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廣播文化

談古論今收音機史 2024-04-25 21:41:31

文:夜闌書香 作于2002年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愛機如命,聽廣播成癖的人,也不是一個鐵杆的收藏家。但在這個論壇上發現這樣的高手真不少、玩機的花樣也是各有千秋,盡管由于早期工作的關系,我與短波設備打交道有近二十年的曆史,可我還是搞不懂,收音機或收信機本身在人們的生活中有那麽重要嗎?廣播文化的內涵是什麽呢?

壇子裏機器評論出神入化,各種圖片流光溢彩,更有甚者,逮著個老掉牙的退役軍機就皓手打磨而樂此不疲,甚至給他個汽車美女君也可能不屑一顧,癡迷程度可想而知。這不是危言聳聽,君不見一台上萬元的索尼V21也有人敢試玩一把,書本大小四五千元的SW77求之若渴者也大有人在,一台發熱量趕上電暖氣的退役軍機一個人敢往家扛,我真是服了,是玩機器還是被機器玩人?

玩高檔機器或軍機無非渴望靈敏度和選擇性高一點、功能齊全一點、工藝視覺舒服一點,這種願望是無可厚非,可事實沒有那麽簡單,接收性能提高了多少呢?又聽到了多少一般收音機聽不到的信號呢?就我在部隊電子對抗台的使用經驗來看恐怕是微乎其微。即使聽到了爪哇國的國際新聞、東帝汶的民族音樂又能怎樣呢?我看不那麽樂觀,就目前的信號傳播方式來看,中波繞射傳播距離幾百公裏,短波采用天波電離層傳播可能要遠一些,由于空間電離層的不確定性信號傳播距離也是有限的。可能就因這信號似有還無的飄忽不定性,才使部分火腿一族投入這麽強烈的熱情。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幾個客觀因素:第一,關于同頻信號的幹擾問題:傳統收發信機的調制解調方式決定了對同頻幹擾是無能爲力的,別指望高檔機抑或專業機就能把這種所謂的幹擾信號濾除掉。第二,關于對靈敏度的刻意迷信,接收能力的提高受接收機靈敏度指標、發射機的發射功率、天電傳播條件、接收端天線效率等諸多條件的制約。

用收音機聽廣播,無非是工作之余的休閑和獲得信息的一種方式,既然是享受廣播的樂趣,那麽就應該是以聽清聽懂爲前提,沒有人會聽那些夾雜著噪音一片似有若無的天籁之音,而增加自己的聽覺負擔。就目前的國際廣播狀況來看,對華廣播的發射功率都很大,像法廣、德廣、加廣、澳廣、日本、俄羅斯、維歐艾、哔哔希等國的對華廣播信號都很強,一般的短波收音機都能非常清晰的收聽(注意同頻幹擾玉皇大帝也無可奈何),國內廣播更不在話下,多是享受級。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追求機器的更高性能,無非是工藝和功能上。有些功能就得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了。數調機有數調機的方便,手調機有手調機的樂趣和直觀。誰優誰劣各有千秋。欣慰的是各個檔次的機器目前市場上都有,足有一款適合自己的機器。可現在有個購機誤區,總以爲沒有推出的是最好的、別人的機器比自己的好、外國的月亮總比我們的圓。是的,有些機器的工藝和樣式的確容易讓人上眼,但是豪華的工藝背後是昂貴的價格支撐,這時可能已經忘記購機的初衷是享受廣播。

談到享受廣播、不得不談一談廣播文化。目前國際國內的廣播電台多的讓人聽不勝收,在哪個城市都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電台,在不厭其煩的播放著你愛聽不愛聽的節目,主持風格各異,節目內容也是五花八門,聽來也是別有風趣,收聽感覺更是因人而異,那些帶有濃厚異國情調的生硬漢話叫你哭笑不得,那些站在本國立場大白天說胡話的節目讓人痛罵幾句調台了事,等等。總之廣播中有你想聽的,也有你不願聽的,應該說感觸頗多。

這是不是廣播文化的內核我不敢說,但是收音機是以能聽到遠方的聲音信息爲目的而發生的,信息內容的可聽性、知識性、趣味性應是廣播的魅力所在,收音機樣式和功能只能是它的形式。現在反倒好,不談或少談內容大談形式,抓個機器大炒特炒,外在的還不夠還要把機器外皮扒光了大卸八塊,簡直是春光走瀉不堪入目。這樣是不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不是爲評機炒機而買機?難道這就是廣播文化的內涵?令我輾轉反側、不得其解。

我盼望著我們的論壇是傳播廣播文化的勝地,是享受廣播的樂園,因爲廣播伴隨了我幾十年的春秋,也曾伴我走過了漫長的軍旅生涯。願廣播論壇的明天更加美好!祝願我們偉大中國人們解放軍無往不勝!

編輯+配圖:收音機評論譯介 來源:廣播論壇

由衷感謝“夜闌書香”前輩的分享!

0 阅读:0

談古論今收音機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