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視頻打響新一輪劇場之爭?

犀牛娛樂官方 2024-04-28 22:55:38

犀牛娛樂原創

文|沈婉婷 編輯|樸芳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四年前,愛奇藝和優酷不約而同地選擇懸疑賽道作爲劇場化的發力點,分別推出了迷霧劇場和懸疑劇場。四年後,二者又幾乎同時向“劇場”發起攻勢,先是優酷官宣懸疑劇場升級爲“白夜”劇場,緊接著愛奇藝上新“大家”和“微塵”兩大廠牌。

長視頻平台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然過去,劇場化運營被視爲下半場競爭撬動新增量的重要杠杆。而愛奇藝和優酷作爲兩大較早布局類型化賽道的平台,此次的升級和推新意味著新一輪的劇場之爭正在打響。

懸疑賽道步入深水區

自劇場化的大風在各大長視頻平台吹起以來,懸疑賽道一直都是各家的主攻類別,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優酷的懸疑劇場,包括騰訊視頻的X劇場,都是對標的懸疑題材。

經過幾年的深耕,懸疑類網劇的開發趨于成熟而穩定,但同時也面臨著劇場風格區分度不高、題材同質化等挑戰。在此背景下,各平台開始在創新化、精品化的思路下在懸疑賽道抛下新的價值錨點。

以優酷的白夜劇場爲例,它由懸疑劇場升級而來,而“白夜”這個詞讓人不由得聯想到2017年優酷的懸疑爆款《白夜追凶》,這部劇也在一段時間內帶動著國産懸疑劇的爆發式成長。當然,白夜劇場的來源不止于此,“長夜必盡,真相大白”,這是優酷賦予“白夜”的寓意,並由此提出了“社會化懸疑”這一新概念,即在懸疑的架構中探討更深刻的社會議題、展現更深邃的人性關照。

也就是說,白夜劇場將聚焦兩個關鍵詞:社會化議題和人性思考,這一點從其首發的8部新劇片單可窺見一二。

比如官宣定檔4月27日的《微暗之火》作爲白夜劇場官宣的首部劇集,無疑將奠定該劇場未來的內容基調。這部劇以女性情感視角展開敘事,承載著反家暴、正當防衛、女性覺醒、少年成長等衆多社會議題,也刻畫了熟人社會裏的善惡交織與人性角逐。同時,該劇的陣容配置也相當吸睛,童瑤、張新成兩位主演的氣質與劇中角色有著較高適配度,導演姚曉峰前不久憑借《追風者》在觀衆心中留下了一波好印象,這次又帶來新作可謂“趁熱打鐵”。

除《微暗之火》外,其他七部作品也深度诠釋了社會現實議題和真實人性的追問,但在細分題材中都打出了差異化風格。如生存冒險題材的《邊水往事》以邊境小鎮的往事糾葛揭示特殊環境下的小人物命運,充滿著異域風情。懸疑短劇《新生》由一場困在孤島上的葬禮展開,將人性詐欺和陰謀陽謀展現得淋漓盡致。《曠野之境》則將主線放在了“電信詐騙”這一熱點社會話題上,兼具煙火氣與科技感。

無獨有偶,去年年末回歸的新一季愛奇藝迷霧劇場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質,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更關注現實議題和個體命運,如首發選手《三大隊》以人物命運爲懸疑線,敘事節奏和影像風格平實而生活化,更具有普世價值,這與優酷白夜劇場的“社會派懸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在前兩天的2024愛奇藝世界·大會上,迷霧劇場又重點發布了6部新劇,在題材類型上加重了犯罪刑偵的比例,具有更明顯的硬核底色,包括孫俪、羅晉、李小冉等主演的《烏雲之上》,歐豪、李一桐、楊玏等主演的《不可告人》等。

新廠牌的風格化

如果說優酷懸疑劇場升級爲白夜劇場是類型化賽道的升維進階,那麽愛奇藝推出的兩大全新廠牌則是在嘗試開拓新的國劇審美風格。據悉,這兩個新劇場品牌的共同特點在于表達普通人擺脫生存困境、追求幸福生活的關照。

具體來看,微塵劇場聚焦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並通過精品短劇集的形式和極致的影像探索來展現,目前已公布的兩部劇分別是《我的阿勒泰》和《在人間》。

