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思維——數據分析源自問題,高于問題

我是智能取經人 2024-02-11 13:55:27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了數據分析師這個崗位。他們期待著自己能成爲驅動業務的軍師,“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但是現實中他們很多人卻成爲一個取數機器,每天有取不完的數,並且也漸漸發現,自己取數需求做得越多,分析能力就越得不到提升。而分析能力得不到提升,業務方和領導就越當你是取數工具人,于是又有更多的取數需求。 他們陷入了這樣一個怪圈,不知道怎麽樣才能跳出來,過了幾年只會取數的工具人被性價比更高的應屆生替代,他們數據分析之路基本也就結束了。 這個問題困擾著非常多的新人,所以今天我想跟你分享取數工具人的破局利器——目標思維 爲什麽會陷入取數的怪圈我們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至少經曆了 16 年的學校教育。這 16 年,我們做了無數的作業,考了無數的試,這讓我們形成了一種做題思維。 這種思維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每當我們看到考題,就馬上開始思考怎麽解答這個問題 。考題問什麽,我們就回答什麽。回答問題千萬不要超過考題的範圍,不然肯定拿不到分。 但到了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做題思維不管用了。你很努力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取數,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需求,但是到了年底考評時卻只拿到了一個 B 或 C 。明明題目都做對了,爲什麽拿不到高分呢?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最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其次才是如何正確地做事。 在現實生活中,做題思維最多只能算是正確地做事,這就會導致我們經常做一些無用功。取數怪圈就是這麽來的,你接到一個取數的需求,就好像學生時代的你拿到了一份試題,你的第一反應是如何解答這道題。但相比解題更重要的是,我們爲什麽要解答這道題? 這就要求我們思考問題背後的目的到底是什麽,我們必須養成以目標爲導向的思維方式——目標思維。 什麽是目標思維那什麽是目標思維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業務方提出一個取數需求:想要看一下某功能新用戶的人數規模。 我們接到這個取數需求,先放下你的做題思維。讓我們思考一下,業務方爲什麽要取這個數?這個取數需求背後的目標是什麽?業務方想要知道這個人數規模有什麽用呢? 業務方也許會說這個數據是某位領導想要看的。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常見?這種理由往往最坑,不正面回答,用領導的權威來“壓”你。其實這種情況,業務方只是轉述了領導的需求,並沒有理解領導的真實想法。很有可能這個數據需求已經變形了,領導也許根本就不是要看這個數據也不一定。 假設領導真的說過要看這個數據,那我們要繼續思考,爲什麽領導要看這個數呢?領導要看這個數據目的是什麽呢? 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在一次會議上,領導發現新用戶可能是業務增長的一個突破口,于是想要先看一下新用戶的目前規模如何,值不值得投入資源做運營?這個需求表面看起來是想看一下新用戶的人數情況,實際需求是什麽?是確定新用戶到底有沒有精細化運營的價值。所以新用戶的人數只是一個方面,它只代表了用戶的規模。而要衡量新用戶有沒有精細化運營的價值,那麽新用戶的活躍率、留存率、分享率,等等數據,都是需要考慮的。甚至還可以繼續深挖,如果新用戶有運營價值的話,切入的點在哪裏?先做什麽,再做什麽? 所以你看,業務方想要的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他的真實目的和他的需求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 如果你用做題思維來做這個需求,取完了數交給業務方,必然無法完全滿足領導的真實需求。最後的結果一般都是領導看完覺得不滿意,然後又提出一堆的新的數據讓你取,然後就進入到取數怪圈裏去了。 但如果你能擁有目標思維,拿到這個需求以後按照上面的步驟先分析一下需求,找到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那麽你就可以把這個需求從一個簡單的取數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專題分析。 你可以寫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告訴領導新用戶目前的整體狀況,是否有運營價值,如果要運營,那麽有哪些點可以切入,等等。這樣你的分析價值瞬間提升了一個檔次。 有了這個好的開端,你就會擺脫取數的怪圈,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從此做更多的分析需求,分析能力提升,然後再做更複雜的分析需求,最後成爲一個非常厲害的分析師。 如何找出目標我們要挖出目標,直接問“要達成什麽業務目標”。 業務目標一般都是業務部門的 KPI 考核指標,比如日活人數、留存率、銷量,等等。這些指標是業務方的核心驅動力,不管是做什麽具體的産品改動、活動營銷或者是用戶運營,最終都是爲了提升這其中的某個業務指標。 有了業務目標,也不代表著就不用深挖了。比如業務目標是提升新用戶數,這確實是一個業務目標。但是還是可以繼續深挖,不過依然圍繞著幾個業務指標深挖,不用上升到人生和宇宙的高度。 爲什麽要提升新用戶?提升日活 爲什麽要提升日活?提升銷量 到這一步就差不多了,再深挖問題太大也 hold 不住。 然後思考一下,如何提升銷量,是不是只有新用戶一條路。 將目標思維融入工作的各個方面目標思維不光在分析問題中有重要作用,在工作的其他方方面面都需要目標思維。 比如在求職面試的時候,當面試官問你“你平時的愛好是什麽”的時候,怎麽回答? 很多同學面試的時候還是做題思維,問什麽答什麽,導致面試的時候表現不好。其實你究竟是喜歡看書還是喜歡看電影,對工作來說都沒有什麽太大的幫助。你不需要圍繞著你喜歡的某個電影大講特講,這樣反而讓面試進入了垃圾時間。 面試的時候我們不要看他問什麽,要想想他爲什麽這麽問。面試官問的問題一定都是有考察點的,你的回答盡量要和考察點更加貼近。面試官是真的想知道你的愛好嗎?並不是,他想要知道的是通過你的愛好可以反映出你的性格特質,是不是和崗位的需求相匹配,所以你要多說說你,而不是你的愛好。如果崗位要求思維能力強,你可以說說跟這方面相關的愛好。當然即使你說愛看電影,也可以往這方面引導:比如你喜歡分析電影裏的人物關系,喜歡看高智商電影,理出邏輯脈絡,等等。這就比說一堆自己喜歡看的電影怎樣要好得多。 這樣你回答的時候思路也清楚,面試官也聽到了想要的信息,心裏默默地給你加了幾分。 做總結彙報也是一樣,很多人理解報告就是把自己分析的思路和結果寫出來,然後被領導“狂噴”。寫分析報告真正的目的是什麽?不是爲了讓你說出來,而是讓業務方能聽進去。知道了這個目的,即使你不知道其他的技巧,寫出來的報告也肯定比之前的水平提升一大截,因爲圍繞著這個目標,很多方法你自己就能想出來了。 有些課程教你寫報告“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分析過程、分析結果”,這一套方法在我看來不是分析報告,完全就是寫論文。會有業務方去看你到底是用了單因素方差分析還是多因素方差分析嗎?不可能的,業務方不懂具體方法,他要的是結果,以及自己能做什麽 最重要的,目標思維還能讓你更有錢。哈佛大學曾做過一次研究,畢業生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學生對未來有清楚明確的目標。二十年後,這百分之三的學生更成功,也更快樂。而且,這百分之三的人的財富總和,居然大于另外百分之九十七的所有學生的財富總和,而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幾乎所有的事,搞清楚目標之後,做起來的難度就會直線下降。
0 阅读:1

我是智能取經人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