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養老”火了: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太治愈了

江南雨福 2024-05-23 19:02:43

這兩天,微博上一組數據觸目驚心。

日本第一季度2萬余人孤獨死。

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今年1月至3月,日本有2.1萬人在家中孤獨死去,其中65歲以上老人爲1.7萬人,占總數近八成。

並且根據預測,日本全年65歲以上的“孤獨死”人數或達6.8萬人。

作爲數一數二的長壽大國,日本老人的長壽卻仿佛成了一種噩夢。

老無所依,老無所養。

那你有想過,我們的晚年生活又會是什麽樣?

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公園唱唱歌,練練八段錦?

是行動遲鈍、頭發花白,在幽閉的老房子裏過著獨居的生活?

又或是六、七十歲時還在四處打工,爲自己積攢一筆養老金?

人都會慢慢變老,尤其是當看到體檢報告上的紅色箭頭越來越多,還有身邊太多養兒不防老的無奈後。

很多人的養老焦慮,開始提前了。

如何有尊嚴地老去?成了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難題。

這幾天,一個關鍵詞火了——時間銀行。

何爲時間銀行?

這是2019年,南京市政府率先推廣的一種新型的互助養老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年輕人利用碎片時間爲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例如陪診、陪聊、代買菜、打掃衛生等等。

這些服務時長會被記錄、存儲下來,等未來自己老了需要幫助了,就可以換取相應時長的養老服務。

在@一條拍攝“時間銀行”的視頻中,23歲的陳馨怡,便是其中的志願者之一。

高二那年,她的母親和爺爺相繼因病離世,見過了太多生命的無常後,她毅然決然加入“時間銀行”。

她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擔心自己萬一將來不在奶奶身邊,那就積攢多一點的服務時間,在未來“轉贈”給臥床的奶奶使用。

于是一有空閑,她爲半失能的老人理發、助潔、按摩、測血糖、量血壓等等。

不過她做得更多的是,陪伴。

人到老年,最害怕的就是孤獨和被遺忘,無人關心,一無是處。

有人關心,有人問候,才是老人們內心最真切的需求。

但在“時間銀行”裏,最常見的還是,低齡老人幫高齡老人。

詹甯輝今年62歲,她幫扶過的老人近百位,79歲的芮祥雲便是其中之一。

芮祥雲有一兒一女,長大後都分別離開了家,在外工作。

于是自從2010年丈夫去世後,芮祥雲成了獨居老人。

不僅常年與孤獨爲伴,還要忍受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折磨。

直到她遇到了詹甯輝,不僅給她送飯、陪她拿藥、看醫生。

有時候在外面犯低血糖,走不動路,只要一個電話,詹甯輝便會趕來載著她回家。

芮祥雲的晚年有了依靠。

而對詹甯輝來說,自己現在身體健康,還有大把空余的時間。

對高齡老人的陪伴,既充實了當下的生活,也爲自己儲存起一份未來的免費服務時間。

何樂而不爲。

這幾年,“普通人要攢夠多少錢,才能體面養老?”“存款100萬不敢退休”的討論,越演越烈。

不可否認,錢是衡量養老生活的一個重要指標。

然而當養老焦慮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經濟壓力,對普通打工人來說,“時間銀行”無疑算得上一種投入最少、回報最高的養老方式。

這種以時間換時間,以服務換服務的模式,也給很多人帶來新的思考。

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段老人在孤獨中離去的視頻。

一位老人坐在監控下的門檻,也許是預感自己將要離世,她手托著腮發呆,隨後掩面哭泣。

之後進到屋內,躺在炕上就再也沒有起來了。

這個視頻,給我很大的觸動。

根據我國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超2.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5.4%。

我們其實也已經置身于一個中度老齡化的世界。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的養老模式不再適用,無數現實告訴我們,大部分孝心抵不過現實。

