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友眼中,監聽耳機該有的樣子——林印評AudezeMM-100

耳機美學 2024-02-20 19:22:38

不知從何時開始,“監聽耳機”開始成爲發燒友追捧的對象。許多面向聲音工作者的專業耳機被帶入到日常生活中,成爲了“發燒”的一員。從“原教旨”的角度去看,這種現象似乎很合理。畢竟監聽耳機更注重還原,更貼近我們發燒友追求的“高保真”。

但實際表現卻不容樂觀,許多監聽耳機過于強調中性均衡。會盡可能追求聲音上的“還原”,不會對音色做太多的幹涉,甚至會爲了還原而舍棄聽感,導致音樂性較爲欠缺。而且處于音樂工作室的考慮,此類産品會爲了控制底噪,導致易推性也往往不佳,需要大推力設備才能驅動。久而久之,很多人出現了先入爲主的誤解,認爲所有的監聽耳機都“幹冷”“無味”,只適合幹活,不適合欣賞。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偏見”,那麽不妨來試試Audeze的這款MM-100。相信我,這款耳機會重拾你對監聽耳機的興趣,甚至負責任地講,這或許就是發燒友眼中,監聽耳機該有的模樣。

介紹産品之前先容我介紹一下“MM”系列。作爲世界級平板大廠Audeze爲聲音工作者推出的新系列,“MM”系列可以說很有來頭。其聲音、理念均由格萊美音樂大師Manny Marroquin操刀,融入了其對于聲音的諸多理解。我們去年曾向大家介紹過的MM-500,就是這個系列的高端産品。當時我們給予了那款産品非常高的評價,甚至認爲它不僅僅是一款混音工作者眼中的“利器”,作爲發燒友欣賞音樂的器材也沒有任何問題。

但實話講,無論是LCD系列,還是MM-500本身,它們的價格都不算低,至少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絕不是可以輕易承擔的産品。我想這也是MM-100出現的理由,Audeze希望它們的産品可以覆蓋更多的消費者,因此推出了這麽一款更貼近消費級市場的産品。

雖然MM-100三千多的定價,放在Audeze動辄上萬的産品線中顯得非常親民,但是它的做工非常紮實,並不輸給以往的Audeze産品,毫無偷工減料之嫌。單元結構方面采用開放式結構,外觀則繼承了MM-500的外觀,顯得頗爲簡潔大方。至于框架方面選擇了鎂鋁合金,這種材料能在堅固的同時,盡可能減輕一定的重量。這樣一番設計下來,MM-100的重量約爲385克,比Audeze家的許多産品都要輕。

減輕了重量本該有利于佩戴,但MM-100的頭梁設計卻多少降低了些佩戴體驗。它的頭梁沒有使用Audeze家族式的可調節頭梁設計,而是使用螺絲進行固定,想要調整就需要擰開頭梁上的螺絲,多少有些麻煩。好在調整之後的舒適度還是很在線的。對此我建議,如果購入了這款耳機,那麽調整到舒適的角度後就別再動了。

線材也有一點需要注意。MM-100的線材插頭只有6.35單端,也沒有附贈轉換配件,因此嚴格來講,MM-100更適合台機用戶,便攜用戶想要使用這款耳機就需要轉換頭。除此之外,MM-100的出線方式也很有特色。從耳機本身來看,它做了雙邊開孔的設計,線材卻是單側接頭,這其實這是從使用上的方便所出發的考量。須知混音工作時需要經常插拔不同的器材,而爲了使用方便,混音器材往往不會放置在同一側,像MM-100這樣的設計會更契合混音的使用環境,方便進行實時調整,便利程度因而得到了提升。

按照慣例,接下來我們該探討下技術與聲音。但在談這些之前,我想先提一個個人觀點,那就是:平板耳機實際上更適合做“監聽耳機”。原因很簡單,監聽耳機雖然會爲了正確性而追求聲音上的平直。但爲了捕捉更多的細節以保證作品的細節不會出現問題,因此監聽耳機其實很看重硬素質、分離度以及失真控制。甚至對這些素質的追求偶爾還會高于對“平順”的要求。因此在我看來,音色中性,調音平順等特點確實是監聽耳機所需要的,但高素質亦不可缺,甚至可能更重要。

而這些素質上的要求,恰好是平板單元的強項。由于振膜較之動圈單元更輕,因此振膜的響應就會更加靈敏迅速,從而避開難以控制的慣性影響,進而再生更多的細節,有利于傳達出更細膩的音質,也使得平板耳機有著普通動圈耳機所不及的高素質和瞬態響應。

除此之外,由于平板的磁體是分布在振膜兩側的平行磁體,就像兩塊平板,把振膜夾在中間。這樣的設計就可以使線圈以及磁路的分布更加平均,當有電流信號經過推動平板振膜發生振動時,這樣的設計能讓平板振膜更爲均勻的受力,振動也就更加充分、准確,從而對振膜的分割抑制會處理的更加徹底,發出失真度更低的聲音。

通過以上分析,想必大家已經了解到了平板振膜的優勢。但說到此處,有些朋友也會提出擔憂:雖然Audeze在平板耳機領域中的成功有目共睹,但MM-100畢竟是它們入門級的産品,在配置上是否也會有所妥協?

