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英國電影刺痛當代年輕人

抽屜電影 2024-06-04 07:07:30

在當代,當我們用物質與金錢來衡量一切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地多了很多矛盾,比如婚姻,甚至愛情,我們在逐漸成熟的現代社會體系中習慣了用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給愛情與婚姻加碼,但是我們卻忘記了愛琴或者是婚姻的本質。兩個人首先要有愛其次才有別的。如果我們一直以金錢或者物質爲基礎而去要求感情上的忠誠的話,那麽一開始就會爲分道揚镳埋下伏筆,畢竟,用金錢衡量的一切最終也會歸結于金錢,當你用金錢錨定感情的時候,是不會想到有一天沒錢了怎麽辦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是一部上世紀比較常見,且本世紀基本被忽略的一些群體的影片,本片的譯名不是很好,叫做《一夕風流恨事多》,其實它的另一個譯名《一種愛意》就很不錯了,沒必要這樣翻譯。當然,譯名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本片的故事所展現出來的問題。

平凡的青年維克多在一次婚禮上邂逅了自己的同事英格麗。兩人相互看對了眼,于是,維克多對英格麗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很快,兩個人結成了情侶關系。就跟很多的情侶一樣,兩個人對于愛情的期待是很美好的,然而意外的懷孕使得這種美好變得短暫,因爲懷孕,維克多與英格麗結婚了,然而婚後他們並沒有能力買得起房子,所以兩個人只能寄居在英格麗母親的家裏,然而寄人籬下的日子並不好過,英格麗的母親不喜歡這個已經成爲自己女婿的維克多,且時常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嘲諷維克多,每當這個時候,英格麗並不會站在維克多的一邊,長此以往下去,維克多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

《一夕風流恨事多》主要爲我們講述了一些現實,以及根據這些現實我們所看到的時代的命題。爲什麽這部影片現在不多見了,因爲現在我們已經從底層敘事中走了出來,而逐漸的將藝術的目光集中在了少部分掌握了金錢以及物質的人身上,因此,像這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影片中描繪的真正的普通人已經快要絕迹了。

這是本片比較有意思的地方之一,起碼在上世紀,這樣的描述還是主流,並沒有人認爲描寫一群身處社會底層的普通人有什麽不妥,大家也都喜聞樂見這種描述。維克多的煩惱實際上跟我們當代的普通人的煩惱並沒有本質區別。在以工業化爲主的現代化過程中,經曆了這個過程的普通人們不得不面對生活與物質挂鈎的殘忍現實。這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但是這個結果並非不可調控。

維克多結婚後依舊是買不起房子,甚至于連租住一所比較滿意的房子也是奢求,但這並不代表維克多與英格麗的感情是虛假的。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即使是奉子成婚,兩個人也是沒有太多的問題的,但真正的問題來源並不被兩個人的身份所避諱。當金錢成爲了衡量他們生活的唯一標准的時候,普通的底層人就會被生活所撕碎。

我們無法否定物質確實會帶來生活質量的提升,但是物質並不是唯一,同樣的金錢會讓人快樂,但是當金錢成爲了唯一的快樂的源泉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錢人。婚姻與愛情,生活與現實本來是一個基礎的條件,就好比住房,教育,醫療一樣,這些基礎的物質條件是用來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權利的,如果這些基礎的物質條件被當作一種門檻,被認爲是夠得著才有生活,反之不配生活,那麽,生活就會出現問題。

片中的維克多生活中問題得本源在于基礎的生活條件被剝奪了,即便是結婚,即便是兩個人都在努力的工作,他們依舊是買不起房子,租不起很好的住處,當他們的努力工作卻換不回來基礎的物質條件的時候,當時他們所處的社會就會矛盾重重。

本片上映在1962年的英國,這個時候,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影片成爲主流,原因在于這樣的影片所反映出來的現實問題確實是普遍存在的。當金錢爲核心的社會氛圍不斷地升級換代的時候,我們身處與這個社會的普通人就會被異化爲一種工具,工具是不需要給予一個人的尊嚴的,因此,金錢會幻化爲各種各樣的物質條件,對于這樣的一種被“異化爲工具”的普通人進行全方位的打擊。

大家其實不必苛責本片中英格麗的母親,而是應該看看爲什麽英格麗的母親會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已經成爲自己女婿的維克多。很顯然,她認爲這是一種自然而然地態度,維克多是一個一無所有的青年,自然需要自己在物質這一方面使勁的敲打。因此,當我們再去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或許,一切都在悄然改變,尤其是當影片中的內容成爲了當代的日常之後,有些諷刺簡直拉滿。

……

你好,再見

抽屜電影834

0 阅读:50

抽屜電影

簡介:每天爲你推薦一部經典電影,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