇准不慌不忙:“萬歲,若退敵兵,還得楊六郎!六郎雖故,還有楊家女將啊!”

太宗知道楊家女將個個武藝高強,英勇善戰,便與寇准起駕天波府。

“郡馬病故,惦你思兒過度,朕來看看老愛卿。”太宗一句話令佘太君潸然淚下,太宗不知如何開口,暗示寇准。

寇准說明來意,佘太君臉色一沉:“怎麽,要楊家姑娘、寡婦迎敵?”

正尴尬爲難之際,一女子大聲說道:“堂堂大宋,朝中將領不少,連個遼國小小先鋒都打不退,羞死人了!”

寇准一看是楊府燒火丫頭楊排風,不由暗喜,用話激排風,排風說:“要是老太君挂帥,我就敢去!”

太宗立刻說道:“老愛卿,排風說得明白,大敵當前,國事爲重,就請你領兵挂帥吧。”

寇准忙接話:“萬歲放心,老太君深明大義,不用你勸。”

佘太君推辭不得,只有答應。楊門女將頂盔挂甲,整軍出發。

兩軍陣前,楊排風手舉焰火大棍縱馬殺向馬塗溫,馬塗溫見她是個女將,沒有放在眼裏。

幾個回合下來,馬塗溫漸漸招架不住,落荒而逃,老太君下令乘勝追擊,殺得敵軍向北敗退。

佘太君帶兵眼看追到幽州,卻見遼兵大營在前,遂下令在黃土坡下一座土城安營紮寨。

遼兵大將韓虎前來討戰,大郎妻、二郎妻、三郎妻、四郎妻、五郎妻出戰迎敵,韓虎骁勇,一杆狼牙棒,把衆女將打得敗下陣來。

老太君又派八姐、九妹前去,也被打敗,而排風受涼病倒,正發高燒,無法迎敵。

老太君想親自迎敵,被衆女將勸住,無奈之下挂出免戰牌。

過幾日排風病愈,正要出陣迎敵,城外來了一個女子,非要見老太君。

那女子身披鬥篷,腰佩戰刀,一匹桃紅戰馬,英姿飒爽,此人正是七郎妻杜金娥。

杜家與楊家有指腹爲婚之約,當年老令公被困兩狼山,七郎搬兵遇難,恰巧被杜金娥所救,杜母認出七郎,讓兩人拜了天地,結爲夫妻。

七郎因搬兵事急,次日即行,兩人約定若有孕生子則取名宗英。

老太君含淚,心想七郎已死,不該耽誤她,就讓她另尋夫主。

杜金娥這才得知七郎被害,悲痛萬分,正想拔刀自刎,忽然腹內一動,心想已懷胎九月,不如生下這孩子,也算對得起亡夫。

這時遼將韓虎叫陣,杜金娥沖到陣前與韓虎交戰,韓虎見金娥貌美,勸她做自己的二房夫人。

杜金娥忽覺腹痛,想這小冤家要降生了,不能久戰,心生一計對韓虎說:“你若看上我,我願相隨,但你得讓我幾招,你退我追,就跟著你去了,如何?”

韓虎巴不得,滿口答應,金娥趁其不備,一刀將他斬于馬下。

瞬間覺得腹痛難忍,催馬奔向遠處樹林,生下一個男嬰,金娥淚流滿面,心想楊家不認,娘家難回,她撕下一塊衣服寫上“此子名叫楊宗英,家住東京天波府,父親楊熙子延嗣,母親杜金娥”,而後用鬥篷把孩子包好放在路邊。

忽聽楊排風喊著“七夫人”,金娥趕緊上馬穿過樹林,被排風攔住,說明老太君顧慮,特請她回營。

金娥知道自己誤會老太君,想要把孩子抱回婆家,卻不想孩子不見了,金娥頓時暈倒在地。

醒來時已在宋軍大營,婆媳二人執手淚眼,金娥想著孩子不見了,說也無意,就將此事隱瞞下來。

再說金娥殺了韓虎,韓昌連夜調兵遣將,把宋營團團圍住,要爲弟弟報仇。

楊家女將出門迎戰,均不是韓昌對手,老太君無奈高挂免戰牌,擔心被困久了糧草斷絕,于是寫信讓楊排風回京搬救兵。

後半夜北門喊聲連天,火光通明,韓昌聞聲趕來,不料城門緊閉,才知中了老太君聲東擊西之計。

這時八姐、九妹已護送排風殺出重圍,催馬跑得無影無蹤。

排風趕到京城,攔下寇准的轎子將信交給他,自己轉身回天波府去了。

寇准緊急見駕,太宗與衆臣商議,需立刻派二路元帥前去解圍,可是誰能擔此重任呢?

寇准奏本保舉八王挂二路元帥,八王舉薦寇准當先鋒,兩人你套住我,我拴住你。

原來前一天夜裏,寇准與八王打賭,說六郎還活著,兩人來到天波府名爲吊唁,實爲找出六郎。

寇准趁柴郡主給六郎送飯之機,跟隨其後,因靴底厚聲音大,他脫下來搭在肩上,赤著腳跟進花房,台階下有一道門,六郎正在此處。

寇准叫來八王,兩人逮住六郎,六郎見事情暴露,只有直言相告:

老太君因爲六郎病倒,怕僅剩的一個兒子再有閃失,太宗又不准回京養病,無奈之下想出這詐死瞞名之計。

八王又驚又喜,但六郎不能挂帥,于是要令派他人挂帥,六郎在半路隨營出征,待殺退遼兵,立下戰功,再奏明聖上,將功折罪。

于是八王挂帥,寇准爲先鋒,雙鞭王呼延贊爲押糧官,三人騎著戰馬,率領精兵十萬,直奔邊關。

5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