這個問題我想是很多朋友都在擔心的點,但從我的了解來看,Audeze並沒有因爲相對低廉的售價,而對MM-100進行如何的縮水。比如說振膜尺寸,MM-100與MM-500一樣,都采用了同規格的90mm的大尺寸平板單元。工藝上也絕無敷衍,同樣是在它們家無塵車間的全自動化生産線上生産出來的,生産工藝同樣一絲不苟。至于技術上,Audeze引以爲豪的專利波導、磁體陣列等技術也絲毫沒有缺席。由此可見,MM-100這款産品雖然從價格和定位上講,只能算是Audeze家“甜品”。但Audeze對它還是寄予了不小的期待,自家的多項特色技術也並未缺席,性價比因而凸顯。

正因爲使用了與MM-500一樣的技術與核心工藝,MM-100在聲音上與MM-500頗爲相似。一樣三頻均衡,解析力出色,只是在線條感上會不及MM-500那樣清晰明顯,邊緣的過渡會稍顯柔化一點,棱角感也會相應降低幾分,聽感上更顯柔和。但即使如此,MM-100也與LCD2、LCD3這樣的老Audeze産品有著不小區別,不會像後兩者那般較多的注重溫暖和味道,它的音色依舊是中正而均衡的,只是通過充沛的密度撐起三頻那均衡的框架,使得MM-100的各個頻段雖然不具備多麽強的厚度。但真實感與耐聽度都沒有缺席,與同類産品的“幹冷刺薄”,不注重聽感拉開了明顯的差距,雜食度也就得到了保證。

如果僅止于此,那麽MM-100也不會得到我的贊揚。玩過平板大耳的朋友想必都懂,平板大耳很容易做出高素質和高頻表現,尤其是高頻延伸,那種高頻泛音在縱向空間中不斷蔓延出去的表現,是平板耳機頗具特色的亮點之一,而與之相對的則是低頻,許多平板耳機如果調教不好,或者是對推力有著較高要求,那麽低頻的聽感就會稍欠幾分。因此我個人衡量一個平板大耳是否稱得上成功時,更多的還是參考中低頻表現。

而MM-100在此處的表現是值得稱贊的,它的低頻量感雖談不上多麽豐腴,但也稱得上健康。至于下潛的深度與回彈的速度較之MM-500自然有差距,但更多的是在極低頻表現,以及回收的速度上有幾分慢而已,差距並不算太過明顯。至于氛圍感則較之MM-500會略強些,在面對低頻占比較多的音樂時,雖然難以給出多麽氣勢宏大的場面,但也能較好地烘托出氣氛,考慮到它的價位,已算是非常不易的水准。

這樣的聲音調教,再加上全頻段都很在線的密度加持,MM-100能呈現出頗爲穩重的低頻表現,毫無某些産品爲了宣傳“還原”而帶來的清瘦,在表達歌曲感情時的感情釋放是頗爲到位的,甚至可以說帶有一點點“圈味”,音樂性絕對在線。而且頗爲可貴的是,這樣的低頻表現僅需一台中端播放器便可達到,而所需額外支出的也就是升級線或者是轉接線而已。

這樣的低頻表現配合上清晰凝聚而又信息量在線的中頻人聲,就帶來完成度極高的人聲表現。在實際的聆聽中,MM-100的人聲細膩,細節充沛,聆聽各種流行曲目時均有不俗表現。若是再以音色稍暖的前端予以染色,則實際聽感會增光添彩不少。

至于面對器樂曲目,平板耳機那本身就較爲暢快的響應速度以及高素質,再加上Audeze爲MM-100所調試的中正聲底,器樂表現當然值得期待,只是不吹不黑的講一句,MM-100的整體聲場較之MM-500還是小了一圈,對于大場面的動態還原也比MM-500略微弱了幾分,因此以我個人的口味來講,器樂表現是會略微遜色于流行人聲的,但考慮到價位也算是難能可貴的水准。

實話講,“發燒友”眼中的監聽,到底該是什麽樣子?我個人其實很難給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正確”答案。畢竟各花入各眼,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我認爲,Audeze通過MM-100所給出思路,卻很有意義。MM-100的聲音中性,自然,有著大衆所認知的監聽耳機應該有的均衡中性。但在細節上又表現出同類産品所不及的分離度和解析力,再通過密度和調音撫平了高素質産品所容易帶來的毛刺感,使得聲音既自然又不失耐聽,脫離了很多人認知中的“幹冷刺薄”。在具備“正確性”的同時,還保有足夠的音樂性,很是悅耳動聽。再加上Audeze國際大廠的品牌力背書,價格還僅爲3000余元,頗爲親民。這諸多屬性彙合在一款産品身上,讓我不得不承認,MM-100或許就是發燒友心目中,監聽耳機該有的樣子。

0 阅读:30

耳機美學

簡介:品評器材,交流發燒心得,探索HiFi之美