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重回48小時核酸引爭議:要允許部分城市走回頭路

王新喜 2022-12-15 11:59:09

在全面開放似乎已經成爲大勢的當下,不能重回封控的老路已經成爲共識。但在目前,就有部分城市比如山東開始走回頭路,引發了爭議。

山東在12月10日,帶頭打響“核酸回歸”第一槍。山東宣布所有密閉場所(網吧、酒吧、棋牌室、食堂餐飲等)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報告顯示陰性才能可以出入,這意味著山東全面解封後疫情形勢不樂觀,開始有所調整。

但從目前的網友態度來看,似乎有所轉變,不少網友支持山東的做法,畢竟,現在全面放開之後,人人自危,第一波醫療擠兌正在出現。

放開還是動態清零,要看是否符合當地的經濟情況與民衆利益

國家防疫政策一直是爲保障人民利益爲第一准則,放開與封控的取舍標准,其實在于哪種模式更符合民衆的利益。

三年疫情,許多行業過的不好,經濟民生的問題更加重要,許多人在感染病毒與賺錢兩者的代價之間,更傾向于後者,那麽放開更符合他們的利益,這在廣深等沿海城市體現的非常明顯,尤其是這些城市的經濟是外向型的,有非常龐大的進出口規模,他們需要更加頻繁的與內地、港澳台、海外市場做生意,封控往往導致進出口業務停滯,對經濟造成的影響與代價很大。

因此,這些城市更傾向于放開,優先保經濟。

像山東、遼甯錦州等部分內地偏內向型經濟的省份與城市,其實他們不像沿海,進出口業務規模並不龐大,他們的經濟更傾向于內循環,社會經濟運行的節奏也沒那麽快,與外界尤其是海外的經濟往來與聯系相對沒有那麽頻密。

對于他們來說,控制好疫情擴散,動態清零,大家平時的出行消費也不用擔驚受怕,反而能夠更加坦然的參與社會經濟與娛樂生活,確保社會整體穩定與經濟運轉。

因此,對于偏內循環的中小城市而言,如果意識到放開的代價太大,采取動態清零的做法也是一種理性,正如遼甯錦州此前一封公告提到“短期內能清零而不清零,實在太可惜了!”,這種觀點受到許多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遭到了放開派的嘲諷。

錦州同樣也是一種人口結構相對老齡化、産業偏向傳統工業的城市,醫療資源並不豐富,與外部、海外業務交流相對較少,一次清零之後,做好外部流入的檢測,它可能保障整個冬季的清零狀態,換來人們的安心與踏實,這樣的人口與産業結構以及醫療資源儲備,做出這種選擇,是務實的。

山東這種人口大省也類似,人們的生活節奏並不快,這種經過驗證過的清零模式讓人們可以更加安心的出入各種場所,在疫情處于高位的情況下,相對于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陽了,小心翼翼擔驚受怕,醫院到處排隊、藥店買不到藥,藥價飛漲的情況,密閉場所的亮碼出行,其實反而更加有利于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尤其是這些省份醫療資源相對緊張,一旦形成醫療擠兌,其實會引發更深的社會矛盾。

有人此前表示,山東這種做法,餐飲業估計要重回寒冬了,但事實上,開放之後的廣州、武漢、重慶等城市,餐飲業真的有變好了嗎?人潮擁擠的煙火氣真的回來了嗎?

從目前來看,並非如此。有重慶網友在重慶主城區周五晚上走訪發現,重慶的商場、購物中心,普遍也都很冷冷清清,10家餐飲店裏面,只有1家能夠坐滿1半的人,另外9家都比較冷冷清清……

在北京,廣州,當前整體也是街上冷清人少,近期不少網友的街拍都反應了這種情況,有廣州網友自述在解封第10天第一次出來堂食,卻發現諾大的酒店空空如也,自己一桌乘客包場了。而目前,許多城市醫院發熱門診排長隊的反而人多。

12月9日,北京市順義、通州、懷柔、房山、朝陽等多區已公布並實時更新發熱門診(診區)醫療機構名單。據《醫學界》從名單中的多家醫院了解到,其發熱門診、急診量出現不同程度增加。根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北京某醫院發熱門診,市民排隊等候時間超過6小時。

有記者走訪廣州各大醫院發現,由于醫院陽性病例的增多,各醫院發熱門診關停重開的現象頻繁,部分門診醫院也加強了防護。

廣州有三甲醫院醫生透露,從12月5日起,該院醫護出現陽性不再算作院感,接診陽性患者的醫護也不再計入密接。因爲醫護人員零感染,但目前很難做到,必須要改了。

目前廣州、武漢等城市,發熱門診的就診量均有增加,廣州白雲區發熱門診按2倍擴容,醫護人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武漢、北京等城市發熱門診均出現了患者大排長龍的現象。從目前來看,放開初期,醫院的壓力才剛剛開始。

