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退中國新動向!槍口對准這家頂級美企,美國狠起來連自己都咬!

憶生思孰 2024-03-30 11:22:46

爲了圍堵中國的科技進步和突破,美國以惡意制裁、強買強賣的方式打壓了包括華爲、抖音、大疆在內的多家中國科技公司。

現在,美國把槍口對准了自己的世界頂級企業特斯拉。

原因也很簡單,特斯拉和中國走太近了。特斯拉跟著中國起舞。

紐約時報直言不諱地在標題中點出,“特斯拉轉向中國拯救了馬斯克,這也將他與北京聯系在一起”。

從這張配圖就能看出來,這篇報道以一種陰風陣陣的口吻,細數了特斯拉當年如何獲得上海的特殊優待政策,被挑選爲中國尚未成型的電動汽車發展的標杆企業以及電動汽車市場的鲶魚,刺激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走向競爭發展的過程。

本來這是一個中國提供優質營商環境,吸引鼓勵來華投資興業的正大光明的事例,結果被紐約時報那麽一描繪,說馬斯克如何跟中國政府走得近,如何在一些地緣政治問題上表態接近中國官方,變得好像是馬斯克被中國收買了一樣。

在紐約時報看來,馬斯克和特斯拉與中國打交道的經曆,被映射成了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和中國打交道的經曆。

在紐約時報看來,特斯拉幫助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和市場的確立和發展。當年特斯拉剛來到中國的時候,特斯拉是全球最領先的電動汽車標杆。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和市場都起來了,他們的發展勢頭和技術進步以及市場品牌産業鏈的建設,整體有超過特斯拉的趨勢。

于是紐約時報感到很不甘心。明明是我幫你發展起來的,結果最終你站穩腳跟之後,反而超過了我,現在美國的整個電動汽車行業面對中國車企競爭時處于不利地位,只能通過搞關稅和貿易保護政策來維持生存。

在紐約時報看來,這就是美國整個和中國打交道發展的縮影。美國幫助中國經濟起步,騰飛,最終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結果到現在,中國體量大了起來,趨勢一發不可阻擋,反而要超過美國的節奏。這讓美國非常不甘心。

而這種不甘心,就演化成了美國現在對華心態的整個扭曲,最終變成了對華搞脫鈎斷鏈和去風險化,小院高牆這一套政策。

紐約時報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很清楚,所有想去中國掙錢的美國企業,你們都看好了,特斯拉的下場,就是你們的下場,就是美國的下場。

今天你幫助他們發展,明天他們發展起來,就是擠走你的生存空間。

紐約時報這麽想,似乎是對的,似乎又是不對的。

按照當前的這種發展和創新勢頭,中國企業確實在很多時候能超越美國企業。因爲中國人確實更勤奮,更愛動腦子。在商品開發經營方面,確實比美國人更厲害。可能在單純的原創科技方面,中國還是有差距。但在消費制造領域,美國經濟真不是中國的對手。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市場競爭,它就是殘酷的。

自由市場的本質就是競爭。無論是小到電動車市場,還是大到全球經濟大市場,它都是一個競爭關系。一家企業,一個經濟體,它要在市場上立足,它就必須憑借自身的十八般武藝,在技術、品牌、服務、供應鏈等各個方面脫穎而出,贏得市場。

市場競爭同時也是殘酷的,經常是贏者通吃。也經常是,花無百日紅,後浪推前浪,新的創意、創新科技和新秀公司非常有可能打敗前面的公司,而且連招呼都不打。甚至隨著時代的發展,整個行業可能都被另外的行業淘汰消滅。

這套規則對經濟體來說也是如此。你不發展,就會落後。

所以紐約時報,它應該考慮的,不是勸退美國企業,逼迫它們趕緊離開中國,而是鼓勵它們參與中國的競爭。因爲只有贏得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才能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

美國整個經濟體也是如此。它把自己用小院高牆圍起來,並不能保護自己的技術,更不能培育美國經濟體的競爭能力。說白了,技術都會過時,唯有競爭是生存之道。

另外,紐約時報想“抹紅”馬斯克的願望其實很難達成。

大家都知道,馬斯克是一個商業人士,不是政客,他同時還是一個科技迷,人類未來學家,他的目標之一,真的是人類未來的星辰大海,發展航空航天,移民火星。

所以馬斯克經常站在科技、人類未來等角度來看到政治和世俗問題,他的觀點,根本很難用選邊站隊來歸類。例如在巴以問題上,馬斯克的立場既不是簡單地站在巴勒斯坦一邊,更不是支持以色列一邊。在美國大選問題上,馬斯克說,他不想投票給拜登,也沒說要投票給特朗普。他的這種觀點和立場,都不是簡單的政治考慮。

同時,馬斯克手裏還掌握著社交媒體X平台,有自己強大的發聲武器。

紐時想給馬斯克貼標簽,注定是醜人多作怪罷了。

開春以來,中國在對外開放、鼓勵外資外企方向上動作頻頻,亮點紛呈。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鳌亞洲論壇漸次召開,像蘋果公司的庫克、高通總裁安盟、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蘇世民等一衆美企高管紛紛來華參訪,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動人景色已經躍然紙上。

紐時想要逆時代潮流而動,注定也是要失敗的。

1 阅读:1235

憶生思孰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