其中,改編自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我的阿勒泰》已未播先火,由馬伊琍、周依然、于適領銜主演,不久前入圍了戛納國際電視劇節最佳長劇集競賽單元,並于4月25日在北影節舉行了亞洲首映。同時,愛奇藝還就該劇與當地文旅單位、出版社共同推出了“文旅合作新生態”。對于這樣一部劇來說,我們很難將它歸于現有類型中的任何賽道,但也正是這樣一份獨特的風格才讓該劇名聲在外。

大家劇場的“大家”則有兩層含義,除了與微塵劇場一樣有普羅大衆之意,還有就是旨在將大文學家的作品影視化,包括賈平凹的《高興》、梁曉聲的《中文桃李》、馬伯庸的《大醫》《兩京十五日》、劉震雲的《一日三秋》《吃瓜時代的兒女們》等,可見這一劇場的內容體量之重。

不難看出,與迷霧劇場、小逗劇場等過往類型化廠牌不同,愛奇藝這次在劇場化做出的新探索弱化了劇集類型的標簽,更注重內容風格化的統一。

例如《高興》講述的是陝西農民劉高興來到西安城收破爛的故事,《大醫》以1910年的上海爲背景、聚焦中國第一代公共慈善醫生,《父父子子》則以四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爲線索串聯起20世紀30至80年代的宏闊時空。這些劇集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時代,但都深刻反映了大衆的真實境遇和煙火生活,也呼應了愛奇藝在本次大會上提出的“向下共情”的理念。

其實,在騰訊視頻去年推出X劇場、螢火單元等廠牌時,劇場的“去類型化”迹象就已初步顯現。從X劇場打出“一劇一格”的旗號,到螢火單元以輕議題內容作爲劃分方式,都呈現出劇場類型泛化的特點;而此次愛奇藝開啓的兩大新劇場又一次拓寬了劇場的邊界。

類型化也好,風格化也好,這背後都包含著長視頻平台對于劇場化運營的審慎思考。可以肯定的是,平台間的劇場化競爭已邁入了新的階段,如何讓劇集聚合的生態朝向更長遠的方向發展,是當下最應該思考的命題。

無論如何,保持生命力的核心依然是作品。犀牛娛樂原創

文|沈婉婷 編輯|樸芳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四年前,愛奇藝和優酷不約而同地選擇懸疑賽道作爲劇場化的發力點,分別推出了迷霧劇場和懸疑劇場。四年後,二者又幾乎同時向“劇場”發起攻勢,先是優酷官宣懸疑劇場升級爲“白夜”劇場,緊接著愛奇藝上新“大家”和“微塵”兩大廠牌。

長視頻平台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然過去,劇場化運營被視爲下半場競爭撬動新增量的重要杠杆。而愛奇藝和優酷作爲兩大較早布局類型化賽道的平台,此次的升級和推新意味著新一輪的劇場之爭正在打響。

懸疑賽道步入深水區

自劇場化的大風在各大長視頻平台吹起以來,懸疑賽道一直都是各家的主攻類別,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優酷的懸疑劇場,包括騰訊視頻的X劇場,都是對標的懸疑題材。

經過幾年的深耕,懸疑類網劇的開發趨于成熟而穩定,但同時也面臨著劇場風格區分度不高、題材同質化等挑戰。在此背景下,各平台開始在創新化、精品化的思路下在懸疑賽道抛下新的價值錨點。

以優酷的白夜劇場爲例,它由懸疑劇場升級而來,而“白夜”這個詞讓人不由得聯想到2017年優酷的懸疑爆款《白夜追凶》,這部劇也在一段時間內帶動著國産懸疑劇的爆發式成長。當然,白夜劇場的來源不止于此,“長夜必盡,真相大白”,這是優酷賦予“白夜”的寓意,並由此提出了“社會化懸疑”這一新概念,即在懸疑的架構中探討更深刻的社會議題、展現更深邃的人性關照。

也就是說,白夜劇場將聚焦兩個關鍵詞:社會化議題和人性思考,這一點從其首發的8部新劇片單可窺見一二。

比如官宣定檔4月27日的《微暗之火》作爲白夜劇場官宣的首部劇集,無疑將奠定該劇場未來的內容基調。這部劇以女性情感視角展開敘事,承載著反家暴、正當防衛、女性覺醒、少年成長等衆多社會議題,也刻畫了熟人社會裏的善惡交織與人性角逐。同時,該劇的陣容配置也相當吸睛,童瑤、張新成兩位主演的氣質與劇中角色有著較高適配度,導演姚曉峰前不久憑借《追風者》在觀衆心中留下了一波好印象,這次又帶來新作可謂“趁熱打鐵”。