兩種模式都有代價

整體來看,在疫情還處于高位的時候,各城市全面放開,但經濟反彈與報複性消費都沒有來。隨著後續陽性感染者越來越多,民衆會是更坦然地去消費、出遊了呢,還是更加小心翼翼,更不願意去人潮擁擠的密閉場所了呢?顯然,兩種都有可能,但在今天來看,後者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畢竟,從目前放開後感染率越來越高、伴隨著人們身邊陽性病例越來越多的背景下,大家謹慎的心態就會更加明顯,目前清零派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因爲大家意識到,兩種模式都有代價,而放開反複感染以及醫療擠兌的代價可能是很多人不願意承受的。

畢竟,不管是放開還是清零,核心是權衡利弊之後的民衆利益最大化,如前所述,山東並非外向型經濟體,如果社會層面的陽性不斷增多,民衆不敢出門消費,這不利于一個內循環經濟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轉之余,反而讓民衆多了更多的健康焦慮與醫療擠兌危機。

當前有專家也反駁了“早陽早自由”的說法,因爲現階段的醫療資源並未准備充分,應該盡量避免感染或晚感染,重複感染也給就醫、買藥,小孩上學帶來無盡的麻煩。

當民衆利益的天平更傾向于動態清零的時候,適當走一下回頭路又有何妨?

在今天,人們的觀念裏,形成了非黑即白的疫情防控價值觀。在不少人看來,開放已成大局,走清零的路線,就是曆史的倒退,但這其實是對中國三年防疫的否定,是經不起推敲的。

而回顧過去三年,在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淨土,生活雖因爲疫情遭受影響,還算井然有序,該消費的時候消費,該出門的時候出門,清零之後,堂食就餐、購物商場也是人滿爲患,在動態清零的背景下,大家心裏過的踏實。尤其是2020年與2021年,國內也是少數不受全球疫情影響、經濟獲得正向增長並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超額死亡人數的國家。

過去的三年,大規模的封控,其實也僅僅占據了少量的時間,大多數時候,人們的出行、工作、旅遊與消費,受到的影響其實並不算大。整體來說,我們不能因爲個別地區層層加碼導致的民怨與防疫矛盾而對過去的做法全面否定。走回頭路,其實也在于地方意識到了不同模式下的風險,進行的一種及時止損。

不是每個人都要承受躺平的代價,允許部分城市走回頭路

從今天放開後各城市的現狀來看,僅僅過去一周多的時間,北京、廣州兩城市人們對于身邊陽性越來越多的感受頗深。

正如某業內人士所說,本來國家出台20條是希望穩著放,過了這個冬天,讓整個防疫和醫療系統、社會都有一個適應周期、准備期,但在輿論的裹挾下,各城市放開步子太快。大家未來一段可以持續觀察一下,看看是不是商場真的人頭攢動了?旅遊業是不是都起來了?到時候掙不到錢,可就怪不著國家防疫了。

我們也看到,之前不少人沒感染前跳出來要求立停止完全違反科學的病毒清零!但隨著這些人之中一些被感染,又開始叫囂醫院不管他,要求動態清零。

在當前,許多地方急診病人爆滿、醫護人員短缺的現象正在出現,目前暫時還不能預估接下來的一波高峰期,醫療系統的承壓能力如何,關鍵的問題是,由于奧密克戎可以反複感染,而重複感染是否會導致免疫力持續受損,還沒有一錘定音的說法。以國內龐大的人口基礎,對醫療機構的沖擊並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如何能最大限度提高醫療資源可用程度,最大程度保障就醫秩序安全有序,是醫院層面眼下面對的兩大棘手問題。北京一家大型三甲綜合醫院的醫生劉陽就指出:“急診搶救室病人爆滿。好多來看急診的病人,做完核酸結果發現是陽性。現在是避免發生醫療擠兌的關鍵時刻。”

北京這種醫療資源豐富的一線城市尚且如此,那些人口多的內陸城市一旦發生大規模感染,醫院的承壓可想而知,就算奧密克戎症狀輕微,發熱門診也會超負荷。

對于一些內向型經濟體而言,動態清零、避免醫療擠兌而換來人們的安心與踏實,無疑也是一種理性選擇,筆者認爲,部分內陸城市可以基于他們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的路,也要允許部分城市走回頭路。

被實踐證明是動態清零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總體上在過去三年也是被驗證過的模式,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變得更加精准化,開放躺平這條路到底會走到哪,代價幾何,目前還不能定論,畢竟,很多低收入群體與基礎病的老人,是搶不到床位的,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也能承受躺平放開的代價。在擯棄層層加碼下前提下,精准防控也依然適用于部分城市。

開放的路線需要有城市去探索,但動態清零的路線也需要有城市去完善,有效控制部分承受力差的城市疫情蔓延,清零保障民衆的生命健康,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確保經濟基本面的穩定運行。從今天來看,購物中心冷清,發熱門診排長隊的景觀或許還會延續下去,防疫模式還有更多反思與調整空間。

如果證明放開之後,一切正常運轉,社會經濟上行,消費報複性反彈,那些堅持動態清零的城市自然會倒向全面放開,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宜將完全放開躺平施加給民情不同的城市,這其實也是一種開放的包容心態,同時也是一種各城市的賽馬模式,哪種模式好,哪種模式壞,半年後自可見分曉。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0 阅读:387

王新喜

簡介:客觀分析,冷靜思辨,分享有價值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