多少子女,因爲工作根本顧不上父母,在工作和現實之間,有心無力。

即便是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也有太多的苦不堪言。

再加上,作爲父母,我們也不忍心在養老的問題上拖累子女太多。

在矛盾與糾結之中,越來越多人探索出了各式新潮的養老觀念。

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寺廟養老”。

在福建資國寺裏,有一家新奇的佛教養老院,最低200元就可以入住。

老人們住在裏面,既可以一起參加早晚課念經誦佛;也有師父教他們打太極、八段錦。

平時大家也會爲寺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掃地、拔草、種菜等等。

但寺院養老最獨特的地方還是在于,設立了“生命關懷助念團”。

鼓勵大家給臨終的老人念經,陪他聊天,子女也圍繞在床前。

這樣的臨終關懷,讓逝者走得體面,也不增加別人的負擔,生死兩安。

除此之外,“跨代同居”的生活方式也很值得借鑒。

杭州一位80歲的汪奶奶,邀請24歲的年輕姑娘媛媛,住進自己家裏。

媛媛不需要交房租,只需要下班後陪汪奶奶說說話,照應彼此生活。

對媛媛來說,剛畢業的她省下了高額的房租,而汪奶奶也得到了想要的陪伴和看顧。

兩個人在跨代同居中各取所需,一起抱團取暖。

“抱團養老”,則是這幾年大家最不陌生的。

或是一群三觀相近、生活能自理的老友聚在一起,過一種互相照應的集體生活。

在英國一個社區,26個大齡女性因爲喪偶、離婚或未婚等原因,聚在一起共居。

平常一起看電影、做瑜伽,種果蔬,每隔一段時間還會一起聚餐。

這幾年,各個地區的老年大學也非常搶手。

老人們每天像普通學生組團去上課,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廣東一位89歲的江敏慈奶奶,在老年大學學習拼音,學習電腦,學習視頻制作。

如今已經成爲網上小有名氣的視頻博主。

目前,我國也在不斷推進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探索出了更多新潮的養老觀念,有更多養老福利政策出台。

但說句實話,不管你想以何種方式養老,都避不開兩個現實的問題。

首先是身體。

人到老年,彎腰駝背、半口無牙不說,年輕時身體積累的壞毛病也開始顯露出來,各種慢性病如影隨形。

而有慢性病的人也更容易失智失能,到這時,養老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其次,錢是最關鍵的。

不管是居家請保姆,還是生病買藥,都是要花錢的。

手頭沒錢,就沒有選擇自己生活的底氣,即使有兒有女,心裏照樣沒有著落。

每個人都會老去,誰到老年都有說不清的事,解不開的題。

那麽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怎麽辦?

我想了幾點自己的思考:

1、秉持長期主義

養老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年輕時有所規劃。

想要有尊嚴地活著,就要從現在起好好鍛煉身體,提前預防疾病,身邊的人再好,其實都不如自己的身體好。

想要晚年更幸福點,就提早做好金錢儲蓄,它或許不能讓你延緩生理上的衰退,卻能讓你體面一點老去。

2、盡早掌握各種養老方案的相關信息

大部分的子女都是孝順的,只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與父母談養老話題是不孝,是嫌棄的行爲。

作爲父母可以盡早、主動掌握各種養老方案的相關信息,嘗試多子女多溝通,把彼此的需求和擔憂都說出來。

雙方朝著一致的目標努力,盡力而爲,無愧于心,才是一個家最的遠見和智慧。

3、接納衰老和死亡

人人希望活到長壽,但長壽有時候並不等于幸福。

有的人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有的子女也舍不得放手,害怕背上不孝的罪名。

當生存質量難以保障時,接納衰老,有尊嚴地離去,或許是每個人最大的心願。

《最好的告別》裏說:“老年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屠殺。”

每個人都有變老的一天,誰都不用粉飾太平。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前給自己鋪好路,盡量給自己的晚年多一點保障。

哪怕不能優雅老去,也要正視自己的現狀,從容過完這一生。

點個“在看”,願每個人都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幸福老去。

你對自己養老有什麽規劃嗎?或者你和父母聊過養老問題嗎?一起來評論區探討吧。

0 阅读:0

江南雨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