除《微暗之火》外,其他七部作品也深度诠釋了社會現實議題和真實人性的追問,但在細分題材中都打出了差異化風格。如生存冒險題材的《邊水往事》以邊境小鎮的往事糾葛揭示特殊環境下的小人物命運,充滿著異域風情。懸疑短劇《新生》由一場困在孤島上的葬禮展開,將人性詐欺和陰謀陽謀展現得淋漓盡致。《曠野之境》則將主線放在了“電信詐騙”這一熱點社會話題上,兼具煙火氣與科技感。

無獨有偶,去年年末回歸的新一季愛奇藝迷霧劇場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質,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更關注現實議題和個體命運,如首發選手《三大隊》以人物命運爲懸疑線,敘事節奏和影像風格平實而生活化,更具有普世價值,這與優酷白夜劇場的“社會派懸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在前兩天的2024愛奇藝世界·大會上,迷霧劇場又重點發布了6部新劇,在題材類型上加重了犯罪刑偵的比例,具有更明顯的硬核底色,包括孫俪、羅晉、李小冉等主演的《烏雲之上》,歐豪、李一桐、楊玏等主演的《不可告人》等。

新廠牌的風格化

如果說優酷懸疑劇場升級爲白夜劇場是類型化賽道的升維進階,那麽愛奇藝推出的兩大全新廠牌則是在嘗試開拓新的國劇審美風格。據悉,這兩個新劇場品牌的共同特點在于表達普通人擺脫生存困境、追求幸福生活的關照。

具體來看,微塵劇場聚焦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並通過精品短劇集的形式和極致的影像探索來展現,目前已公布的兩部劇分別是《我的阿勒泰》和《在人間》。

其中,改編自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我的阿勒泰》已未播先火,由馬伊琍、周依然、于適領銜主演,不久前入圍了戛納國際電視劇節最佳長劇集競賽單元,並于4月25日在北影節舉行了亞洲首映。同時,愛奇藝還就該劇與當地文旅單位、出版社共同推出了“文旅合作新生態”。對于這樣一部劇來說,我們很難將它歸于現有類型中的任何賽道,但也正是這樣一份獨特的風格才讓該劇名聲在外。

大家劇場的“大家”則有兩層含義,除了與微塵劇場一樣有普羅大衆之意,還有就是旨在將大文學家的作品影視化,包括賈平凹的《高興》、梁曉聲的《中文桃李》、馬伯庸的《大醫》《兩京十五日》、劉震雲的《一日三秋》《吃瓜時代的兒女們》等,可見這一劇場的內容體量之重。

不難看出,與迷霧劇場、小逗劇場等過往類型化廠牌不同,愛奇藝這次在劇場化做出的新探索弱化了劇集類型的標簽,更注重內容風格化的統一。

例如《高興》講述的是陝西農民劉高興來到西安城收破爛的故事,《大醫》以1910年的上海爲背景、聚焦中國第一代公共慈善醫生,《父父子子》則以四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爲線索串聯起20世紀30至80年代的宏闊時空。這些劇集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時代,但都深刻反映了大衆的真實境遇和煙火生活,也呼應了愛奇藝在本次大會上提出的“向下共情”的理念。

其實,在騰訊視頻去年推出X劇場、螢火單元等廠牌時,劇場的“去類型化”迹象就已初步顯現。從X劇場打出“一劇一格”的旗號,到螢火單元以輕議題內容作爲劃分方式,都呈現出劇場類型泛化的特點;而此次愛奇藝開啓的兩大新劇場又一次拓寬了劇場的邊界。

類型化也好,風格化也好,這背後都包含著長視頻平台對于劇場化運營的審慎思考。可以肯定的是,平台間的劇場化競爭已邁入了新的階段,如何讓劇集聚合的生態朝向更長遠的方向發展,是當下最應該思考的命題。

無論如何,保持生命力的核心依然是作品。

0 阅读:0

犀牛娛樂官方

簡介:資深財經記者行業人士共同創建,聚焦娛樂産業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